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里沒有人,捕頭大大松了一口氣,他回去也好差。
胡掌柜暗想這次的運氣好。
只是誰都沒想到,捕頭剛帶著人走到客棧門口就遇上了兩輛馬車。
首先跳下來的人正是佩蘭佩紅。
胡掌柜急得直跺腳也沒用。
“頭兒,是們,就是們。”
小胡子眼尖一眼就看到了,立即要沖上去抓人。
捕頭暗暗苦。
沒看見什麼事兒都沒有。
一看到了不帶走確實說不過去。
只是,小胡子還沒靠近就被阿澤一腳踢翻在地。
“大膽,我們是辦公差!何人敢阻止?”
“辦什麼公差?”葉子堯將章霜兒扶下來:“你們要干什麼?”
捕頭一看此人就知道非同尋常,心里暗想,難怪敢打那位惡,又看了一眼佩蘭佩紅姐妹倆,站在那里毫沒有怯意。
有這樣的主子,確實是有底氣啊。
再看了一眼胡掌柜,胡掌柜暗暗點了點頭。
示意他別沖,這位是惹不起的人。
“這位公子,在下是小宛捕頭,有人狀告佩蘭佩紅毆打了人,在下奉命帶回去過堂。”
“噢,原來是捕頭。”葉子堯聽說過這人還幫襯過佩蘭姐妹倆,知道是好人,既然他識趣自己也不會為難他:“正好,我們也要告狀,今日帶著我家娘子去游玩,那里突然跑出來一群人要來搶我娘子的丫頭,我初來貴地,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居然會搶人,還不知道這是什麼規律?尋思著要去衙門告狀呢,捕頭來得正好!”
于是,捕頭就帶著葉子堯一行人回到了衙門。
而且,是被告變原告的節奏。
直接敲響了衙門口的大鼓。
升堂的照舊是師爺。
“堂下何人,見了本為何不跪?”
“怎麼,這是小宛的公堂?”
早知道小宛的公堂等同于虛設,全是師爺在胡作非為。
真正是沒想到,一個師爺居然敢坐在公堂之上,還敢讓堂下的人下跪。
“大膽,這不是公堂是什麼?”
“本爺以為這是戲臺子呢?”葉子堯冷笑一聲:“回頭本倒倒是要去問問,一個師爺敢升堂,這是誰任命的,還是說本爺在翰林院當差都不懂這些規矩?”
師爺一聽,嚇得屁滾尿流,連忙站回他的地盤。
于是公堂之上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原告,有衙役,有師爺,明明升堂了,公堂之上卻沒有斷案的知縣大人。
葉子堯是有舉人份的,自然是不用下跪。
這會兒就站在那里,師爺急得直冒冷汗。
“怎麼?小宛的規矩與盛京很不相同?不是說知縣大人是天才,不用上公堂也能判案如神?”
“大人請稍等,大人不適,在拉肚子,人有三急,還大人海涵。”
呵呵,還真是人才啊同,連拉肚子的謊言都編出來了。
“你,趕的去看看大人好沒有。”
師爺說著朝著旁邊的捕頭使了一個眼。
捕頭……我真是太難了。
去后衙找大人沒準兒又要挨批。
不過,這一次,怕是大人也要心急。
捕頭飛快的往后衙跑。
“大人,大人……”
“狗攆起來了還是咋的?”
于大人對這個捕頭很是不滿意。
“難怪你干了這麼多年都沒有升遷,你就那麼大一點本事。”
捕頭……你也和我差不多。
你都沒升遷,我又往哪兒升,難不頂了你的位置?
“大人,師爺請您去升堂。”
“請我升堂,那我養著他有何用?”
“大人,是這樣的,公堂上的人是來自盛京,還是在翰林院當差的大人”
“混帳東西,怎麼不早說呢,來人,更,上堂。”
這會兒,于知縣慌了。
“當真是盛京來的?”
“是的,大人,師爺讓卑職來請您。”
“他們告誰?知道是什麼況不?”
“大人,您趕的上堂請知道了,對了,大人,師爺說您拉肚子……”
“混賬,本好好的,拉什麼肚子?”
“大人,這是借口,是權宜之計,只有這樣說才能讓那位找不到出錯的地方。”
“知道了,知道了。”
于大人就不信自己會被一個小小的翰林拿住。
想當年,自己也是因為家境貧寒,沒錢運作,才會被發配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當知縣。
翰林院那地方,有幾個真才識學的,都是投好了胎,爹有錢有權才能進去的地方。
他最看不起的就是這些明明拼爹卻還以為自己了不起的人。
經自己提鞋都不配!
于知縣給自己壯足了膽,然后去了公堂。
坐在公堂之上,正了正帽子,拍了一下驚堂木。
“堂下何人,為何見不跪?”
葉子堯看著他冷笑一聲。
“君子小人,各有章服,敢問堂上所坐何人?”
“大膽,公堂之上,豈能坐外人,本是小宛的父母,你見不跪,敢當何罪?”
“你穿這樣居然說是縣令?勸你回去照照鏡子!”葉子堯角微翹:“到底是朝廷律令改變了,還是我見識?來了小宛真正是大開眼界了,回頭一定要問問唐史,好好向他請教請教!”
于縣令心下大驚,師爺也看他。
這才發現,果然服穿錯了。
那是他為了自己過癮穿的是一件知府的朝服,平時在后衙就穿著這個癮。
因為常年不上堂,早將七品芝麻的朝服忘在了后腦勺。
匆匆忙忙喚更,伺候的丫頭自然就給他拿了這一套。
七品,穿了四品的朝服,這罪名可不小。
換作別人,估計還不知道這一茬,但是葉子堯是誰?他爹可是奉天知府,對這套朝服那一個。
也真正是活該于知縣倒大霉,這麼低級的錯誤也要犯,而且還被葉子堯逮了一個正著。
這就是真正的尷尬了。
“本子不適,本頭昏,將自家親戚的服穿錯了。”
急中生智,于大人想起了師爺為他編的借口順手就拿來用了。
同時也在告訴葉子堯,本有四品的親戚,別惹我,我是你惹不起的人。
“今日到小宛,真正是長了不的見識。”葉子堯道:“一是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強搶民;二是升堂公堂之上不見斷案審判之人;三是七品穿上了四品的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