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紫獎勵:生育功率提升5%。
這個年代,人類的平均壽命之所以很低,一是戰的原因,二是生育死亡率太高了,不一尸兩命!
或者母親難產而死,嬰兒沒有母的喂養,也活不長。
別看生育率只提高了5%,每年能讓大漢的人口增加不。
第二個紫獎勵:大漢境土壤沃度提高10%。
這個獎勵也相當不錯。
開墾土壤肯定會降低沃程度,尤其是種植土豆,會加快土壤營養損耗。
現在,至幾年都不用擔心水土流失,土地貧瘠之類的問題了。
都是利國利民的獎勵。
“看來,還是要多收一些啊,哪怕是為了國家。”
看著懷中的兩個人,劉辯忽然覺得自己好無私,為了國家這麼辛苦的耕耘,一點都不像昏君了。
翌日清晨,
伏壽和董芊幽幽的醒來。
雖然剛剛從轉變了人,但因為升騰訣的作用,們并沒有任何的不適,反而自益,滋補全。
因此,
睡了一覺之后,們比平日的早晨更有神。
對此們很迷,
因為和進宮之前母親娘說的完全不同。
們說頭一次會很痛,還會流,嚴重的話第二天甚至下不來床。
可是事實,除了流了點,覺不到任何疼。
整個過程都很舒服,
仿佛昨天晚上那幾個小時,陛下并不是在索取,而是在給予。
“伏壽妹妹,陛下昨晚為了咱們勞累,咱們不如親自做一頓早膳補償陛下吧。”
董芊覺得昨天晚上,陛下付出了很多,辛苦了。
伏壽也有同,
“嗯,正好進宮前,母親教過我一些養生膳食的做法。”
的母親是公主出,加上這麼多年的經驗,在照顧男方方面很有一套。
為了讓自己的兒能夠獲得皇帝的寵而傾囊相授。
二一拍即合,悄悄地爬起來,來到膳房給劉辯做早膳。
廚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
用過妃子們準備的早膳,劉辯來到承德殿上朝。
此時的朝堂人才濟濟,文臣武將都比他第一次坐在這個座位上的時候,多了一倍!
今天早朝的容只有一個:論功行賞,犒賞三軍!
在過去的大半年里,國總共有四個戰場。
第一個戰場,自然是天子駕親征,北征諸胡。
第二個戰場,乃是曹總督大軍西征,討伐益州劉焉不臣!
第三個戰場,是淮南袁叛,揚州刺史劉繇和陳王劉寵相助。豫州刺史孔伷,徐州牧陶謙奉命征討。并且天降白起,降服黃巾,掃平叛。
第四個戰場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便是荊州戰場。
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雖然沒有用一兵一卒,卻很奇跡般的勝利了。ωWW.166xs.cc
劉備一到荊州,劉表便患重病。
并且,帝國學院醫學的兩位院長張機和華佗,都束手無策。
在上個月,劉表病逝。
武侯的爵位,由長子劉琦繼承。
劉琦才九歲,劉琮剛滿一歲。
二人以及劉表的夫人蔡氏,被劉備一并帶到了。
要論功行賞,自然也得給劉備記上一功。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幾件事要先理掉。
“陛下,叛臣劉焉尚在天牢之中,如何置,還請陛下定奪。”
畢竟是皇親國戚,又有爵位在。
負責大漢刑法的青龍,也不好給他定罪。
對叛造反之人,沒什麼好說的,
“按照大漢律法,叛者株連全家。凡劉焉上下一代親屬,皆死。”
劉焉的父輩和子輩,以及與他同輩的至親關系,都得到牽連。
這種事沒有仁慈可言。
你既然想要造反,那就得承擔失敗之后的命運。
“陛下,臣有一個提議。”
理完劉焉,楊彪接著站了出來。
陛下要對付世家,這已是天下皆知的事了。
自從袁家被滅滿門之后,各大世家人人自危,生怕哪一天就步了袁家的后塵。
對此,楊家想了很多。
楊彪覺得,想要保證家族的利益,首先要保證家族的存在。
像袁家,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基業加起來比朝廷還要多。
那又如何?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只需要皇帝一聲令下,再大的家族也得完蛋!
所以,要保住自的利益,首先要考慮天子的利益。
“什麼提議?”
劉辯饒有興致的看著楊彪。
如今,
楊家是世家的領頭羊,他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其他世家的態度。
通過帝王之眼,他看到楊彪的忠君達到了97。
而以前,只是在九十左右徘徊。
由此可以推斷,袁家的覆滅對他影響很大。
“臣得知,陛下您鼓勵冀州,青州,徐州三地百姓前往沃州安家,分土地給他們種植。”
“此舉利國利民,值得在全國范圍推廣。”
“因此,臣提議,其他各州也可以實施同樣的政策,把土地承包給百姓種植。讓老百姓自己給自己種地,如此一來,他們的收益提高了,稅的積極也會大大的提高。”
楊彪一臉認真地說道。
土地承包制?
劉辯對楊彪有些刮目相看了,你一個地主門閥,居然能夠提出這樣的建議?
“辦法是好辦法,可哪有那麼多地給老百姓承包呢?”
劉辯盯著楊彪,眼神帶著幾分猜疑。
他在思考,楊彪想要干嘛。
只見楊彪神更加嚴肅,認真地道,“陛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漢縱橫萬里,都是陛下您的。”
“只不過有的人擁有這些土地的使用權而已。”
“臣愿意將家族所有土地,還朝廷,由朝廷分給百姓。”
“而那些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人,臣建議朝廷制定土地價格,從他們手中收購即可。想必,沒有人會有意見。”
讓朝廷從地主手中收購土地?
這倒是一個,可以大大降低地主們反抗心理的辦法。
劉辯看著楊彪的目,從疑轉為贊賞。
不得不說,這家伙還是很有魄力的,
居然愿意把土地還給朝廷!
那麼,
其他世家呢?
劉辯的目朝其他大臣上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