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撿了五個哥哥后,京城無人敢惹 第266章 姜笙過往

《撿了五個哥哥后,京城無人敢惹》第266章 姜笙過往

姜笙不識貨,但也知道那玉鐲絕對價值不菲,三十兩銀子得有吧。

“不止,看水頭特別足,至千兩。”長宴像是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低聲音。

別說姜笙了,連溫知允跟張香蓮都跟著怔愣。

拿千兩的玉鐲,去抵四十文的飯錢,這這這。

這不太好吧。

一旁的伙計止住怒火,驚詫地盯著玉鐲,雖然普通人不一定識普通貨,但真正高端的東西總是掩藏不住風采。

再說了,就算是個普通幾兩的玉鐲,也穩賺不虧。

伙計眉開眼笑地手去,“那就抵了,可要說話算話。”

檀月在旁邊倒吸一口冷氣,強行扭過頭去不看。

說時遲那時快,姜笙像個靈活的蹴鞠球,一溜煙沖到玉鐲跟前,搶走,再放下四十文,一氣呵

伙計的手落在了四十文上。

姜笙拎著玉鐲,只覺得溫潤細膩,冰涼潤,稍上會又返回來淡淡的溫熱,不會讓人覺得冰冷不適。

真是從來沒見過的好東西呢。

還沒來得及說話,一旁的伙計急眼了,“怎麼天化日搶人東西,把玉鐲還回來,還給我!”

說著,就要上手來奪。

江老夫人面驟變,溫知允和長宴齊刷刷拉下臉,擋在妹妹跟前。

“不,不許你傷害我妹妹。”溫知允難得大聲,可惜沒什麼殺傷力。

Advertisement

“有話好好說,真起手來可就不好了。”長宴的聲音森涼。

伙計氣憤不已,“明明是你們先搶了我的東西,現在又要威脅我,京還有沒有王法。”

這話吸引得幾個路人都駐足觀看。

姜笙趕探出腦袋,解釋道,“你要的是四十文餛飩錢,我已經給你了,這玉鐲價格太貴,得還給老夫人。”

說完,走到江老夫人跟前,氣哼哼地把掌心攤開。

顯然小姑娘還在記仇上次被訛詐的事

但也不妨礙古道熱腸,善心幫忙。

真是個別扭的小家伙。

江老夫人接過玉鐲,著掌心和的溫,久久說不出來話。

“可那玉鐲是夫人自愿給的,你憑什麼阻撓。”伙計還想掙扎。

姜笙可不慣著他,“玉鐲什麼價格,兩碗餛飩什麼價格你不清楚嗎,四十文就換來個玉鐲子,你這是餛飩攤還是當鋪呀。”

伙計表僵住,滿臉沮喪。

倒是周圍百姓大笑起來,還有給姜笙比大拇指的。

姜笙素來不怕生,竟然跟周圍人嘮起來了,“伯伯,嬸嬸,我說的對不對呀。”

“對,真是太對了。”大家附和。

沒有人會討厭一個古靈怪的小姑娘。

江老夫人的心底愈發,有那麼一瞬間甚至決定了,即使姜笙不是江家的子嗣,也想跟這個小姑娘有所牽絆。

Advertisement

“好啦好啦,我們要走了,大家再會呀。”小姑娘沒有戰,拉起兩個哥哥,爬上了馬車。

江老夫人把玉鐲給檀月,又在耳邊嘀咕了兩句。

檀月領命,很快攔在姜笙的馬車跟前,說了沒兩句,又折返回來。

手中依然握著剛才那只溫潤清的玉鐲。

“老夫人,姑娘說無功不祿,四十文的餛飩錢算不了什麼,六十文的糖炒栗子也算不了什麼。”檀月一邊稟報,一邊瞄著自家主子,“姑娘還說……如果您真的有心,就還一百文到九珍坊。”

江老夫人失笑。

大方有些時候真小氣,說小氣有些時候也真大方。

也不知道這孩子小時候都經歷了些什麼。

算算時間,安水郡的第二封信應該到了吧。

江老夫人打起神,由檀月扶著坐上馬車,“回江家。”

在耐著子等了兩天以后,第二封信果真到了。

不同于上次的厚厚一沓,這次居然只有薄薄的三頁紙。

這讓江老夫人心底升起不好的預,姜笙從八歲到十一歲的四年就寫了十五張紙,怎麼前八年的人生才只有三頁紙呢。

抖著打開,第一頁的字就目驚心。

姜笙,襁褓中便輾轉至安水郡斜縣,被人扔在縣城的大道上。

有心善的婆婆將撿回去,用糙米糊喂養至一歲半,因病撒手人寰。

Advertisement

才將將會跑的嬰孩伴著婆婆的尸首,靠餿掉的米糊活了七天,被鄰人發現,落葬了婆婆后,由鄰人撿走。

鄰人喂養至兩歲,因為生下幺兒缺乏口糧,不得已狠心將丟棄在十里鎮的集市上,再次被一對夫婦撿回去喂養,只可惜沒多久也有了自己的嫡親脈。

當飯不夠吃,沒有緣的姜笙只能再次輾轉街頭,撿爛白菜梆子啃,吃別人掉落的殘渣,睡流浪狗的稻草窩。

也有好人不忍,見到便喂上兩口,陸陸續續活到五歲,雖然虛長了年齡,卻因為常年寒而生的頭大肩小。

期間有九歲的流浪兒與結伴過一些時日,互相給予溫暖,度幾分好,可惜也只過了大半年,便被更強的乞兒走,加那個欺凌弱小的團

同年冬天,五歲的姜笙在雪地里險些沒撐過去,是張香蓮給了熱水熱飯,又將帶回十里鋪村的破廟里,才讓有了個不像家的家。

五歲到七歲,因為愈發機靈開始學會搶飯食,被打過不下七八次,有象征給兩掌的,也有將打到渾青紫,三天不能彈的,幸運的是都活下來了。

幸運,真是個譏諷的詞。

你可以稱幸運地活了下來,也可以認為不幸運,才遭了這樣的苦難。

江老夫人低著頭沒說話,大滴大滴的淚水落在信封上,暈染了墨字。

檀月在旁邊滿臉擔心,又不敢出聲。

再往后翻,是姜笙年齡的推測。

婆婆鄰人的描述,當時襁褓里的姜笙應該有六七個月大小,再往后的型沒辦法判斷年齡,但是疊加起年限,跟姜笙現在的十一歲是對得上的。

據鄰人回憶,當時的姜笙又白又胖,雖然了一天嗷嗷大哭,但聲音洪亮健康,以至于整個村里的人都在疑,誰會把這麼正常的孩子給丟掉。

唯一的疑點是,裹孩子用的包袱皮非常普通,并無任何富貴人家的特征,就是最普通不過的棉布,并不能拿來證明姜笙的份。

當然,這是針對外人來說的。

只有江老夫人明白為什麼,想清楚前后,目眥裂,手中拐杖狠狠拄在青石板上,“這個該死的東西!”

“真是,該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