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城裏,在幹掉高泉和高健,還有高瑜和高飛的人馬之後。
高信和楊一暖幾乎是兵不刃,就收復了千山城,和鐵山城。
現在楊一暖已經安排桑廟村的人住進了千山城,而他則跟著高信來到了鐵山城。
其實相比於千山牧場,高家人更加重視這鐵山城。
畢竟這裏有鐵礦,還有很多礦工和冶鐵的工匠。
而鐵可是目前這個時代非常重要的一種戰略資源。
至於千山牧場嘛,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和鐵山城比起來,戰略意義上就差了很多。
畢竟翰噠草原上牛羊無數,只要他們收復了鑌鐵城,就可以在派人再去草原上抓捕牛羊。
而且也可以在選其他地方,另外建設一個大號的牧場。
而鐵山城可就不一樣了,如果把這座城讓出去。
那簡直就是搖高家的基,畢竟他們家的祖輩最初就是靠販賣鐵起家的。
而且這些年來,他們家在鐵山城的投也大得多。
這鐵山城相比於千山城也更加堅固,甚至比起鑌鐵城來也是不遑多讓。
也就是人口了些,但真要說城防的堅固,鐵山城真的不必鑌鐵城差。
背靠千山山脈,而且城池還修在半山腰。
在地形地勢上就佔了優勢,而且山谷里也有水源。
如果囤積上足夠的糧食,守著這座城市,就算堅守個三五年都不問題。
真是萬幸,他們在半路截殺了高健。
否則如果讓高健回到鐵山城,那再想把這座城池奪回來,可就難太多了。
這次收復鐵山城,也非常容易。
高信只是讓高健的親兵,拿著高健的腦袋,在城牆下跑了一個來回。
然後又說了些勸降的話,城裏的守軍,就把高健的親信都綁了,開門投降了。
這也讓楊一暖見識到了什麼本土豪強!
這些家族在本地區往往都是經營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
在本地老百姓心裏都有著莫名的威,所以當有什麼況的時候。
只要是這個家族的人站出來,那麼本地那些普通人自然就會風而降。
畢竟如果換了其他姓的人當家做主,難免大家誰也不服誰。
搞不好又要打出狗腦子來,甚至打上幾十上百年也說不定。
可如果推舉這麼一個共主出來,大家的關係反而會融洽的多。
高信收回鐵山城也是非常的高興,而這幾天已經漸漸痊癒的高鵬,更是一場興。
甚至在收復鐵山城當天,還舉辦了盛大的宴會,來犒賞三軍。
老城主在晚上的酒會上面敬酒,也是極大的提振了高信這一方的士氣。
高鵬的面可不僅僅是讓原本人心不穩的鐵山城,迅速人心思定。
連帶著那些高信雇傭來的草原豪強,這會兒也都紛紛收起了那點小心思。
要知道,之前這幫傢伙對高信可是沒那麼尊重的。
可看到高鵬的出現,這就好比是定海神針一般,起到了震懾的作用。
這一晚,大家喝的都很多。
反正之前他們洗劫了七星堡,燒了綠波寨,又奪了黃草灘,連破三座塢堡。
也算是斬獲頗,鐵山城裏有著充足的糧食,所以這一晚大家就盡的吃喝。
不過晚上,當那些人都沉沉睡去之後。
楊一暖卻被請到了高信他們居住的城堡,依舊是上次那座城堡里。
不過這時候的高信,正坐在這間會客廳里眉目鎖,看到楊一暖進來,這傢伙才算出了一笑意。
「怎麼?高兄,我看你緒不太高啊?」
楊一暖笑著問道,
高信則是苦笑了一聲。
「我正在頭疼這過冬的問題!」
他們收回千山城和鐵山城,已經有三天了。
而這三天來,大雪一直下個不停,直到這天的晚上,雪才漸漸停息下來。
這會兒的北境已經徹底進了冬天,而在奪回鐵山城之後,統計了一些數據之後,高信也覺力倍增。
這一路他是把城裏的五千士卒給解救出來了,不過這些人在之前的幾次衝突中,也戰死了將近一千人。
至於高健,高泉,還有高瑜,高飛帶領的那些士兵,他也俘虜了五千多。
在衝突中死傷能有五千多,還有四千多人,有的是四散逃竄了。
而有的,則是被他招募來的那些捕獵隊給抓了去,當了他們的『私人戰利品』。
而這些捕獵隊現在一共有一萬多人,最近跟著高信一路燒殺搶掠,實力也在快速膨脹中。
現在已經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這讓高信覺力倍增。
尤其是現在他實控的人手,只有三千多人左右,至於他俘虜的那五千多士兵。
現在還沒有歸心,所以他也不敢貿然把那些人收編。
而現在鐵山城外,就駐紮著一萬多的『野人』捕獵隊,你讓高信如何能睡得著覺?
而且這些人,可都不是喜歡守規矩的人?
在他手下待一天,他就得支出一天的費用,還得包人家的吃喝拉撒。
這讓他覺力非常大!
所以這會兒,他把楊一暖來,就是想像他討教一下,到底該怎樣應對這樣的局面!
而楊一暖則是哈哈一笑。
「楊兄弟你也看到了,現在我養著這麼一個大攤子,雖然之前從那幾座塢堡里也繳獲了不糧食。」
「可如果養活這麼一大票人過冬,那肯定是不夠的。更何況這山城裏,還有四千多的礦工,和一千多的匠人!」
「這些人可是我們的本啊?如果把他們都死,那才是最糟糕的局面。」
「可是如果放任這些捕獵隊不管,那也不行。」
「誰也不知道那高強什麼時候會率兵過來攻打我們,而且這些捕獵隊,如果不能為我所用。」
「那很有可能又會被高強所收買,所以……」
正因為況如此複雜,所以高信才想到找楊一暖幫忙想想辦法。
這些天相下來,楊一暖簡直已經了他心中的神明。
幾乎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這次之所以能夠這麼輕易收復失地。
擊敗高家四人組,把鐵山城收回來,這其中楊一暖可貢獻了百分之八十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