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福女逃荒:手握空間致富忙 第463章:高調一回

《福女逃荒:手握空間致富忙》第463章:高調一回

隨后的兩天時間里,秋和秋霞不僅要跟著周梅花和楊蕓蕓學習各類花邊兒的鉤制,還要跟頭上的虱子作斗爭。

劉蘭草真的特別心細,那天跟楊青河去街上買服的時候,順手把篦子和去虱子的藥油也買了。

知道于荔和徐婆子都干凈,所以都沒要倆人開口就先給辦好了。

比秋霞大兩歲,學習起來也更快,這才兩天的功夫,就已經可以鉤制三款不同的小花邊了。

而秋霞也不錯,可以鉤制一種大花邊和一種小花邊兒,雖然手法還不太嫻,但后面勤加練習肯定也可以快速長。

周梅花和楊青蓮都高興的不像話,一個說:

“唉喲,我娘和阿荔也太神乎了,就出去一上午就領了兩個手這麼巧的丫頭回來。

而且倆人還都很乖巧,讓干啥就干啥,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一個跟著說:“是啊,干娘和阿荔就是有能耐,等三天后衡州城的大訂單下來了,我就可以安心的鉤壽桃和盤扣還有簪花了。

真好啊,再也不用害怕咱家的花邊兒不能按貨嘍!”

別看就帶回來了兩個人,但們可是不用干別的活兒,只需要專心致志的鉤花邊兒,這個效率就鐵定比旁的人高許多。

而且,周梅花也看出來了,秋的手很靈活也很快,現在還不算多呢,一個時辰就可以鉤出兩大卷,等了那肯定不止啊!

Advertisement

還有秋霞,別看年紀小,那也是領悟力極好,有些難一點的地方只需要提點一兩次就可以記住并學會。

周梅花看著那兩個包著頭發的姐妹倆,都齊齊坐在廊檐下跟著楊蕓蕓一起認真鉤花邊兒,溫婉的笑了起來,仿佛看到了兩個鉤花好苗子的誕生。

鉤花,從來不會覺得天天跟鉤針線團打道沒有意思,就喜歡琢磨那些好看的花,喜歡跟于荔一起研究草稿圖再想方設法鉤出來。

正是因為熱就會比旁人更加重視有天賦的人,而現在,就很喜歡新加鉤花小分隊的秋和秋霞。

事實證明,這倆姑娘也確實爭氣,在虱子治好的同時,也真的做到了把花邊兒給鉤的又快又好。

三天后,蘇錦韻的大訂單一下就是二十箱,這次直接把睡要用的也都一起定了,只不過那邊讓先出去八箱,剩余的十二箱可以晚十天再

以周梅花和楊蕓蕓為首的鉤花小分隊徹底的忙碌了起來,因為期只有五天,誰都不想拖后

和秋霞這幾天跟著楊家吃熱乎的飯菜,隨時都能喝上熱水,而且晚上還可以洗澡,所以漸漸的也都變得水潤了些,不再是干的模樣。

雖然姐妹倆還很瘦小,但眼睛里卻閃著對生活充滿希

這倆人吃了飯就有力氣,手上的巧勁兒也漸漸地把握的更好了。

Advertisement

家里的其他活兒都不需要們干,倆就專心的伺候那些小花邊兒就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姐姐也會懂事的帶著妹妹,倆人把堆的線都小心翼翼的纏團,力求在第二天讓大家伙兒省些時間。

所有的努力都是會被有心人看到的,秋和秋霞越是這麼自覺和懂事,周梅花對倆的喜歡就更多一點。

每每徐婆子出門回來問到的時候,總會滿口都是夸贊。

日子忙忙碌碌的過著,很快就到了九月十三,這一天又是楊大喜的好日子,因為楊家人要去東水村的胡家提親下聘啦!

這一項弄完了,那就可以去算日子親嘍,楊家所有人都等著呢!

一大早,朱桂芳就跑來催,說東水村不近而且坐船還得按照固定時辰才有,就想快些出門。

今天的老太太打扮的更加隆重了些,因為這次可不是去人家鋪子里,那是去東水村呢,好幾百口人都瞧著,不能失了楊家的臉面,而且還得給胡家長臉。

得讓東水村的人都瞧瞧,胡家的大姑娘找了個頂好的婆家!

平日里孩子們孝敬的首飾都舍不得戴,一來是怕干活的時候磕著著弄壞了,二來是覺得農家人首飾戴多了容易遭村里人閑話。

就連這次買秋和秋霞回來,他們也都沒聲張,就張桂花和葛大翠知道實,村里其他人一概不知。

Advertisement

偶爾有人問,他們也只說是老家的親戚。

但今天可不一樣,去提親下聘呢,必須高調一回。

徐婆子兩只手腕上都套了銀鐲子,頭上也簪了一支鎏金點翠釵。

這支發釵也是于荔從品韻閣用友價買的,專門囑咐說讓提親的那天戴。

打扮齊整的老太太帶著朱桂芳和楊明以及滿滿一騾車的聘禮踩著朝齊齊向著東水村而去。

于荔抱著桃子跟周梅花們一起目送這幾人出了村子,大家臉上都帶著希冀的笑,因為今日一過,胡秋葉就基本算是楊家的孫媳婦啦。

今天是楊青蓮去了楊記,因為有秋和秋霞的加,花邊兒的期就顯得沒那麼迫,想放個假去懷城轉轉,正好陪著劉蘭草一起買些紅布回來給楊大喜準備新婚禮

于荔難得在家清清閑閑,就帶著桃子和圓圓還有胡小蝶在屋里畫畫。

現在到了農歷的九月中旬,天氣也轉冷了,不再適合帶娃去山腳下玩兒,那就留家里修吧。

羅三春和羅方這幾天也忙,他們在原來種紅薯和土豆的地方起了圍墻又搭了草棚,為的就是給日益變多的兔子弄一個又寬敞又干凈的家。

而老太太雖然天天忙著楊大喜的事兒,但只要有空就要去后山的空地上看看。

跟于荔說,要把后山墾荒出來的那一片都擴進楊家的后院,這次翻修要弄個兩進的房子。

前院就招待客人和村鄰以及吃飯,后院就專門用來當臥房,而且還要把前院和后院各打一口井,說這樣不管是做飯還是洗漱都方便。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老太太現在知道家里不差錢也不缺糧,所以就想把房子拾掇好,盡量讓家里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屋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