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章曉……章書長的履歷很富啊……”
片刻后,林巧眉嘀咕了一聲。
刀鋒和于驚雷同時點頭。
章曉北,出生于一九四八年,玉海市人。一九六六年高中畢業后,街道工廠工作,因為學歷“較高”,逐漸到廠領導重視,在街道工廠嶄頭角。擔任了團支部書記,一九七零年由工廠和街道辦推薦上工農兵大學(注1)。大學畢業后,章曉北繼續回原工廠工作,相繼擔任副廠長,廠長,黨支部書記。
一九七七年,章曉北出任團地委組宣部副部長。
一九八零年,章曉北調玉海地區經貿委,擔任工會副主席。
一九八四年,調玉海地區委,擔任委辦公室主任。
一九九零年,調玉海地區公安,擔任政治部副主任。
一九九三年,升任政法委書長。
一九九四年遇害。
歿年四十六歲。
林巧眉說他履歷富,倒是事實。
通常來說,一個人參加工作后都是在本系統升遷,部門調的況比較罕見,除非是領導干部。
章曉北一共在五個不同的系統工作過,這種形并不常見。
刀鋒的手指卻像是無意識地在一條不起眼的記錄上輕輕敲打著。
一九六六年,參加某某兵組織,十一月,參與大某聯……
蔣重文放下手里的檔案看過來,淡淡說道:“章書長是個很有活力的人。”
刀鋒笑道:“看來蔣科對章書長很悉啊,給我們說說唄。”
蔣重文說道:“也談不上特別悉,不過大家都在同一個系統,多還是有所了解的。”
章曉北曾經在玉海地區公安政治部擔任兩年多時間的副主任,和蔣重文這位預審科副科長,應該是比較悉的。
“我和他除了工作接之外,沒怎麼直接打過道,道聽途說的居多。不過章書長是個樂天派,不管在哪個單位都是活躍分子,口琴,二胡都會,喜歡參加各種文藝活,加上長得帥氣,很同志的歡迎……”
于驚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所以他結了兩次婚?”
檔案上記載,章曉北的第二任妻子名任小英,今年三十六歲,比章曉北整整小了十歲。
蔣重文說道:“這個說來話長了,當年這事還鬧得大的。”
“八四年,章書長調到委工作,當時任小英就是委辦公室的干部。兩個人都是已婚的,任小英的丈夫,是玉海校武隊的教練。”
“武隊的教練?哪位啊?”
刀鋒頓時來了興趣。
他就曾在玉海校武隊待過一段時間。
“李軍!”
“哦,聽說過。”
刀鋒微微頷首。
他是八七年被選玉海校武隊訓練的,主要是利用業余時間,同時文化學習也不能落下,三年后刀無名和唐瀟調往旭日廠工作,他也隨之去了巖門。
他進武隊的時候,李軍已經離開,兩人沒見過面。
不過刀鋒從高年級師兄里聽說過李軍,據說很厲害,是有真功夫的。不是套路教練,而是散打教練。
“你聽說過?”
蔣重文有些詫異地反問道。
刀鋒笑道:“我小時候是在玉海長大的,四年前才去的巖門。我爸我媽工作調,一起過去的。我以前在校武隊訓練了三年。”
“是嗎?這麼說,小刀你還是我們玉海人?”
“是,我在玉海出生,在玉海長大。但從我爸那論,我祖籍應該是巖門的。”
刀無名祖籍巖門,后來在玉海工作。
刀鋒雖然承諾會認楊浩東,卻沒打算改名,更沒打算改籍貫。
蔣重文深深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說道:“年輕人不忘本,好的。”
林巧眉詫異地道:“既然這樣,那個李軍就沒鬧?”
雖然蔣重文沒有明說章曉北和任小英婚出軌,但他們后來了兩口子卻是事實。照常識,他們應該在委的時候就搞上了。
“怎麼可能不鬧?李軍又是個暴脾氣,當時鬧得,整個委都轟了,連我們這些外單位的人都在看熱鬧……據說有一次,李軍在家里差點把他老婆打死……”
林巧眉撇撇,說道:“就這樣,他還能提拔呢?”
這個他指的自然是章曉北。八十年代,作風問題還是很嚴重的,因此影響前途的干部不在數。
蔣重文說道:“所以說章書長是個有活力的人嘛。”
“這個事,當時鬧得確實有點大,但李軍這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總是斗不過玩心眼子的。這中間還有個故事哈,權當是閑聊,別當真……”
蔣重文似乎來了談興,四下看看,低聲音說道。
不管怎麼說,章曉北現在已經被害,背后說亡者壞話,總歸是不好的,不道德。但是,現在是幾位辦案民警在討論,也可以算作是探討案吧。
“說是有一回,李軍不知道打哪得到的消息,糾集了幾個兄弟沖進委辦公室去抓,把章書長打傷了,最后的理結果,是李軍被開除公職,那幾個兄弟,都挨了分,其中一個后來還送了勞教!”
“章書長反倒了害人……”
說著,蔣重文忍不住咂咂,出一嘲諷之意。
看來他對章書長也沒啥好。
這人嘛,總是喜歡同害者的。至在這件事上,李軍是弱勢的一方。他一個校的教練,揮拳舞的“莽夫”,如何斗得過委辦公室的主任?
“不過因為這個事,章書長也到了些影響,他在委足足待了五年,才調到政法委去,一開始還是平調,前年才升的書長。”
“聽說,本來他是有機會去市公安局當副局長的,甚至還有機會當政委,就因為這事,沒搞。”
蔣重文再次砸吧一下。
“我認為這個李軍很值得懷疑,應該調查一下他。”
林巧眉突然說道。
頓時大伙便肅然起敬。
什麼專業?
這就專業!
雖然林巧眉也很看不慣章曉北的行為,同時也很同李軍的遭遇,但案子就是案子。
兩碼事!
注1:1966年取消了全國高考,1970年開始,部分大學重新恢復招生,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相結合的招生制度,遂將這些從工農兵中選拔的學生稱為“工農兵大學生”,至1977年恢復高考前,全國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萬“工農兵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