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鑒寶:從地攤撿漏到全球首富 第208章 《宣德爐譜》

《鑒寶:從地攤撿漏到全球首富》第208章 《宣德爐譜》

石磊搖頭:“你打個電話問問,我誠心買,這個價格下一點,我就拿下了。”

謝頂男也搖頭:“之前也有人問過,一分錢也不下,就這個價,你喜歡就帶走,不行就看看其他的。”

“一點商量的余地都沒有啊?”

“沒有。”

石磊嘆了口氣:“那行吧,我看看其他的。”

他迅速放手,不跟對方拉扯。

這種況下,他拉扯得越厲害,對方越是不會松口,跟古玩市場里可不一樣。

而且他放手干脆,好不好還有意外之喜呢。

一邊查看其他古董,一邊觀察謝頂男的表眼神。

只是謝頂男明顯是真正的老油子,心的真實想法在臉上一點也沒出來。

不好對付。

不到兩分鐘,石磊看到一只銅爐,灑金皮的三足雙耳沖天爐,爐子小巧致,直徑也就十公分左右,高度也差不多,造型非常經典也非常常見,唯一特別的地方就是灑金皮。

灑金皮的銅爐不太多見,因為本相對較高,而且工藝也更復雜一些。

但仿品中的灑金皮卻相當多,因為灑金皮的銅爐價格也相對較高,而且灑金皮也確實漂亮。

仿制過程中可以用化學金以及其他工藝代替原始的灑金工藝,能降低本。

所以,新仿的灑金皮銅爐數量一直多。

Advertisement

石磊剛開始也以為是一件新仿的。

但一上手,覺不對。

這是個好東西。

正兒八經的老宣德爐,雖然不是狹義上的宣德爐,但這個做工……

石磊把這只灑金皮的宣德爐捧在手心里仔細研究十來秒鐘。

暗暗點頭。

沒問題。

雍正年仿的宣德爐。

這爐子的造型、神韻跟正版宣德爐幾乎一模一樣,尤其是尺寸、外觀,幾乎是百分百還原,連三個底足連接線的曲線弧度都跟原版一模一樣。

嗯,傅青主見過真正的宣德爐。

如果說有缺點,那就是質地稍微差了點意思,銅料質量跟宣德年間鑄造宣德爐的那批有不小的區別。

銅料有區別,倒也不是說銅料質量不好,而是銅料中其他元素、金屬以及雜質等含量不一樣,而眾所周知,合金中各元素比例稍有不同,度、度、等要素也不一樣。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宣德年間那批銅料用完之后就再沒有人能制作出真正的宣德爐,因為那批銅料是番邦進貢的,誰也不知道配方是什麼。

所以真正的宣德爐了絕唱。

宣德之后仿制的銅爐只是據《宣德爐譜》記載的造型仿制出來的外觀相似的銅爐。

現在市面上的宣德爐,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后仿。

因為正品數量極,所以方干脆把造型與《宣德爐譜》吻合的銅爐統稱為宣德爐。

Advertisement

也正因如此,宣德爐的品質良莠不齊,高仿宣德爐完全可以以假真,低仿宣德爐則本不值一看。

他手里這一只灑金皮三足沖天耳宣德爐則是高仿。

是雍正造的東西。

宣德爐名氣極大,以至于歷朝歷代的方都有正兒八經的仿制,試圖仿制接近甚至超越正品的宣德爐,雖然都失敗了,可也留下了許多品高仿宣德爐供后人鑒賞,否則的話,就那麼幾只正品的宣德爐真不夠看的。

石磊看著手里的高仿宣德爐,遲遲沒有問價,卻又故作不舍,最后還是放下了。

謝頂男忍不住了:“這爐子不錯啊,不喜歡?”

“是不錯,但這東西不太好鑒定,我拿不準,干脆不問了。”

“別啊,這東西是正兒八經的宣德爐。”

“還宣德爐呢,這年頭拿宣德爐說事兒的都笑話了,行人誰還信什麼宣德爐啊,除了正品宣德爐外,剩下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仿品,只要會仿品,市場價都偏高,因為這些后仿的宣德爐說白了就是照著圖譜仿制的銅爐,本沒什麼稀奇的,存世量極大,除非價格非常合適,不然怎麼算都有點虧。”

“老弟,話不是那麼說的,再怎麼仿品那也是宣德爐,是公認的。”Μ.166xs.cc

“現在公認的和田玉和真正的和田玉是一碼事兒嗎?”

Advertisement

“不是……”

這不就對了。

和田地區產的和田玉和田玉。

其他地方產的和田玉也和田玉。

外行人不懂,行人也不懂?

都懂。

但大部分人都在裝糊涂,因為有利可圖。

宣德爐也差不多原理。

因為仿品數量極大,所以商家以及賣家都愿意把仿品和正品混為一談,這樣價格一下子就起來了,這個市場自然而然也就更加紅火。

但本質上都那麼回事兒,還是要就地看品質。

品質高,仿品也能玩。

品質不好,就算是正品也沒啥意思。

所以,石磊這話一出口,謝頂男瞬間無話可說,半響才道:“你出個價吧。”

“你是賣家,你出吧,價格合適我就冒個險拿下,價格不合適你就等下一個買家。”

謝頂男想了想,出一個掌。

石磊反問:“五千?”

“怎麼可能,就算是現代工藝品,你五千塊錢也買不到這個品相的。”

“那你說多?”

“伍萬。”

“五萬也多,兩萬吧。”

“那不行。”

“這樣,咱倆各退一步,三萬,不,最多三五萬,行就給我包起來。”

謝頂男咬了咬牙:“行。”

石磊面無表點頭,心里卻暗罵這些人做的真的是無本的買賣。

這麼低的價格都能,說明有的賺。

這都有得賺,那本價得多低啊?

難怪做這個生意的人那麼多,這也是個暴利行業。

而且這還是在國賣呢,要是運到國外,這東西能輕松松賣到二十萬金以上,編個來歷送到拍賣會上,還能再翻一番。

只是往國外運這些東西的風險太高,甚至有人貨兩失的風險,所以大部分人還是做國的生意,只有鄧小強那種背靠實力強大渠道穩定的國外實力的團伙兒才敢一直往外運這些東西。

而且,這還是個長久的買賣。

雖說這些東西是不可再生資源,然而我們國家幅員遼闊且歷史悠久,不算部落時期,從商周開始算算,就知道地底下埋藏了多好東西。

這麼說吧,那些帝王墓王侯墓都是有數兒的,好像經不起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