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之大唐最強駙馬 第四百四十四章后軍都督

《重生之大唐最強駙馬》第四百四十四章后軍都督

「后軍都督府,那可是正二品的位啊!」

「是啊,沒記錯的話,不過剛剛二十歲吧?」

「二十歲?二十歲就居二品大員?日後此子定有房公的爵位分。」

在眾人你一眼我一語的談聲中,房隨著群臣走進含元殿,下意識站立在了文班之中。

「嘿,嘿。」尉遲恭對著房眉弄眼,小聲道:「站過來啊!怎麼還在文班中?」

聽到尉遲恭的提醒,房這才後知後覺的醒悟過來,連忙邁步走到武班臣中,將站在了柴紹、程咬金後。

坐在金鑾寶殿之上,唐太宗細細打量房角泛起了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

「眾卿先不要奏本,寡人有事要說。」李世民過眾人的議論,朗聲道:「前番我天朝出戰有些蹉跎,朕此番親自統兵出征,眾位卿意下如何啊?」

李世民駕親征的話兒出口,含元殿中登時一片嘈雜,眾臣連忙勸解道:

「萬歲乃是九五之尊,怎可駕親征。」

「是啊,眼下突厥軍隊雖然猖狂,但派能臣武將前去即可,萬歲何必奔波勞頓呢?」

出言勸諫的大臣,多是文,這些個文人不通兵書,卻十分熱衷於瞎攪合戰事,不但李世民對此頗有微詞,就連秦瓊、李靖等武將也老早就看不過眼了。

「眾卿可知突厥此番擁兵多?」李世民髯問道。

們只是知道突厥兵犯雁門關,對於戰報卻是丈二和尚不著頭腦,眼下被李世民一問,立時雀無聲,紛紛將目看向了秦瓊、李績等人。

之前在房府,秦瓊得到李世民的通知,現在自然要向著唐太宗說話,手持笏板走出朝班,躬道:「突厥此番興兵四十餘萬,據前方斥候回稟,騎兵多達十五萬之多。」

Advertisement

話音落下,含元殿上再次一片嘩然,十五萬兵卒並不算多,但十五萬匹戰馬卻是極大的財富,尤其對於戰馬不足的大唐來說,簡直就是一塊香味俱全的

「我大唐雖然馬匹不,但滇馬、川馬不宜作為戰馬培養,單靠涼州、并州所提供的戰馬,可否配齊這十五萬騎兵?」

面對唐太宗的詢問,李靖出列道:「勉強可以湊足。」

「我大唐立國初始,孟海公、竇建德等人興兵作,連年征伐將士勞累。」說著,李世民將語調沉下三分,再次道:「此番突厥興兵前來,若是不能一舉將其擊潰,後患無窮!」

見李世民下定決心,一眾武將紛紛拱手應和,「萬歲聖明,臣等願與突厥決一死戰!」

「好!如此秦瓊、程知節、尉遲恭聽令!」李世民朗聲一笑,等到三人出列之後,繼續道:「你們三人陪伴孤王主力隨行!」

「李靖、柴紹統領右衛大軍,從雁門關以東出征,包圍突厥主力。」

「李績、薛萬徹統領左衛大軍,從雁門關以西出征,包圍突厥主力。」

「侯君集、薛萬里統領前衛大軍,繞道突厥主力後方,以為三軍合圍之策。」

「三路大軍共計六萬騎兵,每軍兩萬,不求爾等全殲突厥軍隊,只要牽制住即可。」

六人叩頭領命,接著魏徵出列道:「敢問萬歲,哪家將軍以為先鋒?」

李世民料到魏徵會有此一問,徐徐開口道:「秦懷玉以為正先鋒、羅通以為副先鋒,封二人為征虜將軍、討逆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先行直出雁門!」

「房俊聽令!」說完,李世民看向房,含笑朗聲道。

早有準備,聽到呼喚,連忙出列手持白玉笏板道:「微臣在。」

Advertisement

「后軍督府房俊,以為此戰押糧,負責長安與前線的糧草兵械運送。」話說一半,李世民陡然加重語調:「程弼、尉遲寶林、候霸林三人以為副將,輔助房俊押送糧草、巡衛糧道。」

「微臣領旨。」房謝過聖恩,正要走進武班,卻見長孫無忌大步從文班走了出來,「萬歲,自古兵法有雲,兵馬未糧草先行,想房俊從未上過戰場,怕是難以擔此重任吶。」

長孫無忌這番話,半公半私,倒眾人無從挑剔,只得點頭稱是,就連高士廉都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無妨,房俊雖然年,但也是我朝新科武狀元。從旁又有尉遲寶林、程弼、候霸林輔助,料然無事。」

李世民話語出,高士廉隨即走出,拱手道:「萬歲,想軍糧乃是一戰首要,怕是房俊難免有些疏。」

見高士廉都這樣說,李世民臉立時變得難看了幾分,高士廉乃是兩朝老臣,威極高,素來秉公守正,他這番話自然是出於為國為君,並不像長孫無忌那樣夾帶個人恩怨。

「依高卿所言,此事應當如何辦理?」李世民髯詢問道。

眾人見李世民的心意發生搖,不由暗暗搖頭,全都為房的烏紗了一把汗。

「高士廉在軍中威不小,他這一杠子不要,房俊的后軍督府怕是了一大半了。」

「嘿嘿,真是我的好舅父。舅舅幫外甥天經地義。」

就在長孫無忌心中暗喜,向高士廉投以謝的目時,他那老舅父說出的一番話,登時這位長孫丞相大吃了一驚。

「臣雖然年邁,但尚有兩膀勇力,願從旁輔助房都督,為萬歲分憂。」高士廉不疾不徐的一番話,徹底幫助李世民打定了決心,也堵住了關隴一派的悠悠之口。

Advertisement

李世民微笑點頭,看向高士廉,道:「既然如此,卿就以為監軍,從旁管教、督促房俊等一眾小將吧。」

「臣領命。」高士廉返回朝班,看向房,好像是在說:「小子,好好乾,有我在,你放心。」

唐太宗又依次分派給,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不同的職務,留魏徵在東宮教導一眾皇子,繼續叮囑了幾句,這才朗聲道:「兵貴神速,明日午時大軍開拔,兵發雁門關!」

「臣等領旨。」

恭送走李世民后,眾人緩步走出含元殿,一個個看到房,紛紛拱手道賀:

「房駙馬,不不不,房都督,恭喜恭喜啊。」

「駙馬此番陞進至,怕是要一改你們老房家的門風嘍。」

「嗯?此話怎講?」

「你看啊,玄齡兄乃是當朝宰輔,文班首臣,而卻是后軍督府,一文一武,父子二人倒相得益彰。」

面對程咬金、尉遲恭、杜如晦等人的打趣,房連連拱手告饒:「眾位伯父休要取笑,慚愧,慚愧。」

魏徵、馬周緩步向前,含笑看向已經走下丹墀的長孫無忌一黨,拱手道:「,恭喜啊。」

「魏叔父、馬仁兄,房俊這廂有禮了。」房拱手回應,三人相視一笑,頗有幾分老友重逢的覺。

自從梅塢兩任知縣的死因大白后,寒門一派對於房的好大增,而房對寒門群臣也是十分熱,歸結底,雙方不過是抱團取暖,用來抵來自關隴一派的威脅罷了。

「此番萬歲開拔,房都督負責運送糧草。」話說一半,魏徵微微一頓,繼續道:「不過長安距離雁門關不過百里之遙,這來來回回,房駙馬怕是閉著眼睛都能走完吧?」

此言一出,眾人放聲大笑,魏徵這番話不由使得大家想起了,房那「逃兵駙馬」的雅號。

「叔父莫要拿侄兒打趣,慚愧,慚愧的吶。」房連連苦笑,正要自嘲幾句,只聽後不時傳來了王有道的嗓音。

「幾位大人好啊。」王有道含笑對魏徵幾人問好,接著走到房面前,笑著說:「皇後娘娘宣駙馬前去議事,長公主殿下也在立政殿等候。」

得知長孫皇後有旨傳召,房心神一凜,不由想起了前番在河南道對關隴一派的所作所為。

「皇後娘娘有旨傳召,這個...」房支吾一聲,拱手道:「還請總管帶路。」

匆匆辭別魏徵幾人,房與王有道緩步朝立政殿走去,行走間,暗自思忖道:「在曹州並不曾與長孫安業為難,此番傳召究竟所為何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