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我在封建王朝造航母很合理吧? 第124章 航母

《我在封建王朝造航母很合理吧?》第124章 航母

在這個艦炮有效程不超過20公里的年代,作戰半徑300公里的艦載轟炸機已經可以吊打一切了。

唯一需要解決的就是敵軍防空火力。

這點為第一艦隊司令的邊興榮自然門清,他接著問道:“六艘航空母艦確實打擊能力出眾,可敵軍戰艦已經大量安裝防空炮。作戰時我軍飛機得不到補充就會越打越,等到艦載機都被擊落,航母將沒有任何用,戰斗力甚至趕不上一艘護航的驅逐艦。”

他的質問有理有據,事實上另一個世界真實戰場中發生過這種事。

英國的榮號航母面對突然遭遇的德國戰列巡洋艦,連飛機都沒來得及起飛就被后者283mm的艦炮一直轟擊到沉沒。

可見沒有艦載機起飛的航母在船堅炮利的戰列艦面前是多麼不堪。

李康泰聞言神一笑,“這就不得不說殿下第二個創新了,‘俯沖轟炸機’。”

“哦?這又是什麼新鮮裝備?”后者越聽越興趣。

要不是戰爭發的太過突然,在航母列艦隊的時候,他就會得到所有飛機的詳細數據。

現在只能在出征的路上惡補一下了。

李康泰看著旁邊護航的一艘無畏級戰列艦侃侃而談,“雖然戰艦上可以裝備防空炮,但除主炮之外的空間到底有限,無法安裝太多。

不然作防空炮的士兵距離主炮太近,后者開火時產生的炮口風暴能直接把他們吹到海里去。

Advertisement

再者你也知道,出去的炮彈重力影響較大。水平或低仰角擊飛機時有效程還能達到七八公里,但若是90度垂直向上擊,那有效攻擊距離就只有兩公里左右了。

而‘俯沖轟炸機’能夠從四千多米的高空飛至敵艦正上方,然后以近乎垂直海面的角度俯沖下去實施快速轟炸。

如此一來就可以把飛機被防空炮擊中的概率降到最低。

最關鍵的是,俯沖轟炸機只是為了破壞敵艦甲板上的防空炮。等敵方艦隊防空火力大幅度削弱之后,魚雷轟炸機再出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嘶……”

邊興榮聽到這倒吸一口涼氣,如此環環相扣的針對轟炸聽得他渾都豎了起來。

就算讓提前知道洋州戰的他去指揮噸位龐大的三國聯合艦隊,也對李康泰這種“不走尋常路”的攻擊方式毫無辦法。

人生最絕的事是,你知道敵人要打你,但就是躲不開……

想到這他不開口道:“難道敵軍龐大的艦隊就這麼任人宰割?我聽說現在三國加起來也擁有四五百架飛機,這些轟炸機同樣會對咱們構巨大的威脅。”

李逸聽到這終于道:“六艘航母中,有兩艘裝備的魚雷轟炸機,兩艘俯沖轟炸機,剩余兩艘則全是擁有‘狂風’重機槍的空中戰斗機。

這些‘戰斗機’會全天候的飛行在艦隊上空偵察敵,同時在敵軍轟炸機靠近咱們之前將其擊落。”

Advertisement

現在的飛機為了減輕發機負擔都沒有安裝厚重的裝甲,機多數是包裹一層薄薄的鐵皮,甚至有些機型只是簡單蓋了層蒙皮。

這麼“簡陋”的防護,在狂風重機槍12mm大口徑子彈兇猛的火力面前猶如紙糊。

這種大威力子彈在陸地上打騎兵也是一發過去人馬俱碎的結果。

而此時洋州每架戰斗機上都裝備了兩狂風,外加600發子彈。

兩艘航母近70架戰斗機完全可以抵擋甚至殲滅對方的五百架飛機。

李逸選擇將三種艦載機統一分配給六艘航母,而不是每艘航母各攜帶11架戰斗機、11架俯沖轟炸機、12架魚雷轟炸機,是有著通盤考慮的。

洋州現在于航母建造技積累的初級階段,只能制造出12000噸級的輕型航母。

在只能搭載30多架艦載機的況下,把多種用途飛機混搭在一起會給后勤補給造很大力。

而且作戰的時候,這個飛機掛載炸彈,那個飛機掛載魚雷,容易指揮混

反而造戰斗力下降。

在前世聞名全球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將領南云忠一在突然遭遇軍艦隊時,堅持讓已經掛載了對地攻擊炸彈的飛機強行換裝魚雷,結果延誤戰機,導致戰敗。

吸取了這個教訓,李逸直接讓搭載魚雷機的航母艦只給飛機掛載魚雷,戰斗機的航母就只掛載機槍,這樣方便實用。

Advertisement

“可臣此時站在甲板上,并沒有看到天空中我軍護航的戰斗機啊?”后者脖探著頭東張西

天空中云朵稀疏,看不到一架飛機。

李康泰嗤笑一聲,揶揄道:“你眼才能看幾公里?咱們的戰斗機都在一百多公里遠的外圍天空巡航,你當然看不到了。”

后者聞言尷尬的撓撓頭,轉移話題道:“咱們洋州三支艦隊及六艘航母合并在一起還沒有個統一的稱號,殿下不如給起個名字吧。”

李逸微微思索,開口道:“就‘洋州航母特混艦隊’吧。經此一役航母的名字恐怕會流傳到全世界,詳細的編制等戰爭結束后再調整。”

邊興榮聽到這終于把忐忑的心放回肚子里,“殿下大才,興榮跟著您算是開了眼,終于明白了自己之前的學識有多麼淺薄。現在臣倒是有些期待起即將到來的大戰了。”

有了戰斗機搶奪制空權,俯沖轟炸機突防破壞敵艦防空炮,再來幾十架魚雷機補上最后一擊。

這畫面太,簡直不敢想。

李康泰補充道:“剛下水兩艘輕型航母的時候,所有艦載機飛行員就開始了三班倒的甲板起降訓練。為此摔了的飛機都有十幾架,但效果非常好。這兩百名飛行員是洋州航空兵銳中的銳,此戰一定會給東瀛一個大大的‘驚喜’。”

在長達三年的海量資金培養下,洋州現在有資格駕駛飛機進行戰斗的“正式飛行員”有足足800人。

但包括艦載機在的飛機卻只有400架,有一半飛行員都于“替補”狀態。

這是李逸刻意為之。

等以后戰爭激烈的時候,只要有錢,飛機能瘋狂擴產。可飛行員沒有三五年的長期訓練是難以離“菜鳥”的。

所以飛行員冗余非常有必要。

李逸在詳細制定了作戰計劃之后,又給雅加達和臥龍港發去電報,命令其守備部隊和剩余飛機做好隨時抵敵軍襲的準備。

然后才在兩人的陪同下回到船艙休息室中。

路途還很遙遠,打持久戰需要抓一切空余時間養蓄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