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古玩情緣 第一百四十一章畫中畫(1)

《古玩情緣》第一百四十一章畫中畫(1)

林楓寒臥房中多寶閣上的東西不多,但卻都是稀有珍寶,其中有一只碧玉西瓜,橢圓形,比碗口略大,和田碧玉天然的硌尖晶石形西瓜表面特有的黑花紋,這是純粹天然形,不落毫的人工雕琢痕跡。遠遠的看去,宛如真的一般。

據說,這就是慈禧太后死后枕頭的那只碧玉西瓜。由于慈禧酷翡翠,一直傳說,當年死后殮,有著二只翡翠西瓜,翡翠荷葉傘,以及翡翠白菜等陪葬,但是除了在臺北故宮博館有一顆翡翠白菜之外,余下的東西,卻都是下落不明。

當年被傳的沸沸揚揚的就是這個翡翠西瓜,傳說乃是昆侖山天然形

可是,有點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這世上只有一個地方盛產翡翠,就是緬甸支那山脈。緬甸距離昆侖,那是天壤之別。

但是,和田碧玉卻是產自昆侖山脈。

林楓寒私下里揣測,可能當年清宮珍藏的那只玉石西瓜并非是翡翠西瓜,而是新疆和田碧玉西瓜,只不過以訛傳訛,眾人誤會了。

這只碧玉西瓜就是烏老頭送給他的,似乎,這東西也從側面證明,當年清東陵中的稀世珍寶,真的落在了林家,讓人想要不懷疑都難。

另外,他還有一套化斗彩桂枝玉蝶的茶,雖然只有二件,卻是致小巧,完之極。

汝窯青瓷他有三件,但臥房中卻是只放了二件,另外一件青瓷碗是準備出售的,一直放在書房的古玩櫥窗里面。

Advertisement

他房里的二只汝窯青瓷,一只是弦紋瓶,一只是瓜型筆洗,都是相當巧之,另外還有一只黑釉描金折枝牡丹如意瓶,這個瓶子相當漂亮,他當初一看就喜歡上了。

如今,他把那只乾隆年間的珊瑚紅釉描金折枝牡丹賞瓶和這個放在一起,二種相映趣,看著果然非常好看。

另外還有幾樣東西,都是比較

在多寶閣的旁邊,擺放著一尊白玉觀音,上好的羊脂白玉雕刻而,下面是棕紅石皮雕刻了蓮座,觀音呈站立形態,手持羊脂白玉瓶,面如滿月,寶象端莊,這尊白玉觀音像通都是潤白,在燈下看起來,真是宛如凝脂一般,致唯

他淘換到這尊白玉觀音的過程相當戲劇,當時在揚州多寶閣古玩流會上,有人出售一尊白石觀音,雕刻工藝致,線條流暢,看著像是盛唐風格,無奈石料材質太差,糙不堪。

林楓寒看了看,頓時就發現這尊石觀音被人做了手腳,玉的澤被藥污染,讓原本理應華奪目的玉,變糙不堪的石頭,除了這個觀音像,還有一枚如意,也是如此。

因此,他只花了一點小錢,就把這尊觀音娘娘和那枚如意一起請回家,事后他配置了“如潔”藥做清洗,終于讓這尊白玉觀音恢復了原本的澤。

Advertisement

那枚白玉如意,他送給了馬胖子,馬胖子也喜歡的不得了。

林楓寒在自己的床上坐下來,著床頭柜上的一只白玉麒麟,就因為這尊白玉麒麟,許愿才賴上他,非要學著古時候的玉奴,認他做玉主人,給他盤玉。

如今,經過許愿大半年的盤養,這尊玉麒麟已經漸漸的回復昔日玉應有的澤,細膩潤

用手指挲了一下子,林楓寒輕輕的嘆氣,多有些明白,為什麼為著這些東西,有那麼多人愿意為它犯罪,甚至至親之間,都免不了反目。

比如說他的父母,理論上來說,他們算是最親近的人,可是如今,他們卻是仇人……

不管是這些玉,還是別的東西,或者是那些凝聚了一個時代巔峰造詣的瓷,它們麗,端莊,高貴,不可代替,不可超越,價不菲。

但是,正因為它們價不菲,導致人心齷齪,做出一些罪孽之事。

想到這里,他輕輕的嘆氣,靠在床上,目落在他隨手鋪在沙發上的那張唐伯虎的仕圖《貂蟬拜月》上。

這幅畫絕對沒有問題,但是,那裝裱讓他有些郁悶,裝裱是典型的吳裝,手藝湛,用料講究。這也不稀奇,要配上唐伯虎的畫,裝裱自然也不能夠含糊。

但是,讓林楓寒不解的是——這畫的裝裱很新,應該只有二十年左右。

Advertisement

這也不是稀奇事,古畫新裝,在收藏界比比皆是,手藝湛的裝裱,可以讓古畫更增,甚至能夠遮掩一些古畫的殘缺和污損。

一幅名家古畫,被反復裝裱,這真不算奇怪事。因此,作為裝裱,也沒有必要做舊——可是,這幅裝裱就是做舊了。

做舊的手法很是高超,應該說,這幅畫裝裱用紙就是用的清宮舊紙,畫軸也是用的上好的楠木,表面上看,一點跡象都沒有。

林楓寒看了半天,還是有些糊涂,這人想要做什麼?難道他不知道,他的這種裝裱,會讓人不得不懷疑,這畫會是清宮仿品?

他倒在床上,仔細的想著吳裝中的幾個關鍵,但是,裝裱不是他的專長,他也只是知道而已,想了半天,他還是一點頭腦也沒有。

從床上爬起來,林楓寒在自己的臥房中走來走去,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民國時期,有個姓孫的人家,祖上傳下來一幅墨竹圖,言明乃是寶,后來家中沒落,孫家子孫無奈,就想要把這幅畫賣掉,也好換點銀錢度日。

找了幾個人看了,都說那就是一副普通之極的畫,而且畫技糙,分文不值。

后來孫家之人無奈,只能夠把那幅畫廉價賣給一個典當行的大供奉。但是,那個大供奉本就是裝裱大師,眼力非凡,早就看出那幅畫裝裱有問題。

因此,他回去之后,把裝裱拆開,利用揭層的手法,把表面一層揭開,果然,里面卻是元四家倪瓚的《墨竹圖》,讓那個大供奉狠狠的賺了一筆。

這就是傳說中的“畫中畫”。

難道說這幅畫也是畫中畫?林楓寒心中狐疑,但是,這幅畫本乃是素絹作畫,并非是宣紙。宣紙比較厚實,作為畫中畫,一旦裝裱起來,外面是一點也看不出來的。

素絹不同,它雖然比紙張更加善于保存,可是,它本比較輕薄,不合適做“畫中畫”,裝裱之后,下面一層畫的墨跡會映上來,本瞞不了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