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絳都春 297 林先生的態度

《絳都春》297 林先生的態度

終于,孩子們接了土豆種植的想法。

待他們回去一說,就會有機靈的人家來找討主意,也會跟著試種的。

雖說種子奇缺,現在也種不了,但帶孩子們去高闖的莊子上,可以先整好土地。就希楚寧人不要掉鏈子,能盡快帶回大量土豆育種。

也希落雪院這堪比現代蘭花的珍貴土豆,能完,當做品展示給重要的人。

隨后,因為廖章睿想得深,肖絳又借機和學生們討論了下由富戶資助農民開荒,甚至士兵得勝歸來,也可以讓一部分人墾田,而后用收抵消資助金的方式。

這一節課上得非常久,早就超堂了。

但,下面每旬兩次親自講解文章的林先生卻本沒有催。

到最后,肖絳還囑咐孩子們,“說了去農莊的,可不能怕苦怕累。半道哭鼻子的,撂挑子不干的都是孬種。還有啊,不要以為這與孩子無關,咱們子也不能孬。對了,那首鋤禾日當午的詩名為《憫農》,你們都記下來了吧?回去默寫幾遍,家里有識字的學也教一教。”

肖絳的意思是,希這首詩可以廣泛流傳,讓所有人都能憫農惜農。雖說在現代的時候,孩子們小學就背了,然而在珍惜糧食上并沒有什麼卵用……

但燕北不同,荒兩個字一直像一座大山一直在所有人的心頭,他們應該更懂得不浪費是一件多麼寶貴的品德。

Advertisement

“這麼簡單。已經背下來了。”高瑜得意的說。

肖絳不吝夸獎,對挑了挑拇指。

一邊的莫依依鼓足了勇氣,說,“肖教習,您說子也不能孬,我覺得很有道理。那您……我聽聞……有人說您唱過一首歌,有句詞,誰說子不如男……能不能……教教我?我娘聽了很是喜歡,覺得長了人的志氣呢。”

肖絳怔了怔。

那晚只是一時興起,隨口嚎了兩嗓子。怎麼盯著他的人這麼多嗎?連這樣的小事都傳了出去,連一向低調的莫夫人都知道了。

“不可以嗎?”莫依依見肖絳發愣,不小心翼翼的問,小臉兒都有點兒憋紅了。

難不是自己太多了嗎?娘親經常說,要多聽多看說,免得人家尷尬為難,怎麼就忘了這些話呢?

而肖絳敏銳地發現了莫依依的窘迫,趕說,“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只是教習唱的難聽,而且那也不是歌,是……小調,怕你們聽了笑話呢。”

“誰會笑你?!”高瑜低低地嘁了一聲。

也聽說過這個,外頭都知道了,王府中早就傳遍,所以其實,也好奇整首小調是什麼樣的來著。莫依依這樣問,正中的下懷。但,除了剛才的不自才不要有任何贊同肖絳的話呢。

Advertisement

“那好吧,你們不怕難聽,我就教教你們。”肖絳笑著說,“男生也要一起聽聽,這本來就是子說給男子的話。”

那些男孩子還真沒有想走,好玩的事兒,奇怪的事兒,肖教習會的,作的可多呢,他們可舍不得落下這個機會。

于是肖絳就教學堂里的孩子唱了《誰說子不如男》,雖然確實有點荒唐走板,但能為經典的歌曲必有過人之

這首歌的氣勢,歌詞,都特別人心。

“耙地是真的很辛苦嗎?世子世了不起啊。”終于下課之后,肖絳離開了教室,幾個孩子立即圍住高氏姐弟,興的問。

間有些佩服。

這姐弟兩個剛才給人看過手上的傷口,這時候又展開來,好像是展示勝利的勛章一樣。

“我聽人說過,侍弄土地是很講究技巧的,不是有力氣就可以。”連祝犇都說,“我力氣大,但未必有世子世做得好呢。”

“可不是。”高鈺也有點驕傲,“就說那個扁擔吧,兩邊挑著東西,掌握不好平衡很容易摔跤。耙的時候,手法也有講究呢。”

“快講講。”王羽急忙說。

其他孩子也七八舌的問。

高瑜抬起眼睛,看到廖章睿雖然沒有圍過來,但是站在旁邊著脖子看,支愣著耳朵在聽,不得意非常,重重的哼了一聲。

Advertisement

這個廖章睿平常不吃他們姐弟那一套,搞得自己多了不起似的。不就是功課好點嗎?哈,現在終于有了不如的地方!

此時此刻,教室里熱鬧非凡。另一邊,剛才旁聽的林先生的書,已經把課堂上發生的事一五一十都給林先生講了。

在場的還有張文葉教師。

張教習之所以能謀到這個職位,除了自己很有水平水準之外,還有博覽群書的特殊才能。最重要的是,他還是林先生的弟子。年輕時到武國去游學,然后才回燕北。所以,他是很得林先生信任的。

而林先生聽書講完,立即就走到桌邊,看樣子是要寫什麼東西。

張文葉連忙上前,幫助鋪紙磨墨,一邊問,“您這是要寫什麼呀?”

“把王妃這首憫農詩記下來,還有唱的那首曲子。”林先生笑說,“這首詩的語句雖然平易簡單,意境卻好。那首歌不歌調不調的,倒有點像鄉間的野調,別有一番風味,詞句舒朗,聞之令人懷廣闊啊。”

張文葉點頭,深以為然。

從前這位王妃讓王上打發來講藝堂的時候,他也曾看不起的。尤其王妃那筆字,才開蒙的蒙都比強些。這樣的人能當教習,簡直是開玩笑。他們偉大的王上,也有犯糊涂的時候啊。

到后來卻發現,這位王妃懷錦繡,有很多古怪又了不得的知識,即便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不知道的,雖不為世俗所認,卻實在是大才。

王上哪里是糊涂?簡直是英明神武!

卻聽林先生又說,“多磨點墨,我還要寫幾封信給知好友。讓他們都收拾家當,慢慢的,不著痕跡都遷到燕北來吧。”

張文葉一愣。

林先生微笑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緩緩的說,“天下,怕是要起刀兵。但大治之前必然大,這是必經之路。我看好燕北必大事,就那些好友前來投靠報效,一是為了天下蒼生,二是為了他們的所學所能能有用武之地,三嘛,也是為了自家平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