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撿了五個哥哥后,京城無人敢惹 第384章 長宴離開

《撿了五個哥哥后,京城無人敢惹》第384章 長宴離開

看過黃道吉日,婚事定在七日后。

相對于普通百姓提前半年的籌措,是略顯倉促了那麼點。

好在人脈齊全,大師傅貢獻出兩個徒弟掌勺,鄭如謙負責時蔬干貨,姜笙把包攬,張的喜字盡數給許默。

就連打雜的活,都讓溫知允和長宴跟著幫幫手。

雙方都不是京本地人,沒有那麼多親朋好友,預計也就三四桌足矣,院子里加上正廳里剛剛好擺開。

只是這桌椅得借了,大掌柜難得做個好人,站出來說悠然居提供。

等到所有東西準備好,距離婚事也就一兩天了。

姜笙和小竹推著張香蓮去了天坊,試過三五套嫁后,一致相中價格最高的那套。

“太貴了,不行。”張香蓮心疼,“就穿一次,用不了那麼貴的。”

“姑姑別擔心,我們送給你。”姜笙大大咧咧笑,“這件嫁我跟哥哥們出錢,送給我們最的姑姑。”

張香蓮的眼眶潤了,但還是堅決搖頭,想要那個最便宜的。

姜笙不理,給小竹打了個眼神。

汪小竹立即推著張香蓮去看其他,等到冠首飾挑好,最貴的嫁已經送回二進小院。

婚前夜,也就是俗稱的添妝夜。

新嫁娘的娘家人需要把金銀細送過來,在箱籠底部,所以也稱箱底。

姜笙取回自己的纏金鐲,有那麼瞬間心疼了下,但很快被滿院的喜驅散。

穿過搖曳的紅燈籠,踩過靈的燭火,走進著大紅喜字的臥房。

Advertisement

里頭的喜床上坐著個纖細弱的婦人,從十里鋪村走到京,三十多年的歲月里孕育出四個孩子,卻沒能活下來一個。

并不孤單,因為門外站著的,都是的孩子。

“姑姑。”姜笙甜甜呼喚,“我們給你添妝啦。”

金鐲子,金項圈,鴛鴦荷包,玉墜子,幾十畝的地契。

還有一個信封,是長宴給的,并溫聲叮囑,“姑姑先別著急看,婚當夜再看。”

畔哥哥妹妹的眼神明顯帶出鄙夷:就你小子會裝神

長宴失笑,把目放回姑姑上。

突如其來的大量金銀,還有寫著自己名字的紙張,哪怕張香蓮不識貨,也能看出來價值不菲。

“你們……”哽咽,“你們不要再破費了,我不能要的,你們還是孩子……”

“希姑姑能夠幸福,也希姑姑永遠不要畏懼。”許默為代表,說出來的話溫且有力量,“這里是姑姑的家,我們是姑姑的家人,但凡姑姑了委屈,只管來找家人傾訴。”

不是潑出去的水,也不是扔出去的球。

你啊,是有家的人。

張香蓮失聲痛哭,過往的不堪與此刻的幸福對比,夢幻到讓人覺得不真切。

溫暖其實并不難得,哪怕是吃糠咽菜,只要被著,只要還有

外頭傳來拍門的靜,有誰急匆匆撂下門栓,又有誰大步趕過來,連重的呼吸都清晰可聞。

當腳步聲停止,門外的人早已熱淚盈眶,“老姐姐,恭喜你啊。”

Advertisement

張香蓮驚愕抬頭,竟然看見千里之外的故人,“翠兒,啟全,你們怎麼……”

別說了,姜笙兄妹都瞪圓了眼睛。

只有長宴神神在在,淺笑從容。

“多虧小松托人給我們送了消息。”劉翠走進來,上下打量張香蓮,“我跟啟全收到消息就趕過來了,還好來得及。”

至于那顛八瓣的屁,還有徹夜趕路的辛苦,絕口不提。

“來了好,來了就好。”張香蓮了把淚,“我去給你們找地方休息,肯定累壞了,吃飯了沒,我去做點飯。”

“哎呀,明兒就要出嫁的人了,還忙這忙那,我們定了客棧,不缺吃喝。”劉翠把按住,“姐,就讓咱倆好好說說心里話,好好陪你會。”

臥房的大門被關上,姊妹兩個笑中帶淚,將這幾年好好嘮個盡。

只有張啟全,著發酸的老腰,并著轆轆的腸,可憐兮兮地看向鄭如謙,“東家,,我。”

正在置辦宴席的院子哪還能缺了吃的。

大師傅不知道何時過來,與張啟全正式見過以后,當場燒了碗咸湯,泡著烙餅吃,簡直是神仙味。

臥房里也送過去兩碗,順便催促們早點休息。

到了大婚日,天不亮新嫁娘就得起床沐浴,還得請來五福娘子梳頭,籌備好抬嫁妝的青年勞力。

聘禮是昨兒就送來的,連大紅花都沒解開,并著嫁妝一起全都送到了孔府。

日上梢頭,神奕奕的大師傅帶著人來接親。

Advertisement

以鄭如謙為首的幾個調皮小子,沒出餿主意阻攔,還寫了好些酸詩讓新郎念,聽的在場人牙齒都倒了。

好不容易新郎見到新嫁娘,大師傅張地愣是一句話說不出來,只得油滿面的大掌柜上前,“恭喜嫂子,賀喜嫂子,吉時已到,咱們上花轎吧。”

“走咯,上花轎!”

張香蓮沒有娘家兄弟,就由孔武有力的方恒背上,穩穩當當地送上花轎。

的孩子們都站在旁邊,笑著拍手,歡喜滿面。

“姑姑,要幸福啊。”

“香蓮姐,好好生活!”

除了姜五以外的七個大小伙子,外加汪小松,整齊劃一地扛起八抬大轎。

汪小竹在后頭跟著,手里抓著大把的銅錢,看見哪里孩子多就撒一把,引來無數歡呼與祝福。

當花轎走遠,嗩吶聲也隨之遠離。

熱鬧轟鳴的二進小院冷靜下來,只有大鐵鍋里縈繞的香氣,證明這是個喜宴。

“原來把孩子嫁出去是這種覺。”姜笙老地嘆了口氣,“花轎走了,是有點清冷。”

后面的熱鬧都在孔府,在男方家里。

幸好還有來赴宴的客人,多是張香蓮在作坊里相的姑姑,苗招英帶著大丫也來了,正在禮簿上錢。

普通百姓清貧,吃個喜宴最多十幾二十文,但負責抄錄的許默還是很認真,用娟秀的字跡錄下一個又一個人名。

直到有人放下五十兩的銀錠子。

“檀月姐姐。”姜笙又驚又喜,“你怎麼來了?還有何銳哥哥,你們是來吃酒席的嗎?”

“是啊。”檀月輕笑,“我們代表老夫人來的,這是江府的禮金。”

“那得趕坐了,這就上菜。”姜笙像個小大人,利落地邀他們席。

等送花轎的汪小松等人回來,喜宴正式流水上桌。

菜新鮮,足量,雖然比不得悠然居昂貴,但也是普通百姓難得一見的油水。

姜笙吃到紅滿面,還嚷嚷著給張姑姑留一份,讓也嘗嘗。

大家都很高興,都很開心。

只有量單薄的年藏著憂傷,他站在大哥讀書的窗臺,看著爽朗大笑的二哥,三哥隨攜帶的長刀,捻過四哥鮮離手的銀針。

最后,他折疊起妹妹的紅頭繩,鄭重收進袖中,又提起墨筆,于宣紙上輕挪輾轉。

“吾離家太久,已至歸期。勿念,你們永遠的小五。”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