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玄幻奇幻 洪荒歷 1826.第1738章 昊的盡頭

《洪荒歷》1826.第1738章 昊的盡頭

第1738章 昊的盡頭

(PS:去了醫院,開了一些平常的藥,然後醫生說,你這種況就吃白饅頭啊,什麼油都不要沾,就吃白饅頭,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回來吃了白饅頭,下午就只拉了一次,晚上也吃白饅頭,然後就好了……真的不是我編的,不知道有人學醫嗎?這是什麼原理啊?)

“我一切謀劃的源,其實就在於破格二字。”

昊於虛無睜開雙眼,在這虛無中空無一,既無宇宙,也無玄黃,唯有白茫茫一片,而昊就獨立其中。

早在地人類城毀滅之後,昊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該如何戰勝敵人。

這個問題鈞也思考過,不過鈞的思考於昊不同,因爲昊所的環境以及所獲得的信息,讓昊的境比鈞更要難上十倍百倍,在最初時,昊甚至連敵人爲何都不清楚。

之後的一系列事,包括了舊時代終結的人類合一一戰,到了那一刻,昊終於是理清了一切,並且於彼時開始了長達千年的謀劃。

人類不可能以武力而勝,這是昊謀劃的最核心,但是拋開武力又不可能戰勝敵人,這同樣是昊謀劃的最核心。

首先,昊通過始終的存在明確了一點,那就是大領主至高至偉,不是這世間一切存在,是類似始終,但是卻出了某些問題的超級存在。

這是最大的前提,若無這個,那人類恐怕早已經被大敵所滅絕,連一丁點反抗的希都沒有了。

有了這個大前提,也纔有了昊接下來的一切謀劃。

當初地人類城覆滅之時,昊是沒機會見到大領主所面對的終焉之景的,但是昊經過了始終,經過了人類合一,又經過了這千年時的邏輯天道使用,他其實已經大上明白了大領主無法殺死大敵的原因。

Advertisement

大敵與天道合,天道與多元合,一損俱損,一滅俱滅。

若是真正超存在,別說是大敵塑造出了天道,再用天道綁定多元,即便大敵已經與多元合二爲一,超也可以將其再度分離出來,這世間一切不可能之事,對於超來說都是可以輕易做到的自然之事,不如此,又如何能稱超呢?

但是大領主病了,或者說大領主的超出問題了,所以大領主沒做到這本該輕而易舉的事,由此,昊也據這一推論,又歷時千年行走各種態中,最終他確認了一點……

人類的大敵,並非多元真正的大敵,而多元真正的大敵很有可能是……大領主本,或者說,大領主病變了的那一部分!

因爲這個猜測,昊甚至還部分的用了第二昊的力量,讓他隕落的速度更加快速,但是最終昊靠著與塔裡的分裂出來的自己聯繫,最終確認了這個猜測,同時也將一切邏輯關聯聯合在了一起。

大領主是超,但是卻與始終不同,陷到了某種只有超纔會面臨的病變之中,這種病變極其恐怖,不但會導致本不該存在隕落的超隕落,更會使得超所在多元宇宙隨之隕落……或者用多元畸變來形容更加合適,對於超來說可能是隕落,對於多元來說是連隕落都做不到的恐怖畸變。

而其外顯則是……去死去死團!

因爲某些原因,昊可以從“鯤鵬”得到許多有用信息,這個“鯤鵬”與鈞達了協議,當然了,這個鈞不是現在現世的鈞,但是這無妨,而從這個“鯤鵬”所得到的信息讓昊明白,在上一紀元,這個多元宇宙是不存在去死去死團的!

Advertisement

去死去死團的存在本就是不合理的。

一個組織,不但無論如何都無法覆滅,更是會有著無數的迭代不停更新,甚至這些迭代還會違背時間規律,空間因素,甚至是因果邏輯,存在於這個多元宇宙的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甚至上一迭代與下一迭代出現的時間完全相反都有可能,昊本也遭遇過不知道是某個迭代的真實的歷史組織員,不過他所遇到的這個真實的歷史組織迭代已經將要滅亡,但同個時代卻還有別的真實的歷史組織存在。

去死去死團之所以如此獨特,原因就在於去死去死團就是多元大敵的碎片啊!

昊在知道這一切後,他立刻就將這些信息解析歸納,最終得到了結論。

多元宇宙的大敵並非是人類的大敵,而是類似於天災一樣的存在。

若是拿腳男們原本所的地球世界來作爲比喻,那麼多元宇宙的大敵就是類似於隕石之於地球,不,不過這大敵可比隕石厲害多了,但是概念其實是相同的,而隕石滅世,人類自然會滅亡,但是能夠說這隕石就是人類的敵人嗎?

所以多元宇宙的大敵其實並非是人類的大敵。

人類的大敵乃是蛇。

至於蛇與多元宇宙,與大敵的關係,這些昊也是知道了。

蛇乃是上一紀元的殘存。

本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一個紀元自有一個紀元的生滅,便是終極都只限於一個紀元之中永恆不休,因爲所謂的紀元其實就是極限,而突破極限就是無限,這是連終極都做不到的事,便是多元宇宙自也不過是僞無限,所以才需要一個紀元一生滅,其實每次都是重啓嶄新多元。

Advertisement

所以蛇能夠從上紀元留存到這個紀元,這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但若是算上超,那就可能了。

蛇自然不可能是超,但是蛇借用了超之力。

昊自有際遇,他得超大能之垂青,有了絕對之壁,更是藉助這超大能得見了大領主,而且還是見到了大領主兩次。

靠著這際遇,還有從“鯤鵬”所獲得報信息,再加上他的一部分在塔中的收穫,這些綜合起來,讓昊知道了許多許多最爲深層次的

首先,一切的起源就是大領主。

他於本多元宇宙不知道多個紀元前得道,就終極,這其中其實還有一個,也是隻有昊才知道的,那就是大領主得終極其實還多虧了垂青他的那名超大能,正是這第一因,所以大領主才就了終極。

在那時,多元宇宙第一次達到了極限,而這極限就是昇華。

大領主在那時是多元宇宙唯一的終極,生於斯長於斯,大領主不知道花費了多名巨大的代價,與他的夥伴,與那時的英雄豪傑們撐起了多元宇宙昇華之劫,最終讓多元宇宙昇華功,自得到了長。

這其中大領主居功至偉,由此也得了多元宇宙的全力反哺,讓大領主得以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一個紀元,越了紀元的終極限制。

正是靠著這種反哺,再加上大領主也有一線超之資,到最後,大領主在紀元生滅之後終於是踏出了那一步,從終極爲了超

本質上已經超越了一切想象的極限之外,因爲那是無限,該如何爲超爲超的過程是怎麼樣,需要多時間,是否有劫難,有何大權柄大威能,這一切昊都不知曉。

昊唯一知道的是,大領主陷到了某種只有超纔會面臨的病變之中,這種病變名爲“自我”,這是當初昊在那位垂青他的超面前所得到的信息,也是昊見過大領主第二面時,大領主所表現出來的狀態。

所以多元宇宙除了得到大領主本能的一些庇護,並沒有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也沒有迎來擁有“後悔藥”所帶來的那種超之世。

就如此,多元宇宙又延續了不知道多個紀元,期間大領主越發強大,在超的領域中更加深,但同時,其被“自我”所困擾的層次也越加深刻。

不知道多個多元紀元之後,本多元宇宙再度迎來了昇華大劫,而且這一次昇華大劫還有一些特殊,是比別的多元宇宙昇華大劫更要特殊得多的昇華大劫。

在過往的紀元生滅中,雖然大領主陷到了自我的牢籠,但是他的本能依然是在庇護著多元宇宙,而其顯化就是那塔,這塔就是對多元宇宙最大的庇護,不知道爲多元宇宙抵擋了多來自外界的恐怖。

其實昊還有一個未曾證實的猜測,那就是這塔其實庇護了不知道多次本多元宇宙的昇華大劫了。

按照當時在那位偉大超所設置的空間裡,昊親耳聽到大領主說過,當初他所在的那一紀元,多元宇宙甚至連一個終極的存在都支撐不起,這其實就是“格”,一個多元宇宙自的格是有限的,聖位要佔據格,而且終極同樣也要佔據格,只有昇華之後,多元宇宙的量變大,本質變強,才能夠承載更多的格。

按照昊的猜測,一次昇華可以讓多元宇宙增加一個終極量的格,而從大領主時的多元宇宙一個終極都承載得非常勉強的況,到第二次昇華時可以強行四五個終極的格,這其中又怎麼可能是一次昇華就達的呢?

所以昊有了一個猜測,那就是當大領主的塔還在時,多元宇宙不昇華大劫的困擾,可以過昇華大劫自然生長,一直到第二次昇華大劫時,其實也是這塔開始崩潰之時。

這即是本多元宇宙昇華大劫最爲特殊,也幾乎無法度過的原因,除了面對昇華大劫的那些劫持,其實真正的大劫是那塔的崩壞,以及在那塔中的某個東西……

那並不是大領主,而是大領主困頓於“自我”時的本質,是何,連昊都不清楚,但是昊知道,這就是大敵的真面目。

而人類大敵蛇,則是恰逢其會,靠著集合上紀元所有生靈之力,塑造出了一件驚天地的至寶,其本打算以這至寶帶領他們來到新紀元,但是這怎麼可能?所有在其上的生靈早就被紀元過程所磨滅了,本該是這樣的結局。

不過,這至寶卻在即將被磨滅時得到了去死去死團分支的待遇……這至寶獲得了塔的碎片!

而且是極巨大的一塊碎片,確切的說,是無數快細小碎片合的巨大碎片。

而這其實就是蛇陣營存在的基,也是蛇陣營對多元宇宙的大功,在多元宇宙紀元生滅時,這一件至寶幾乎抵擋了塔所崩壞的一切影響,所以纔有了新紀元後最初混沌和鴻蒙時,多元宇宙可以安然發展的環境,雖然這並非是該至寶被製造的本意,也不是蛇最初的打算,但是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這都是蛇陣營得的核心,因爲其對多元宇宙有功!

這就是當時鈞使用邏輯天道截取了鯤鵬的一本質,然後與其對談後所暴怒的事,蛇陣營……怎麼可能會有大功於多元?怎麼配有大功於多元!?

但事實就是事實,蛇和蛇陣營的諸多上紀元存在,靠塔的碎片獲得了延續,然後靠著這對多元的大功而得存於本紀元,不必化爲黃昏,這些全都是事實。

這大功其實是無與倫比的,幾乎堪稱保駕擎天的大功,而正是靠著這個大功,蛇陣營在混沌歷和鴻蒙歷時,才能夠靠著榨底蘊拼死一搏。

說到這裡,昊其實心中對於蛇真是有些佩服。

這也是絕世豪傑啊,雖然是梟雄一類的人,卻也是驚天地的那種,昊仔細研究和推算過,在混沌歷和鴻蒙歷時,蛇陣營的力量其實非常之微弱,微弱到什麼程度呢?那怕是靠著至寶,靠著四名前紀元終極,靠著無數前紀元的底蘊,他們也最多隻有先天之力,而且還是不能夠持久的先天之力,一旦用了就再也沒了,那時候的蛇陣營可沒有補充渠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