當眾位夫子得知,張三愿意接收他們的家人來此居住,還能夠提供工作機會,都喜不勝收。
紛紛寫下家書,然后到張縣伯府上拜謝,除掉班自在是一個孤家寡人,其余人都有家人要來,最多的一戶是胡睿,有妻兒老小一起十人。
來之前還扭扭不好意思開口,還是班自在幫他說明了況,胡睿原來有兩個兒子,一個戰死沙場留下妻兒三人,一個留下殘疾,行不便。
所以整個家庭,生活很是拮據,也多虧老友們的接濟,才能勉強度日。
由于十口人,除了兩個兒媳能勞外,其余均是老弱病殘,來這也是給張三徒增負擔。
“胡夫子多慮了,以后咱們都是一個大家庭中的人,有困難理應相互扶持,相互幫助,你就放心把他們接過來吧,只要有我張三一口飯吃,就不會到他們。”張三對胡睿說道。
“多謝爵爺,我……以后我這條老命就是爵爺您的了。”胡睿一時間得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只能拍著脯向張三表明忠心。
“哈哈,胡夫子你說這話就見外了,記住了你的命是屬于你的,屬于你家人的。”張三看到胡睿一下子變得很有江湖氣息,笑道。
在胡睿千恩萬謝之后,便隨班自在回到了學堂,張三讓張富貴安排幾輛馬車前往河東道太原府把這些夫子的家人接到張家村安頓。
同時讓張二狗帶著建筑隊的人在學堂宿舍樓那里再增加兩排房屋,前期先搭一旁茅草屋,等人來了先安置下來,新的磚瓦房蓋好還需要一段時間。
……
“鄭家送來的請帖?”第二天李嫂張三起床,說是鄭家派人遞上了請帖。
張三看著手中的請帖,很是迷,不知道鄭家這是搞的什麼鬼。
請帖上邀請張三冬月十八前去鄭家在長安郊區的一莊園參加詩會,署名是鄭世才。
對于這個名字張三很是陌生,但是想到鄭世德,想必這人和鄭世德應該是兄弟關系,但是請我去參加什麼詩會干什麼,不知道兩家不和嗎?
今天是冬月十五,距離詩會還有三天,張三隨手把請帖放到桌子上,準備不予理睬。
不過在此之前,張三想著還是打聽下這鄭世才是何許人也,不可能平白無故給自己下這麼一個帖子。
要是有什麼問題,自己也好提前做好準備。
于是張三來張福駕車,準備前往房府找下房打聽下。
等張三來到房府,房并不在府中,聽門房說是去了尚書省。
房不在,房可盈自己現在也見不著,留在房府也無聊,加上上次去平康坊,張三現在很怕見到房玄齡,所以便和門房留下一句話,讓房回來后,去三味書坊一見。
村正前兩天在長安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門店,后來便讓牙行留意下,要是有合適的店鋪直接去張家村找他,合適的話,賞錢不會的。
今天村正一早也來了長安看店鋪,如果沒看好,估著中午應該去書坊歇息,張三準備去問下村正,要是有個差不多就直接定下來算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東西加上好的宣傳,即使位置偏僻些,也沒關系,只要店鋪夠大就行。
孫掌柜此時正在陪著村正喝茶,也幫忙參考下在哪里選址比較好些。
“孫掌柜啊,你久在長安可有什麼好的地方推薦?我跑了好幾家看得都不是很滿意,要麼小,要麼就是偏。”村正也就是隨口一問,最開始來長安選鋪子的時候,兩人就深流了一下,可惜想法很好,但是沒鋪子出租也是枉然。
“唉!張老哥,這選鋪子就是運氣,有時候咱們相中了地方,但是沒有合適的鋪子出售也不行,我也讓店里的伙計多留意了,要是聽到有合適的,就第一時間通知您。”
孫掌柜知道村正是張三的左膀右臂,深張三信任,因此對其態度很是親和。
“你們在聊什麼呢?”張三進來看到兩人在喝茶聊天出言問道。
“咦!爵爺您怎麼來了?”
村正和孫掌柜連忙起問好道。
“剛好有事,順道來這里看看,村正鋪子看得怎麼樣了?”張三讓兩人坐下,自己也找個位置坐下問道。
“爵爺,這合適的鋪子還真不好找,我讓牙行也給咱們留意了,但是看得一直不滿意。”村正嘆息道。
“按照您原先說的,要是有人愿意割讓,咱們也可以高價買下來,但是問了一圈,都沒人想要轉讓。”
“沒事,你昨天不是說,有一家鋪子大的嗎?回來帶我去看看。”張三說道。
“爵爺那家鋪子是夠大,也不算太偏,但是孫掌柜說那地方風水不好,前后換了兩家,都發生了火災,雖然沒有造人員傷亡,但是總歸有些膈應人。”
“是啊爵爺,那家鋪子原先是賣布匹的,后來造了火災,就關門了。”孫掌柜也是附和道。
“無妨,回來先看看,風水一說我還是不太相信的,可能就是店家沒有做好防火的措施罷了。”張三笑道。
聽張三這麼說,兩人也不再多說什麼了,要是拋出風水一說,那家店鋪還算是不錯的。
臨街兩進的鋪子,有兩層高,雖然距離東坊市熱鬧的街道還有一點距離,但是人流量也不。
中午張三在書坊簡單吃了一些東西后,左右沒見到房來,便和村正還有張福一起去看那商鋪了。
穿過一條街,在一三岔路口邊,張三看到了那家商鋪,估著有將近兩百個平方,屋子旁邊還有一棵老槐樹,或許是原先發生了火災,里面很多家都損壞了,但是整框架都還完好。
只要簡單翻修下,再添置一批桌椅貨架什麼的就能夠使用了。
“我覺得這個地方還不錯啊!你們覺得呢?”張三拍了拍一棵頂梁柱,很是滿意地說道。
“我看也好,爵爺不是想要一個大點的鋪子嘛,這個我看就大的,后院以后還可以留著住,或者改倉庫。”張福回答道。
“其實原先我也看好這里,但是后來聽說這里風水不好,一直沒人愿意接手,我也就打了退堂鼓。”村正說道。
“咱們一來,風水不就好了嘛,這里買下來要多錢?”張三問道。
“牙行那邊說需要一千五百貫,我覺得價格應該可以商量,要是爵爺看中了這里,我回來就去找牙行那邊談。”村正回答道。
“這麼貴啊!”張福一聽撇著說道,覺很是不值。
一千五百貫也就是一千五百兩銀子,張三也覺得貴的,但是考慮著這里是長安城,還是于東坊市中,雖然位置相對是偏了一些,但是這個價格也算公道。
“這樣吧村正,你回來看下要是一千貫能夠買下來就要了,要是不行,那咱們就再看看。”張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