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國潮1980 第1076章 菩薩

《國潮1980》第1076章 菩薩

如果把劇組比作一個小型的社會橫切面。

寧衛民所頻繁接的導演、演員、各組負責人,無疑都是居於上層的階級。

這些人走到哪兒都是能被奉為上賓,是可以與當地的幹部和土豪們共同列席的。

他們彼此間能聊得歡、得來,也屬正常。

但對於劇組的基層人員,比如對於場工這樣的糙人,甚至最底層的群演,寧衛民也有良好的人緣,甚至口稱讚的口碑。

這就不能不讓那些不了解的人,到吃驚和意外了。

畢竟像層次這東西雖然看不見不著,但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際隔

這些人是寧衛民日常接不到的,又沒有一起同的機會,而且各方面條件差距那麼大,怎麼會平白無故給他發好人卡呢?

其實啊,看著奇妙,說破了非常簡單。

不外乎寧衛民為人大方,且能以起碼的尊重對待每一個人。

德作為師父,在寧衛民出國前反覆叮囑他的那句話——「人下人時,要把自己當人,人上人時,要把別人當人」。

寧衛民算是記在心裏了,並且長期以來都力行,這才獲得了足足廣大勞人民的真心認可。

沒錯,寧衛民確實是有錢。

去日本也就短短一年,他就已經混了億萬富翁,腰包鼓得幾乎可以到膀胱,要是普通人或許一輩子也花不完這些錢。

所以他來探班,不但給劇組帶來了三輛房車,而且還用一車西瓜和一車玉米給全組人做見面禮。

但這份大方和豪爽可絕不能說只是因為一個人有錢才造就的。

有錢人很小氣的比比皆是。

遠在天邊的且不說他,就說這近在眼前的日本人吧,小氣完全就是刻在骨子裏的。

有一個算一個,目前的日本人可是舉國都活在罐兒里呢,趕上經濟泡沫的大好局面,怎麼都來錢。

Advertisement

而且工資水平都快追上國了,那麼多工作人員賺的錢都不

一個鬼子最一天上萬円的工資,足夠華夏的知名演員掙倆月的。

要對比劇組中華夏的工作人員,連個掌燈的日本電工都算是富翁。

何況華夏價又低,小鬼子一天的工資就夠他們請同組華夏同事一禮拜的客。

但從沒一個日本人會自己花錢請同組人喝咖啡飲料、吃點心的。

松本慶子雖然寬厚待人,但是老闆,是投資人,又深寧衛民的影響,完全就是個特例,

真要論鐵哥們般的戰鬥誼,那還得看華夏人。

在劇組裏只要彼此是搭檔,華夏的工作人員能好得影形不離,就是有碗粥,那也得大家勻著一塊兒喝。

華夏人還有好客的傳統,從周邊村子裏買來的蛋、烤土豆,也有人分給這些日本人的。

而日本人的回禮不過是一些小的不能再小的東西。

什麼皂、牙刷、剃鬚刀,都是酒店提供的玩意,甚至還有人拿出拿出一包五米花打發人的。

這些玩意送還不如不送,哄三歲孩子倒是合適。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文化差異所造的,日本人習慣AA制,國人吃慣了大鍋飯。

而且還會有人說,窮大方窮大方,正因為國人的窮,普遍缺乏理財意識,才會這麼大方,這其實是不夠明的表現。

真要是有誰這麼想,那可就純屬扯淡了。

是,日本人互相往都講AA制度沒錯。

可寧衛民所認識的那些日本人,無論是請他吃飯,還是在他的飯店裏消費請客,哪個不是花錢如流水?

就連東基業的分店店長,都知道要請他去銀座吃三萬円一人的壽司包餐。

大和觀和野村證券對他就更像孝子賢孫了。

Advertisement

一個是金銀珠寶拚命送,另一個送的是豪車。

寧衛民絕對肯定,這些人無一個也沒這麼對待過他們自己親爹親媽的。

那為什麼會如此?

不外乎是有所圖謀的市儈使然罷了。

對於能給自己帶來好的人,不惜窮盡其力地討好。

對於沒有實際好的人,哪怕是至親好友,就奉行AA制度。

這就是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價值觀。

要不說日本社會冷漠呢?

因為大多數日本人,只知道有就是娘啊。

如果還不信的話,大可以看看日本社會目前的「資本主義」現象。

這時候的日本適婚男可沒有三十年後,宣稱泡妞也是AA制度的骨氣和堅持。

男滴,別說要承擔泡妞的一切費用了,開銷了還不行呢。

名車,花束,貴金屬,高級餐廳,高級酒店,一樣不能

孩吃一頓正餐不能於五萬円,平均一人十萬的也屬於正常。

小禮品不能低於一萬円,三四萬円最宜。

一個月三場演唱會,一周一場電影屬於常態化。

甚至這還不算,五隻狗被一個人分頭牽著繩子溜的現象也開始泛濫。

反過來寧老闆就不一樣了。

流贖買海外文無償捐贈給國家,還是給街道修廁所,賠本辦書社。

全都盡心竭力,卻又深藏幕後,不圖利,不求名,哪件事也沒存丁點兒的私心。

即便是像把皮三廠定為拉桿旅行箱的服務商,還有探班劇組送來的這些質,論起來的確存有一定的功利,他是作為商業項目來運作的。

那他也是把道義和責任擺在利益之前,保持了自己的守。

什麼站著掙錢?

不是說不諂,不跪就夠了。

而是在創造經濟效益的時候,還能創造出好的社會效益。

Advertisement

像寧衛民這樣的才是。

就憑這一點,他已經強過太多的著名企業家和影視名流了。

何況對於他來說,那一車西瓜和玉米也只是開了個頭。

之後的數天裏,他還多次出錢,為劇組採購了速食麵、各類罐頭,運送到了外景地,用於改善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作為後勤供給的輔助。

而且關鍵是人人有份。

哪怕場工和群演們也分到了手,吃到了他們肚子裏了。

要知道,對於劇組中地位最底層,誰都可以呵斥幾句,指手畫腳的場工和群演來說。

劇組最多的是充大個兒的,越權管事,隨意指揮或苛責他們的人。

有劇組人員會像寧衛民這樣和他們說話客客氣氣的人。

尤其是分發吃喝的好事和降溫福利哪兒能得到他們?

說句不好聽的,就因為不是正式在編的人員,就連他們自己都接那種不平等的地位。

可寧衛民偏偏還能想到他們,這簡直不可思議。那怎麼能不呢?

特別是在正式拍攝隔河激戰的那場戲的時候,因為現場沒有足夠的姜和紅糖熬薑湯。

寧衛民擔心群演泡在水裏會生病,主為他們屈,不但說服中日兩位導演多等了一個小時再開拍。

而且他是自己開車專門為大家還跑了一趟市裏。

才及時採買來了大批生薑、紅糖,最終保證了所有群演拍完戲后能有碗熱乎乎的薑湯暖子。

至此,經過這件事後,所有的群演背後無人再拿寧衛民和主演的事兒溜舌頭了。

反而看待寧衛民,眾人目均有激之意。

等到寧衛民離開劇組的時候,更是引得不群演主站立起來,分佈其車兩邊,目送而去。

那場面頗有古裝劇里,百姓送清掛靴,送萬民傘的意思。

因為對他們來說,寧衛民已經不是什麼財神了,而是菩薩。

至於對於寧衛民本人來說,這一趟最大的收穫除了見到了自己的人松本慶子,以解長時間沒見面的相思之苦。

同時完了求婚這個重要的儀式,基本算和慶子一起敲定了彼此的終大事之外。

另外他也算是有了片場探班的經驗了。

通過近距離的觀察和接,他不但對電影製作的方式和多方面開銷更了解。

對於進一步怎麼利用中日兩國不同的政策和資源去擴大影視投資,提前佔領文化版權高地,為自己未來的商業帝國,增加文化的砝碼也有了更的計劃。

可以說真是不虛此行,其意義遠比表面看上去要重要的多,旁人是絕對無法理解的。

而且關鍵是這段日子過的還愉快的。

雖然他和松本慶子都不能像那些不負責任的明星扔開劇組,跑到他們想去的地方單獨幽會幾天。

但有了專為松本慶子改造好的房車,他們待在外景地里也並不算苦。

甚至當他們兩個單獨躲在房車裏卿卿我我的時候,還憑空多了幾分野趣和浪漫。

而最有意思的是,畢竟是拍戲現場,還是戰爭戲現場,那可長的見識,可看的樂子簡直是太多了。

比如說群演們的日軍和國軍遭遇襲擊。

這種場景往往需多次試戲才能拍攝,因為十有八九會有人笑場。

明明是生死大戰的劇,但群演們的臉上卻總掛著要奔向新生般的笑容。

這要放在電視劇都是不好敷衍的錯誤,就別說電影中了。

所以無論中日,兩位導演都是氣得七竅生煙,急得五臟焚。

唯有和群演們一樣沒有經驗的寧衛民看著忍不住想要發笑,到一種穿越時空的詼諧。

還有寧衛民逐漸發現,拍攝電影的道里不但有真槍,而且裏面的確是裝有子彈的。

只是沒有彈頭,開槍有響,也有火焰,但不會傷人。

而巖石等中彈后的火花和人中彈后的單孔和炸痕、鮮,那都是煙火師的傑作,堪稱以假真,讓寧衛民不能不拍案絕。

像中彈的地方做彈著點,事先埋好小手指大小的雷管,電源引

中彈的效果則複雜些。

要在小雷管外麵包上漿包,藏在外裏面,纖細的電源線從袖口穿出來,由演員自己掌控。

這樣需要時就可以控制引,時間和時機都很容易把握。

炸時,外能被炸出來,屑四濺,流如注,效果相當真,讓人看著瘮得慌。

有些特寫鏡頭要求演員臉上也要濺上大量水,則是有專人躲在鏡頭下面,用噴壺噴上去的。

還有暴中彈的彈孔效果是用石蠟覆蓋在皮上,石蠟中間挖一個小孔,塗上漿,弄出模糊的效果的。

槍火如此,炮火則是在炮筒總和彈著點分別預埋炸點做,因為炸面積大,最是消耗本。

不像三十年後的炸全都賴於電腦製作,其實花不了多錢。

總之,男人大概都有戰爭結。

能有幸參與這樣的一部人傳記的電影,置於還原的歷史戰爭場面中,寧衛民還是多有些心澎湃的。

不過就像群演們總是笑場一樣,當寧衛民發現漿包都是由煙火師用數以千計的計生用品製作之後。

吃驚之餘,再看到人中彈,漿四的畫面,天就難以再心生那種肅穆的代了。

沒轍,這就像知道了魔師的訣竅一樣。

看著炸碎的TT滿天飛,把演員一個個弄死,只覺無限喜,哪裏還肅穆得起來?

於是,外景地的槍林彈雨總,漫天飛舞的TT。

了他與松本慶子離別之後,對於拍電影這件事,始終揮之不去的深刻印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