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之大唐最強駙馬 第一百八十七章文抄公又犯病了

《重生之大唐最強駙馬》第一百八十七章文抄公又犯病了

聽聞長孫津造出的謊言,文人才子面面相覷,眸中疑慮不言而喻。

「何足道所做詩詞是跟隨山野老翁學來的?」

「詠梅詩、俠客行、陋室銘,這些都是他抄來的?」

「不會吧,何足道所寫的瘦金卻是實打實的,想來能寫出這般書法的人,詩詞歌賦也是極佳的。」

見眾人並不上鈎,長孫津卻也不急,坐在席間緩緩道:「想那何足道年紀不過二十歲,怎地能自創出瘦金這樣的書法?在下聽聞何足道早年曾在鄉下跟隨一老翁學藝,書法、醫都是跟隨其學來的。」

見長孫津搬出「何足道」的年齡,眾人頷首低,心中的疑慮也一同被打消了些許。

趁著眾人心神搖,長孫津繼續說:「詠梅詩、俠客行、陋室銘,三首詩詞意境天差地別,想何足道不過二十餘歲,怎能有如此徹的人生經歷?!」

《詠梅詩》、《俠客行》、《陋室銘》,三首名詩全是古往今來大儒所做,房雖然照抄搬來,但其中含義卻並未對眾人過,此刻聽聞長孫津的言語,文人才子們不由懷疑起了這三首詩,是否出自於「布榜首」筆下。

「對啊,這三首詩意境、氛圍大不相同,想那何足道不過二十齣頭,怎地能有如此高深的人生悟?」

「詠梅詩抒發的是懷才不遇,俠客行描寫的是豪邁灑,陋室銘則是心無旁騖、淡泊名利。。。」

「年兄所言不差,想何足道與你我同齡,怎能歷經這三種境遇,莫非他當真是拾人牙慧不?」

見文人才子們議論紛紛,長孫津卻也不急著激化矛盾,而是坐在席間淡然的品著酒漿,單等眾人的酒意、妒意上來,再將怒火完全引到「何足道」頭上。

Advertisement

雅間中,小二麻溜兒的端上菜肴,在杜如晦的吩咐下,更是抱來了一壇陳年的狀元紅。

等到酒菜上齊,杜如晦坐在席間,向房,喃喃道:「賢侄,不知此地講話可還方便?」

說著,杜如晦分別朝謝仲舉、秦京娘看了一眼,言下之意不明而喻。

見杜如晦心存忌憚,房拱手說:「這二位全都知曉,叔父。。。叔父有話但說無妨。」

這幾日了杜翁,冷不丁的轉變稱呼,倒是讓房有些不適應。

聽到房的稱呼,杜如晦眉開眼笑,「賢侄,你冒名何足道考國子監,其中莫非有什麼苦衷不?」

杜如晦的疑問,同樣也是謝仲舉、秦京娘所牽掛的,房為當朝駙馬、宰相之子想要進國子監易如反掌,為什麼還要藉助秦瓊的人脈關係呢?

面對三人好奇的目,房暗暗咋舌,他總不能說是為了避免辯機和尚的綠帽子吧?

若是此言一出,恐怕高私通辯機的謠言就要落實了!

一番思忖之後,想到唐朝駙馬只能擔任閑散員一事,房眼珠晃了幾晃,心中隨即打定了算盤。

「想來叔父一定知曉,駙馬都尉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虛銜兒,忙來忙去最終也不能更進一步。」

話說一半,房故意做出一副苦大仇深的表,仰頭喝下一杯水酒,道:「男兒生在天地之間,不能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卻又有何意義?」

「哦?」杜如晦不曾想到房會有如此大的之意,驚奇之下輕咦一聲,「賢侄莫非有鴻鵠之志不?」

「想男子漢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上不能為萬歲分憂,下不能解百姓疾苦,縱然終日錦玉食,卻終歸是一個酒囊飯袋罷了!」

Advertisement

說著,文抄公再次犯病,持酒盞起言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念過橫渠先生的名句后,房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激之下,徑直揚手將酒盞丟到了角落

「大丈夫應當如是也!」

說完,房長吐中悶氣,頗為得意的掃視起了自己的裝X果。

反觀杜如晦、謝仲舉、秦京娘三人,聽過這位文抄公的慷慨陳詞后,竟全都出了迷妹迷弟般的表

見三人面帶驚訝、崇拜,房吃驚,暗想,「莫非是這個牛皮吹得太過了?怎地他們都這樣看我!」

自覺無趣后,房臉上儘是大寫的尷尬,將坐在席間,灰溜溜的拿過了一個嶄新的酒杯。

斟上一杯酒水,見三人的表不曾變化,房尬笑一聲,嘟囔道:「剛剛是學生失態了,那被打碎的酒杯我會賠償的。。。不過今日出來的匆忙。。。京娘你可帶有銀錢?」

正當房暗暗吃癟時,杜如晦從神間反應過來,匆忙眨了眨眼睛后,竟自揚手拍在了桌案之上。

「啊!」房被杜如晦的舉嚇了一跳,手中酒杯里的酒水灑了大半,臉上的尷尬表更濃了幾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拍案后,杜如晦重複了一遍房之前文抄橫渠先生的名句,沉默片刻,臉上陡然煥發出了驚奇之

杜如晦將站立,疾步走到房面前,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問道:「賢侄,這四句言說,是你從何聽來的?!」

這位「文抄公」慣犯,哪裏肯將真說出,面對杜如晦的急切詢問,自然沒皮沒臉的將「橫渠先生」的言說攬到了自己上,「是小侄有而發的啊,叔父,有什麼不妥嗎?」

Advertisement

「妥,妥,妥極了!」杜如晦眼,朗聲大笑一聲,說道:「賢侄,今科會元非你莫屬了!」

「啊?!」房不曾想到一句名言,竟然能讓生謹慎的杜如晦說出這樣的言論,驚奇之下,喃喃問道:「叔父莫不是在蒙哄小侄吧?」

「老夫句句實言,何來蒙哄二字?!」說著,杜如晦取過酒杯,雙手舉杯向房,道:「這杯酒敬賢侄的雄心壯志!」

不曾想到杜如晦竟然有如此大的反應,滿頭霧水下只得舉起酒盅,仰頭喝下了水酒。

喝下水酒,杜如晦手拿過酒壺,正想斟酒,卻被房攔了下來。

深知「房謀杜斷」的名頭,眼下哪裏敢誇大讓杜如晦為自己斟酒,從杜如晦手中接過酒壺,連聲說道:「小侄為叔父斟酒,小侄為叔父斟酒。」

待等房斟滿水酒後,杜如晦舉杯繼續說道:「這杯酒敬賢侄的高才!」

「小侄愧不敢當,愧不敢當。」杜如晦的評價,使得房寵若驚,連忙低酒杯,恨不能彎下腰去。

看向忙著對飲的杜如晦、房二人,秦京娘雖不明「四句言說」中的含義,但卻被心上人之前表現出的氣勢吸引,眼下用手撐著下向房眸中儘是崇拜。

謝仲舉坐在座位間,細細打量房,雖然表面平靜如水,心卻早已翻起了驚天駭浪。

「房俊往日裏玩世不恭、放不羈,卻不曾想到竟然能說出如此話語,想來倒是我請看他了。」

不同於不喜紅妝武裝的秦京娘,謝仲舉自飽讀詩書,心中雖然不能同杜如晦一樣,抱著憂國憂民的態度審視房所說出的心中所想,但卻還是被他所說的話語引了心神,一時間不由刮目相看起了這位布榜首、當朝駙馬郎。

正當房與杜如晦談甚歡時,雅間外,長孫津見一眾文人才子的怒火積攢到頂峰,這才不疾不徐的收起了魚鈎。

「眾位兄臺若是不相信在下的言語,眼下何足道就在雅間與杜丞相對飲,咱們何不借擺放杜丞相的機會,試探一下此子的才華如何?俗語說得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我試探他一番又有何不可?」

聽聞長孫津的話語,一眾文人才子紛紛點頭,不過既然是拜訪杜如晦,自然要推舉出一位為首的文人出來。

想到這裏,眾人不由一齊將目看向了長孫津,「長孫公子,就煩勞你帶領大傢伙去見杜丞相吧?」

長孫津與房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礙於「何足道」的文采、武功,這位生鷙、圓的十公子可不想引火燒,見大家一致推舉自己,連連擺手道:「學生與何足道有些矛盾,此事想來還是要避嫌的。」

見長孫津出言搪塞,一心想要試探何足道才華的眾人犯了難,面面相覷,雖然都有心出頭,但出去長孫津外卻沒人與杜如晦相識,更別提能借口前去雅間拜訪去了。

正當眾人坐蠟時,一位著紅袍的文人醉意闌珊的走到眾人中央,朗聲道:「今日便讓小弟去會一會那布榜首!」

見紅袍文人發言,長孫津角微微上揚,眸中得意之轉瞬即逝,而一眾文人在看清楚紅袍文人的面貌后,也一同點頭同意了他的自薦請纓。

眼見有槍可用,長孫津踱步道紅袍文人面前,拱手道:「原來是張解元,如此就有勞仁兄了。」

這位吃得熏熏大醉的紅袍文人,在長安試子圈極為有名,因為他便是上屆鄉試的頭名,蟾宮折桂得中解元的長安試子,張文。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