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時念著,沐浴時記著,躺在榻上閉眸,腦海中音律又起,還有謝星闌揮之不去的影子,秦纓久違難眠,輾轉許久,才沉夢鄉之中。
翌日臘月二十四,白鴛見前來送飯食的護衛仍不茍言笑,便知秦璋尚未消氣,唉聲嘆氣地回屋,“縣主,還有六日便要過年了,若是往歲,咱們都開始灑掃除塵,掛燈籠,帖窗花,裁新,就等著過年了,您和侯爺還要宮給太后娘娘與陛下請安,三十那夜宮中還有大宴,還有熱熱鬧鬧的慶典,陛下還要給咱們府上賞賜呢……”
秦纓失笑搖頭,“今歲雪災,只怕沒什麼慶典,至于過年,短短六日,若爹爹還是不快,那我們便在院子里過年好了,到時候多放幾盞天燈。”
面上不聲,秦纓心底卻日漸沉重,秦璋與秦廣那夜所說言猶在耳,而隨著時間流逝,秦纓幾乎可以肯定,能讓秦璋如此忌憚,期間必定頗為可怖,但他二人言辭皆是含糊,秦纓也似眼前籠著迷霧般分辨不清。
這時白鴛癟,“只剩下不到十盞了,只怕都不夠給謝大人放呢,更何況,奴婢還想去逛燈市呢,西市的燈市直到上元節,也不知咱們能不能看著……”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秦纓朝外看了一眼,見天穹沉,寒風中夾雜著雪粒,搖了搖頭,謝星闌已知曉無礙,又怎會接著來呢?
秦纓未將此言放在心上,等到晚間,見外頭絮雪紛紛,便與白鴛在屋圍爐煮茶,煮著煮著,一道古樸清音幽幽響了起來。
白鴛驚喜道:“縣主,真的來了——”
秦纓愣了愣,披上斗篷出門,站在檐下觀雪聽曲,但只片刻,眉頭擰了起來,倒是好雅興,但這樣大的風雪,吹塤之人如何得住?
不等一曲吹完,命白鴛拿天燈來。
燈紙雪白,尚無一字,秦纓一番涂涂畫畫,借著冷風將天燈放了起來,風雪瀟瀟,天燈巍巍浮升,看得秦纓好一陣懸心,半晌,終是攀上了中天。
這時一曲終了,想著,謝星闌能看見,總要走了吧,卻未料,此念尚未落定,塤音又響了起來,又換了那夜令安神靜心的無名之曲。
秦纓愣了愣,心窩微酸,又惱道:“這人莫不是以為自己鋼筋鐵骨?”
白鴛在旁嘿嘿道:“怕是舍不得走。”
秦纓看一眼,無奈道:“這是什麼苦計不?”
白鴛眼珠兒轉了轉,“是呀,謝大人不嫌冷,咱們還嫌冷呢,凍壞了縣主可怎麼好,不然咱們進屋子里去,盡管讓謝大人吹多久便多久吧。”
秦纓輕嘶,“好你個鬼靈——”
白鴛笑意更甚,塞給一個暖爐,自己抱著臂膀瑟瑟然道:“那您不進去……奴婢可進去了?這曲子也不知是什麼意思,奴婢可不敢多聽。”
秦纓哭笑不得,“進去暖著吧。”
白鴛是怕凍,卻更覺自己多余聽這曲子,進門后趴在窗戶上,只見秦纓抱著暖爐,在檐下緩緩踱步起來,那模樣像在聽曲,又像在沉思什麼,眉頭皺了又松,角彎了又沉,像是歡喜,又像有些憂,不多時又看向高墻,像要過夜,看清楚那吹曲子的人。
一炷香的時辰之后,短促的樂聲響了起來。
秦纓搖了搖頭,這才進了屋子。
白鴛倒了熱茶迎上來,“縣主剛才在想什麼?”
秦纓褪下斗篷在榻幾邊落座,捧著茶盞緩聲道:“在想謝星闌到底是怎樣的人。”
白鴛眨了眨眼,“您不是說您是最了解謝大人的嗎?”
秦纓點了點頭,有些出神地看向窗外,“我是最了解他,但我也從不知他還有如此一面,倒我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了這第二次夜曲,至二十五晚間,再聽見塤音響起之時,白鴛都不驚訝了,只看著秦纓笑,秦纓推開窗欞看天,心道幸而雪變小了。
府人聽曲,府外窄巷里,謝堅頂著疏落雪粒,凍得跳下馬背直跺腳。
連著來三日,至逗留兩炷香的功夫,任是氣方剛,也不住這冰天雪地的冷,謝堅看了一眼馬背上吹塤之人,很是不屑地撇了撇,哎,他家公子竟也有今天。
等府天燈升起來時,謝星闌調轉馬頭離去,謝堅催馬跟上,“公子呀,如今見不著人,咱們就只吹吹曲子便夠了?阿嚏——”
謝堅了鼻尖,“萬一縣主不知您的意思,您豈非白費功夫?”
謝星闌無奈看他一眼,搖頭加快了馬速。
他差事在,近幾日,只有夜后有這半刻功夫,待回了將軍府,便見謝詠正候著。
“公子,睦州來了消息——”
謝星闌邊走邊道:“怎麼說?”
謝詠面嚴峻道:“我們的人回睦州找了數日,他妻子娘家去看了,與他有的友人親族也暗訪了,沒有半點兒他回老家的跡象,如今都快過年了,他便是逃去別躲避,也該回去過年了。”
謝星闌劍眉擰,回書房道:“留兩人在睦州盯著,其他人手可撤回來了。”
謝詠應是,又請罪道:“是屬下辦事不力,請公子責罰。”
謝星闌未接話,沉片刻后,忽然道:“有一種可能,此前我們都未想到——”
謝詠和謝堅皆是面微變,謝星闌道:“或許,他不僅沒有逃走,還自己來了京城。”
我有一桿筆,可書文章,可畫山川大河。也可上伐昏君亂臣,還可落筆九泉,鬼神懼。無德而取厚利,必有奇禍;善心善行而受磨難,必有後福,謹記。
第三十年,明月夜,山河錦繡,月滿蓮池。 永安公主李楹,溫柔善良,卻在十六歲時離奇溺斃於宮中荷花池,帝痛不欲生,細察之下,發現公主是被駙馬推下池溺死,帝大怒,盡誅駙馬九族,駙馬出身門閥世家,經此一事,世家元氣大傷,寒門開始出將入相,太昌新政由此展開。 帝崩之後,史書因太昌新政稱其爲中興聖主,李楹之母姜妃,也因李楹之故,從宮女,登上貴妃、皇后的位置,最終登基稱帝,與太昌帝並稱二聖,而二聖所得到的一切,都源於早夭的愛女李楹。 三十年後,太平盛世,繁花似錦,天下人一邊惋惜着早夭的公主,一邊慶幸着公主的早夭,但魂魄徘徊在人間的小公主,卻穿着被溺斃時的綠羅裙,面容是停留在十六歲時的嬌柔秀美,她找到了心狠手辣、聲名狼藉但百病纏身的察事廳少卿崔珣,道:“我想請你,幫我查一個案子。” 她說:“我想請你查一查,是誰S了我?” 人惡於鬼,既已成魔,何必成佛? - 察事廳少卿崔珣,是以色事人的佞幸,是羅織冤獄的酷吏,是貪生怕死的降將,所做之惡,罄竹難書,天下人恨不得啖其肉食其血,按照慣例,失勢之後,便會被綁縛刑場,被百姓分其血肉,屍骨無存。 但他於牢獄之間,遍體鱗傷之時,卻見到了初見時的綠羅裙。 他被刑求至昏昏沉沉,聲音嘶啞問她:“爲何不走?” 她只道:“有事未了。” “何事未了?” “爲君,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