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織繡滿京華 第188章 幫手

《織繡滿京華》第188章 幫手

才去了兩三日還不清況,林天和簫澤就多帶個餅子饅頭,兩人要一個菜湊活吃了,結果觀察后發現,人家都自己帶飯菜,原來大家都一樣,要儉省過日子。

今兒做的是燒鴨,還有個老鴨湯,兩個素菜,一道梅菜扣,外加饅頭和粥。

“這菜水平做得不錯。”

簫澤吃著很滿意,合口味,稱贊了兩句。

“天要冷了,我讓人多買些柴炭回來放著冬天離不開炭火。”

,好炭和有煙的炭都買些,買好炭太貴了,燒炕也不需要那麼好的炭。”

簫澤會過日子,知道該如何節省。

“好。”

林寧算計著還得買柴火,無煙炭真貴的,怪不得很多員手上都長凍瘡,用不起炭火,貴啊。

兩個人菜也沒吃完,二人只吃了自己眼前這一小片菜,其他地方沒過。

林寧就說:“這幾個菜沒咋過,你把這道菜拿去賞了小廝和園丁,他們在外面干活辛苦,這道梅菜扣拿去給漿洗的人,們也撈不著見主子的機會。

跟廚房說,大爺今兒菜吃得很滿意,讓好好干,不了們的好。”

“是。”

吃過飯林寧打算看會書,天還不算太黑,卻被簫澤一把抱住,“睡吧,我累了。”

“好。”

因林寧要給林守孝一年的關系,簫澤也不敢,怕萬一懷孕可就麻煩了,也不想讓吃藥,怕吃壞了,只能自己憋著了。

Advertisement

第二天一大早簫澤也上早朝,林寧瞇著眼睛一看天還黑著呢,這古人是不是有啥大病,非得半夜早朝。

“你睡吧,別起來。”

簫澤自己穿上服,招呼小去端飯,他自己就洗漱了。

林寧困得要命又躺下睡了,昨兒晚上就代小了,馬車上備點吃食,起得太早,爺們早朝出來肯定會的,能墊吧點。

上了早膳,早起吃的是包子,菜餡的,味道好的,豆漿小米粥,還有涼拌小菜。

泡菜醬菜才剛塞壇子里,還沒好呢。

簫澤喝了一大碗粥,吃了五六個包子,這包子個頭可不小,小孩拳頭那麼大呢。

“給我帶點包子和熱茶。”

“都預備好了,您放心吧。”

給張羅好把人送走。

林寧一覺睡到天大亮才起來,“今兒莊子上送吃食,把菜晾上,這秋末了,再不晾曬菜干可來不及了,冬日沒得吃了。”

“是,我昨兒就囑咐好了,這幾日都在干,大家都幫把手,干得快。”

“咸菜也要弄上,張婆子做的小菜還真不錯,你去了別忘了夸一句。”

“好。”

“被褥做得怎麼樣了?”

“差不多了,買的也夠,就是不如自己做得厚實。”

“嗯,明年開春就開始做被褥,薄厚都要,包括棉,晚了來不及。

Advertisement

你今兒讓茂實跑一趟鋪子,買點棉鞋,按照個人的腳大小買,每人最三雙鞋,要厚實的。”

“知道了。”

林寧剛開府,千頭萬緒,也是忙得厲害,首先要把仆人的食住行也給安排好,不然傳出去苛待下人,爺們不了這個罵名。

今年種菜是來不及了,開春吧,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簫澤能幫跑外面就不錯了,還要顧著翰林院剛去,要多學多看,也是一堆事。

和嫂子都在家忙乎,沒時間串門。

中午嫂子過來了,還帶了家里的做的羊煲。

“今兒爺們沒時間回來,我已經讓人把菜送過去了,你就別跑了,我送的紅燒羊,只多不,咱倆對付吃一口得了。”

啊,你今兒咋有時間來看我,你那忙完了?”

“沒呢,家里來話了,管家和嬤嬤明日就到。”

“真的,太好了,嫂子你太好了,解了我的為難。我以前在家也沒覺得有這麼多事啊。”

“哈哈哈!我也是累得不行,千頭萬緒全都是事,都得我自己想著,確實不容易。”

嚴氏也笑著點頭,不過論主持中饋比林寧強不打小學的就是這個。

“人來就好了,我可算能省點心了。”

姑嫂兩個吃了個熱乎乎的羊煲,連皮帶吃得很舒服。

Advertisement

中午嚴氏抱了幾件冬回家了,林寧給做的冬日的大氅和斗篷讓就手拿回去。

第二天管家和嬤嬤一起上門了。

“回夫人,奴才姓李,管理過田莊鋪子,有個幾十年了,我全家以前是錢家的,他家因為點事被罷了,我就被賣了,是嚴老爺找到我的。說您這缺個人,奴才愿意伺候主家。”

李管家是別家出來的,主家犯事被罷了。

“你家有幾口人可愿意一起過來伺候?”

“愿意的,我一共兩個兒子,以前也是二管事經營店鋪的,兩個兒媳婦,兩個小孫和三個孫子,還有我老伴。”

“哦,那就一起來吧,你兩個兒子和媳婦先去莊子上住,孩子和你老伴可以進府伺候,年歲小的讓親娘帶著,夠了歲數再進來。”

不太放心所以才把人隔開的,先去莊子上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留用。

“聽您吩咐。”

“我家就是缺個大管家,院子里的事目前不太多,以后可能還要買鋪子,日后還要辛苦您。一個月給您算二兩銀子,年底干得好有花紅,你媳婦能干什麼?”

“以前也是管事婆子,您看著給安排活就行,都是苦出,啥都能干。”

“行,那就一兩銀子吧。”

管事和丫鬟的錢給得不一樣。

安頓了管事才見了嬤嬤。

“嬤嬤好,您能來我很高興。”

夫人好,我姓王,您我王嬤嬤就行,我是老太太吩咐我過來的,說您邊缺個人說京城的規矩。”

“可不是麼,我是農家,跟著爺們來的京城,想跟您學學真本事,您要是愿意留下,每個月是十兩銀子您看合適麼?”

這都是提前打聽過的,給的價不是最高的,但也是排前三的,最主要家沒那麼多勾心斗角,簡單利落。

“行,以半年為期限,我負責教禮儀規矩……”

,太謝您了,院子給你拾掇好了,我讓小丫頭伺候您,您有什麼不懂的盡管使喚。”

“小,你跟著去伺候好王嬤嬤,嬤嬤可是宮里出來的能人,你能跟著學點本事可是你的造化,別說我不疼你。”

林寧為了表示重視,特地讓小和茂實跟著伺候,學個眉高眼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