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珞納悶道:“不知為何去,如今城西的災民大營,乃是京兆衙門與神策軍共建,不知道他是不是跑去那里買消息的。”
秦纓皺眉,“他到京城時,外頭還未開始建大營,他獨自一人跑去,自然會被趕走,再加上他無銀兩,又如何去買消息?”
沈珞輕嘶一聲,“莫不是,是去找郡王的?如今神策軍由郡王執掌,這……”
秦纓眼皮一跳,“莫要瞎猜,等他們探查。”
秦纓面上不信,心底卻留了個疑問,翌日又是宮求藥之日,如常到了藥院,一邊等藥,一邊朝院門方向看,然而一個時辰之后,眼看著藥已制好,也未見李琰再出現,他那日一言,更好似一時興起,并無拉一起圖謀些什麼之意。
秦纓松了口氣,卻又覺心底不寧,竟也被勾起幾分探究永寧用藥之心,但長信宮既然能瞞過眾人,又豈能被窺見一二?
如今已是千頭萬緒,秦纓搖了搖頭,暫時住了此念,待虎骨膏制好,先帶著藥膏回府,馬車自宮門一路往西南行去,還未近府,便見本還清朗的天穹風云突變,等馬車停在府門,天上又落起了紛揚的大雪,秦纓暗道不好。
大雪洋洋灑灑下了兩日,寒凍更甚,秦纓足不出戶,卻聽聞朝堂之上也不甚平靜,西北賓州與州兩地求米糧的折子未斷,貞元帝的病也不見好轉,如今已是開年,北府軍與鎮西軍的軍備開支亦要提上日程,連著兩日早朝,貞元帝都發了好大的火,朝野間一片風聲鶴唳,最終,貞元帝退讓一步,先給鎮西軍增加軍備。
至十五這日清晨,秦廣捧來邸報,稟道:“朝上議定,今歲給鎮西軍增加三十萬兩銀子的預支,但鄭明躍為鄭欽求請復原職之時,卻被陛下否決了。”
秦璋聽得嘆了口氣,“陛下這是要將對鄭氏的厭棄,擺在明面上了,鄭明躍和鄭明康都老了,若小一輩后繼無人,以后可沒他們說話的份兒了,可還有別的事?”
秦廣道:“別的大事沒了,只說祭天大典議程已定,天壇山的道長們也派人去接了,欽天監請陛下定主持大典之人,但陛下還未想好。”
秦璋老神在在道:“這不是沒想好,是想好了,卻不愿這樣早提出來。”
秦纓道:“那爹爹,陛下這是打算立儲了?”
秦璋眉眼嚴峻起來,“鄭氏不會愿意,若陛下一意孤行,那只怕是要出事……”
秦纓抿了抿,“那爹爹愿讓哪位殿下為儲君?”
秦璋沉片刻,似乎他心里也沒有完人選,只嘆道:“爹爹朝堂之外多年,只要是名正言順,便沒什麼好不愿的。”
見秦纓一臉沉重,秦璋牽道:“好了,今日是上元節,開懷些,待會兒去宗祠給你母親上柱香,晚些時候,你可要去燈市轉轉?”
秦纓搖頭,“兒無甚興致,便陪爹爹用元宵吧。”
自義川長公主與秦珂遇害之事論定,父二人都再無往日的閑逸致,但今日又是節慶,秦纓難免記掛謝星闌,至午后,吩咐沈珞帶了兩盒糕點往金吾衛衙門去。
下午祭拜了先祖與義川公主,父二人又用了元宵,至暮時分,天上絮雪未歇,秦纓自己掛了幾盞彩燈籠至檐下,雖不及外頭燈市上的好看,但各異的暈,依舊在院中映出一片流繽紛,也算過了個節。
待回清梧院時,方知沈珞已回來半晌,沈珞無奈道:“小人未見到謝大人,他今日不在衙門,只見到了馮校尉,點心也給了馮校尉。”
秦纓面有些凝重,“如此,多半是查到了什麼。”
看外頭雪似銀塵,秦纓道:“罷了,明日要去定北侯府赴宴,去之前,繞去衙門看看,若能早日查個明白,也好除大周患。”
沈珞應是退下,秦纓便將那盞轉鷺燈點了起來,待燈籠轉,看燈紙上年公子追著姑娘吹塤,笑意不知不覺間爬上了秦纓面頰,就這般看著看著,秦纓忽然一愣,外頭呼嘯的風雪之中,似乎聽見了一道如歌如訴的樂聲。
秦纓猛地起,“白鴛——”
白鴛坐在火爐旁,側耳一聽,也跟著站了起來,“是!是謝大人的塤聲!他怎麼這個時辰來了?!”
秦纓瞳底晶亮,眼珠兒輕轉,抄起斗篷朝門外走,白鴛見狀連忙跟上,“縣主,您做什麼去?”
秦纓快步往院門走,“咱們今日可未被足。”
白鴛明白過來,“后門!從后門出!傘!您不打傘嗎?”
秦纓只點頭應是,哪里顧得上打傘,出得院門,借著滿地雪,一路到了后門,看門的小廝正在倒座房里打瞌睡,聽見靜出來,嚇了一跳,“縣主——”
秦纓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噓,我出門片刻,你莫要聲張。”
小廝呆呆地應是,白鴛上來,塞了塊碎銀子給小廝,“縣主有要事,若是敢說出去,你可就完蛋了!”
小廝一把捂住,重重點頭。
西北方向的窄巷之中,謝星闌一曲終了,眉眼間出兩分挫敗之。
謝堅等在旁,抓了抓腦袋道:“屬下早上還記得要提醒您一句,誰知白日跑了兩趟衙,也給忘記了。”
謝星闌未語,只著高墻之后,片刻蹙眉,心道今夜秦纓竟不在院中?
此念剛落,窄巷巷口出現了一道窸窣腳步聲,謝星闌轉眸一看,愣了一瞬才確定不是他眼花,他心腔一熱,跳下馬背,快步迎來,待走近了,一把牽住的手,問:“你怎麼出來了?”
《他來了請閉眼》第二部 山上,住著一個奇怪的人。他從不跟人交談,出門總是戴著墨鏡圍巾口罩,還很傲慢。但是聽說,他是一個神探。 我知道。 為什麼? 因為我曾經與他相遇過。 但是他現在…… 別說了。我知道,我什麼都知道。 ―――――― 你好,我是刑警簡瑤,薄靳言教授的妻子。 ―――――――― 他曾經差點就抓到了我。 但是我不會讓這種事再發生。
第三十年,明月夜,山河錦繡,月滿蓮池。 永安公主李楹,溫柔善良,卻在十六歲時離奇溺斃於宮中荷花池,帝痛不欲生,細察之下,發現公主是被駙馬推下池溺死,帝大怒,盡誅駙馬九族,駙馬出身門閥世家,經此一事,世家元氣大傷,寒門開始出將入相,太昌新政由此展開。 帝崩之後,史書因太昌新政稱其爲中興聖主,李楹之母姜妃,也因李楹之故,從宮女,登上貴妃、皇后的位置,最終登基稱帝,與太昌帝並稱二聖,而二聖所得到的一切,都源於早夭的愛女李楹。 三十年後,太平盛世,繁花似錦,天下人一邊惋惜着早夭的公主,一邊慶幸着公主的早夭,但魂魄徘徊在人間的小公主,卻穿着被溺斃時的綠羅裙,面容是停留在十六歲時的嬌柔秀美,她找到了心狠手辣、聲名狼藉但百病纏身的察事廳少卿崔珣,道:“我想請你,幫我查一個案子。” 她說:“我想請你查一查,是誰S了我?” 人惡於鬼,既已成魔,何必成佛? - 察事廳少卿崔珣,是以色事人的佞幸,是羅織冤獄的酷吏,是貪生怕死的降將,所做之惡,罄竹難書,天下人恨不得啖其肉食其血,按照慣例,失勢之後,便會被綁縛刑場,被百姓分其血肉,屍骨無存。 但他於牢獄之間,遍體鱗傷之時,卻見到了初見時的綠羅裙。 他被刑求至昏昏沉沉,聲音嘶啞問她:“爲何不走?” 她只道:“有事未了。” “何事未了?” “爲君,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