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之大唐最強駙馬 第四百三十八章欲征突厥

《重生之大唐最強駙馬》第四百三十八章欲征突厥

人未到、聲先行,見唐太宗到來,房一行人連忙正過神,房玄齡也在第一時間從主座上走了出來。

唐太宗便服出巡,走進二堂,見秦瓊也在房府,朗聲笑道:「叔寶,看起來你倒比寡人先到一步。」

秦瓊抱拳施禮,道:「萬歲說笑了,請席吧。」

「萬歲請席。」房玄齡拱手將唐太宗請到主座上,自己則坐在盧夫人側,與秦瓊一左一右陪伴起了李世民。

落座之後,盧夫人帶著高和秦京娘蹲福施禮,接著出於避諱,便領著二人走出了二堂。

席間只剩下房四人,白簡站在一旁侍奉,李世民的目則始終落在房上,上下打量,許久也沒說出一句話來。

被看的發,索拱手道:「微臣參見萬歲。」

「罷了,坐下吧。」李世民舉起酒盞,竟自撇開房和秦瓊,將這第一杯水酒,找到了房頭上。

輕抿一口酒水,李世民含笑道:「這次去往河南道,十分辛苦吧?看著都瘦了。」

「為聖上分憂,乃是微臣的本分。」房寵若驚,連忙拱手賣了一個乖。

「這次你為寡人查清楚,梅塢縣、曹州府兩樁大案,功不可沒。」李世民頓了一下,繼續道:「說吧,想要什麼賞賜?」

見李世民開口,房有心提起謝瑤環的婚事,卻又怕唐突衝撞了唐太宗,只得繼續賣乖道:「微臣不敢妄求賞賜。」

李世民冷笑一聲,悠悠道:「別以為寡人不知道你在想些什麼,想著那謝瑤環是不是?真不怕撐死你。」

此言一出,房玄齡、秦瓊二人老臉一紅,看向房,只見他更是一臉尷尬,的耳朵都紅了。

Advertisement

「這件事朕心中有數。」岔開話題,唐太宗繼續道:「寡人此番召你回來,是為了跟你商量一件事。」

「萬歲請示下。」房側耳細聽,想要聽聽唐太宗究竟有什麼要事。

李世民掃了一眼秦瓊,輕嘆一聲,有些落寞的道:「日前派往雁門關的軍隊遭到了伏擊,突厥賊子聲勢更浩大了。」

見李世民提起對突厥的戰事,秦瓊微微皺眉,拱手道:「萬歲莫要氣惱,前番只怪統軍將領輕敵冒進,這才在葫蘆谷到了突厥軍隊的伏擊。」

「叔寶不知,此一仗雖然我大唐損失不大,但西涼國、高句麗全都倒向了突厥,這樣一來,若是這兩國與我大唐興起干戈,怕是有些分不暇呢。」

得知西涼國、高句麗的倒向,房玄齡和秦瓊俱都凝眉不語。

見狀,房心領神會的開口道:「萬歲若是有用得著房俊的地方,微臣萬死不辭。」

「好,如此寡人就明說了。」李世民含笑點頭,繼續道:「寡人有心駕親征,親自去到雁門關與突厥戰。」

此言一出,三人均是大吃一驚,雖然李世民早年曾東盪西殺,但眼下他位居九五,駕親征自然不比武德年間時任秦王的天策大將了。

「萬歲,此事干係重大,還聖上三思啊。」

「是啊,此事於末將等人即可,萬歲何必親赴邊關前線呢。」

李世民對房、秦二人的勸諫充耳不聞,舉杯將酒水一飲而盡,眸中寒芒登時大放,「當年白馬之盟,朕深以為恥,此番頡利興兵前來,孤家必定要與其決一死戰,他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Advertisement

深知李世民對於白馬之盟的痛恨,此刻見唐太宗眸中泛著寒,心知勸諫毫無作用的他,索開口迎合起了李世民的心意。

「既然萬歲龍心已定,房俊願擔任前站先行,率騎兵打探突厥虛實。」

李世民含笑點頭,示意房坐下后,開口道:「你雖然武藝高強,但這先鋒大印,寡人早已有了人選。」

「但不知是哪一家國公?」房玄齡和秦瓊異口同聲的問道。

「房俊可以猜一猜。」李世民舉杯與二人對飲,將謎題丟給了房

低頭沉思,心想,「先前南征北伐,先鋒之職多是秦元帥擔任。可眼下秦元帥、鄂國公、盧國公俱都過了壯年,況且各司其職,想來這先鋒怕是要落在年輕一輩的頭上了。」

一番思忖過後,房拱手輕聲道:「恕微臣斗膽,這先鋒大印不是秦懷玉...便是羅通。」

「果然是玄齡的兒子、如晦的門生,這一猜便猜中了。」

李世民拍手好,含笑道:「這次駕親征,寡人正是想命秦懷玉、羅通以為正副先鋒。」

見李世民已經敲定人選,秦瓊不再勸阻,開口問道:「想來萬歲是要親統大軍了?但不知何人保駕?」

「保駕嘛。」李世民扭頭看向秦瓊,手一拍他的肩膀,眸中信任之,「自然是你與敬德、咬金了。」

「侯君集、李靖、李績三人分統三路大軍,寡人親領正路主力,你們三人隨駕親征。叔寶以為如何?」

「臣領命。」

聽過李世民的出征方案,房眉頭微皺,納悶的想,「這裏也沒我什麼事啊。」

李世民彷彿看穿了他的心思,接著道:「房俊,寡人還缺一個督押糧草的后軍都督,你有沒有興趣?」

Advertisement

「興趣?我的天,這事兒跟興趣有關係嗎?」房背地嘟囔一聲,拱手道:「微臣不曾學習過督押糧草一事,怕是有些力不從心。」

房玄齡一旁幫腔道:「是啊,想這軍械糧草乃是重中之重,兒年紀尚,怕是難以擔此重任啊。」

「玄齡放心,只需督押糧草去到前線即可。調管軍械糧草一事,不得要落在你和如晦上。」

「臣遵旨。」

談過出征的巨細后,李世民與三人把酒言歡,言語間似乎有意讓房留在長安,至於曹州那裏,房幾次婉轉詢問,卻無一得到結果。

酒席散后,房玄齡和房一直將秦瓊、李世民送到長街路口,這才言語叮囑的返了回來。

回到房府,房玄齡頓下腳步,看向房,喃喃道:「兒,明白萬歲的心意嗎?」

「孩兒不知,還請父親示下。」房對於李世民的意圖一知半解,見房玄齡有意提點,自然樂得側耳傾聽。

房玄齡仰頭看向璀璨星空,輕嘆一聲道:「眼下與突厥開戰在即,關隴門閥只可敲打,卻不能傷其基。」

「父親的意思是,萬歲有意罷休河南道一事?」

「不錯,河南道乃是關隴門閥聚集之地,此地即非他們的基,又不是故土。在任期間難免任意而行,眼下曹州知府已然垮了,若是你查到長孫安業頭上,那可真就是牽一髮而了。」

「既然如此,萬歲為何還瑤環上任曹州知府?」

「萬歲雖然有意放過關隴門閥,但這警鐘卻是敲的不夠響亮。若是想讓關隴一派有所收斂,這鐘自然得找人敲下去。」

「所以萬歲選定了瑤環?為何不是旁人?」

「兒子,開罪關隴一派這件事,還有比我房家人更合適的嗎?」

「我房家人?」

「傻孩子,還沒看出來嗎?萬歲早已默許了你與謝瑤環的婚事。」

話語稍停,過了一會,房玄齡髯繼續道:「謝瑤環本是宮中親之後縱然一心為你,但這約束之力反倒有增無減,加上二位公主在側,害怕你小子跑了不?」

「這個...」房略微愣了一會,接著恍然大悟道:「原來為此。」

說完,父子二人會心一笑,接著先後走進正廳,去找盧夫人和高、秦京娘談心去了。

長安房府中,一家人對坐談心,正廳中滿是歡聲笑語。與此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曹州,卻因為一把大火陷了前所未有的慌之中。

深夜,曹州府衙與衙同時起火,而這場大火距離謝瑤環等人搬進衙,不過才隔了短短三天而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