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數風流人物 癸字卷 第七百六十二節 振聾發聵,人心在我

《數風流人物》癸字卷 第七百六十二節 振聾發聵,人心在我

江南商人的進京,是他提議的,原本是想談一談對南洋乃至安南的開發,但沒想到翁家那邊的回信說是會有較多的客人來,提到了鄭家、沈家、許家、徐家等多人,大大出乎馮紫英的意外。

馮紫英原來和江南商人打道一般就是翁家居多,偶爾鄭家也會參與,其他人一般不正式見面,更多是帶話,但是這一次翁啓明在信中提及了商人們有一些想法,這讓馮紫英約也猜測到了一些什麼。

他當然不會拒絕。

或者說本來自己也有一些這方面的想法,只是尚未考慮,覺得一些條件還不,但是江南商人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或許能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更多渠道的消息。

這幾年裡馮紫英和江南商人的聯繫明面上似乎了許多,但是裡卻是越發,從南洋的開拓到揚州證券易所的興盛,無一不及到了江南商人最大的興趣點。

江南商人的商業嗅覺的確要比山陝商人更敏銳,作上也更激進,相比之下,山陝商人更願意在朝廷指導意見下跟進,而江南商人則喜歡他們自己先上,拔得頭籌,因爲啖頭湯總是利潤最爲厚,最後再來朝廷保障。

不過馮紫英的直覺和眼比江南商人們更進一步,也使得江南商人們都覺得馮紫英才真正是他們江南商人的領袖,每每有什麼新奇思維和路徑,馮紫英的指點都能讓他們耳目一新,然後大喜過

正因爲如此,無數江南商人都嘆息不止爲什麼馮紫英不是江南士人。

他們覺得馮紫英的子怎麼都覺得不該是北地士人,更不可能是武勳出纔對,可恰恰就是這個人,這麼些年來,從提出開海之略開始,一步步走下來,卻了江南商人最心最合意的夥伴和盟友,無人能其項背。

Advertisement

像顧秉謙和徐啓都是地道的江南士紳,但一個醉心於朝中爭權奪利,一個是埋頭于格農學,被逐走的黃汝良乃至更多的江南士人仍然傾向於那些土地士紳,所以這也讓江南士紳們越發覺得地域界限已經不是問題,關鍵是誰能代表他們的利益,誰能給他們帶來利益,這纔是關鍵。

除了馮紫英,無人能做到。

面臨變革之世,江南商人在朝中當然也有他們的眼線、渠道和人脈,明春的閣換屆就爲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雖然這幾年裡大周的發展勢頭很不錯,但是閣乃至朝中紛爭不斷地糾葛,也讓很多政策到影響。

而每一個階層和羣都希自己的利益更應該得到保障和支持,自己的意願應該得到現。

尤其是工商階層認爲工商稅收每年都以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增長,這理所當然讓他們擁有了更強的底氣。

所以他們希和馮紫英好好談一談,通一番,表明心跡。

到翁氏兄弟同時到來還是讓馮紫英有些訝異。

印象中翁氏兄弟從不共同出現,要麼翁啓明,要麼翁啓

包括江南商人中他們自己庭商人或者龍遊商人也是如此,幾乎有看到這兩位同時出現在某一公開正式場合,可能也就是在他們翁家自己的家庭聚會或者祭祖時纔會看得到。

鹽商中的代表來了兩位,除了何廷發,還有號稱徽州鹽商的代表顧家顧祖銘。

揚州鹽商雖然名義上是揚州鹽商,其實主要是由徽州鹽商,山陝鹽商和揚州本地鹽商三部分人組

但因爲從前明開始,這些來自山陝和徽州的鹽商就開始世代居住於揚州,雖然他們祖籍是山陝或者徽州,但早已落籍於揚州,應該算是新揚州人了。

Advertisement

只不過這百年來,家鄉的族人子弟仍然不斷有人來揚州發展創業,所以也在不斷地爲徽州籍和山陝籍的鹽商們增添新,所以揚州鹽商這個羣部,依然略有區分。

江右商人以安福商人爲主,來了兩位。

龍遊商人同樣也來了兩位。

海貿商人以閩浙爲主,閩地一位,浙江一位。

這樣一來規模就相當宏大了,整整十位。

以往馮紫英和江南商人見面頂多也就是三四位,大部分時候都是兩三位,但這一次翻了一番還有多,足見江南商人們的重視程度。

這些人,馮紫英大部分都見過,甚至有過道,但也有隻聞其名未曾見過的,但能代表一地商幫羣,自然都是其中有影響力的佼佼者。

放眼去,馮紫英也忍不住慨,這些人若是要全力支持,拿出上億白銀也不在話下,他們代表了這個時代最強大的資本集團,就算是山陝商人也要略遜風

只可惜朝中這些臣僚們都下意識地忽略了這力量,他們還沉湎於士人們的風評,土地士紳們的口碑,卻不知道資本已經備改變一切的能力,這個時代即將到來。

氣氛並不嚴肅,馮紫英甚至還有心和商人們開著玩笑,談著今年和來年的生意。

“克定,東番都爲了你們的勢力範圍了,我可是聽說東番設府了,但知府在很多時候都要聽你們安福商人的意見,你們說這是好現象,還是不好的徵兆啊?”馮紫英笑地道。

劉克定是安福商人中的首席代表,這麼些年裡一直和和馮紫英合作愉快,也堅定不移地跟隨馮紫英的指揮棒來旋轉,從東番到,再到蝦夷,都有參與。

Advertisement

不過安福商人更喜歡的還是南邊兒,東番的大獲功,使得安福商人底氣大增,開始與段喜貴合作發力

的遷民日益增長,來自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的移民都開始進,他們很適應的氣候,但要讓他們去蝦夷,就有些難度了。

島上的水稻種植可以一年三,這也是大周大陸上這些地方無法比擬的。

當然每年臺風的威脅和影響也是一個問題,使得這裡的糧食種植也有很大波,但是對於窮苦慣了,手中無地的佃農僱農們來說,能給他們一塊可以自己開墾種植,可以自主決定的土地,那簡直就是給了他們第二條生命,無論什麼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他們的這份熱和激

的墾拓進了高速發展期,但馮紫英很清楚容納不了多人,安南、舊港這些纔是未來。

不過現在的島周圍仍然還有一些大有可爲之地,比如班乃島、棉蘭老島這些對稻米生產有著良好水熱條件的地方,佛郎機人正在擴張,但是他們力有未逮,正是安福商人們的好機會。

南洋有太多的島嶼了,水熱條件好,隨隨便便一個島嶼縱然比不上東番,但也相差不多。

隨著對南洋的探索日益深,現在南洋最詳細的地圖已經擺在了戶部、兵部、工部、商部、農部的桌案上,如何來進一步加強拓墾,也爲大周朝廷的一項國策指向。

隨著大周進了安定期,人口的發式增長已然不可避免,那麼如何解決這些人口增長帶來的生計力,除了在農作上下功夫,外遷拓墾已經爲一條國策。

馮紫英很重視安福商人,因爲他很清楚未來幾十年,大周無論是對外商業發展需要,還是部人口力,都不得不迫使朝廷走向擴張之路,向北向西是戰略需要,但是向南則是人口力使然。

北面的遼東還行,再往北,要說能容納多人,就不現實了,西邊也一樣,除非徹底解決葉爾羌國,進到費爾幹納盆地,或許還可以吸納一部分人口,但這沒有二三十年的經營,估計很難控制那一區域。

相比之下,這南洋就要容易得多。

三大水師現在無用武之地,朝廷已經在質疑花費大量銀子在這上邊的必要,那麼水師南下爲遷民護航和開闢新領域,就是必然的了。

拓墾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裡邊需要周的規劃和部署,涉及到太過瑣碎繁雜的事項。

安福商人經營這麼多年,已經輕車路,換一撥人來做,幾年都未必能上手。

所以馮紫英尤爲看重這個羣,尤其是這個羣培養出來的大批經營人才。

“回大人,我們素來尊重府的律法,東番況可能較爲特殊,府新來之人可能有些方面不太悉,所以多有徵求之意,但我等都是實事求是,爲府建言獻策。”

劉克定的回答讓在座商人們都笑了起來,這話說得漂亮,但是不能掩蓋安福商人在東番的影響力。

不過這也難怪,新設府,去的員啥都不清楚,不知能依靠安福商人來慢慢悉,還能怎麼樣?

“克定,你們江西人也可以選拔一些信得過的人進府嘛,進士不現實,舉人呢,秀才呢,白也可以嘛,這樣不就相得益彰?”馮紫英悠悠建議道:“另外朝廷將來有意要在科舉上有所改革,不能只考經義和時政,要加、商算和律法,……”

振聾發聵,一時間衆人盡皆起立。

章節報錯 分給朋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