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空間千億物資帶著王爺去逃荒 350顧水領著一大家子去京都

《空間千億物資帶著王爺去逃荒》350顧水領著一大家子去京都

沒聽見人回話,容燁有點心疼,將人抱的更:“乖!不怕,以后我盡量溫,要是做不到你就懲罰我不準靠近你。

這個懲罰對我來說是世上最糟糕的一個,再無其他的事可以讓我心壞到極點。”

顧拾月聽著男朋友的絮絮叨叨,在心里發笑,男朋友實在是太可了,一下子就暴了自己的肋。

以后男人要不聽話,就用這招對付他。誰讓他自己沒腦子,非得要說出來呢?

顧水和李氏過完年就帶著家里的兩個兒子兒媳婦孫子,侄子侄媳婦出發往京都來,大朗的火鍋城師傅也培養好了。

是顧家村里的一個年輕人,顧拾苗,帶著媳婦去頂替了他們夫妻倆的位子。聽說大朗和李氏要走,掌柜張福海都麻爪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后來看他培養了徒弟,試驗了一段時間還不錯,才又笑容滿面了起來。他真的怕嶺南未來小王妃把技和人都帶走,留下一個火鍋城的空架子給他呀!那他豈不又回到了以往一籌莫展的時候。

好在顧家人辦事有章法,不會真的那麼做,安心了!

海鮮城這邊三郎也找了一個顧家人去學習,手把手地教他,沒多久,那人就學會了。他是三郎玩的最好的兄弟,顧拾輝。

顧家村他們這一輩都是“拾”字輩,把人教會,三郎和媳婦元氏回了顧家村過年,準備跟著父母一起去京都。

Advertisement

很久沒見爺爺了,心里也非常想念。元慶生知道兒要去京都居住,給了一大疊銀票。

如今的顧家已經不是昔日的顧家了,兒出太差,去了怕是要怯,手里多握著點銀錢,或許會有底氣一些。

臨走還客客氣氣地拜托三郎,好好照顧元氏,不要欺負,弄的三郎哭笑不得。

“老丈人!瞧您說的什麼話,是我媳婦,我自然會好好照顧的。”

元慶生看了眼自己挑的這個婿,嘆了口氣:“如今你家里份地位不一般,我們家是商戶,配不上了,京都那地方貴人多,保不齊就有想攀附與你的。

你要真有那心納妾,也別對你媳婦橫眉豎眼,在那地方沒有親人,只有你。”

三郎終于聽明白老丈人話里的意思了,好笑著搖頭:“您多慮了,我三叔都不敢納妾,憑什麼我敢?我還不得把我給打死。就是吃了庶份的虧,才會被迫嫁給了我爺爺。您想想,還能讓家里鬧的烏煙瘴氣一團糟?”

聽他這麼一解釋,元慶生隨即開懷大笑:“哈哈哈!是我想多了,婿你說的沒錯,你家里再是高厚祿,也跟咱們平常人家一樣,沒有妻妾之爭。”

“那是肯定的。”三郎以此為榮,“我媳婦只能是元氏,這輩子就一個了。您放心!到了京都,我會照顧好的。”

Advertisement

元慶生瞅了瞅婿,眼圈都紅了,到底是自己挑的人,沒有辜負他的期。怕兒心底空落落的不舒服,就給塞了一大疊的銀票。

元氏也沒客氣,都收下了,其實心里的確膽怯,自打親,就一直住在娘家。跟婆家人很親半年多了,肚子一直沒靜,心里哪兒有不擔憂的?

京都那樣的地方,比高貴的人多的是,萬一出點啥事兒,手里頭有銀子,心里也安定一些。

是家里的老小,哥哥們都寵著,平日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日子過的滋潤極了。忽然之間說要去京都跟婆家人住一起,是真的害怕,不知道會面對什麼。

到顧家村過了幾天,覺的出來,家里人其實很和氣,不會因為是家里最小的就欺負,給看。

大嫂李氏整天都笑呵呵的,時常“弟妹弟妹”地喊。二堂嫂李敏也輕言細語地跟說話,不會因為不會做菜做飯而取笑

家里的陸叔和王姨都很不錯,也不喊什麼三,就跟平日自家人一樣稱呼,讓心里覺得親切了不

二郎和李敏,四郎也都要跟著一起進京都,拾月親是大事,全家人必須整整齊齊地到達。

李敏把嶺南的青靚坊給了當初拾月從海匪那里救回來的十二個人之中,長的最好看的秦蓮花。這些年努力學習專業技能,還幫著打理青靚坊,一心一意做事。

Advertisement

要去京都,正好就把這里的掌柜位置給了。秦蓮花一再表示,一定會把青靚坊管理好的,等著小王妃回來檢查。

顧二秀沒有去京都,沒有男人,屬于無福之人,不能參與人家里的各大喜事。顧大秀帶著男人去了,跟在顧水的后邊。

家里的一切事年前就已經安排妥當了,由陸嘯鳴,王玉梅夫妻倆負責。往后他們就是顧家老宅的管家,一個主外,一個主

至于他的兩兒子,以后會跟著一起去京都。陸嘯鳴和王玉梅都樂的合不攏,能遇上這樣的東家,真的是他們前世修來的福份。

過年的時候,顧水把他們一家人的賣契都還給了他們,讓他們去衙門里消奴籍。

陸嘯鳴不肯,顧水意味深長,苦口婆心地勸他:“消奴籍不是為了你們,是為了孩子。你家三個娃娃都不錯,將來有能力獨立一方。

咱們都是北地逃荒出來的,難得有緣遇上,在家里照看,算是我們家請的人。要是往后自己想立戶,置辦家產,田莊啥的,也不用礙于份被人詬病。”

顧水的話讓陸嘯鳴更是生出了要一輩子照顧好顧家的想法,能遇上這麼仁義的人家,是他逃荒出來最好的運氣。

他不打算消奴籍,孩子們的也不消,做奴才也沒什麼可丟臉的。顧家在他們危難之時救了他們,還給他們出路,那是幾代人都報答不過來的。

東家走了,去京都了,他們夫妻倆一定把家里都照管好,往后侯爺回來了也好有個落腳之

顧水領著一大家子人,正月十六從顧家村出發,路上走走停停,一直到二月底才看見京都的城門。

他們出來的早,一路上也沒急著趕路,天亮出發,天黑投宿,不論是驛站還是客棧,或者是荒郊野外,到了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

逃過荒的人,哪兒有那麼多講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