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勺可是個痛快人,言必行,行必果。
既然跟寧衛民預計說好了,隔了也就一天,幾種「宮庭玉」的方子就到了寧衛民的手裏。
而且很快,他還親自帶著寧衛民跑了一趟遠郊區——清河。
這是幹嘛去啦?
買去啦。
敢張大勺給阿蘭德龍做的那隻,還真不是一般的。
全京城,怕也只有清河的一個村莊里有幾戶人家,養著那種特殊的。
別的且不說,單這的模樣就與眾不同。
冠!
金羽!
!
那端莊不凡的外表,極觀賞,絕對能讓人眼前一亮,過目難忘。
像寧衛民跟著張大勺找到了一個老鄉的家裏,剛走進院裏看了一眼,就呆在了當場。
要知道,他在上輩子是看過《鬼吹燈》電視劇的。
就他眼前這種的樣子,太漂亮了!
特別是那隻大公昂首闊步的威武氣勢,簡直像極了《鬼吹燈之怒晴湘西》裏那可破妖氣毒蜃的怒晴。
電視劇里的怒晴一彩羽金爪,比普通的型大,眼皮和人一樣,是從上往下翻,據說是世間罕見的種。
而寧衛民眼前這種呢,除了是通是金黃,還有眼皮和正常是一樣的,從下往上翻之外,外形其餘特徵無一不與之契合。
甚至那種捨我其誰的倨傲勁兒都如出一轍。
這不免讓他忍不住嘀咕起來,以為《鬼吹燈》的作者寫的這種果然有現實中的原型。
甚至不由趁著主人家進屋燒水之際,低聲音,向張大勺發問。
「張師傅,這是不是來自湘西啊?不會這就是傳言的凰種吧?難道怒晴……」
而他這鬼迷心竅的一問,卻讓張大勺完全不著頭腦,疑地搖搖頭。
「湘西?不可能。什麼怒晴?沒聽過。這呀,扯不著別的地方。這就是地道的京城本地種,別你可找不著……」
可寧衛民看著昂首闊步的大公眼睛發直,越看越像。
「您確定?」
沒想到張大勺篤定極了,「那是當然。你信我就對了。」
然後又有理有據地給寧衛民介紹了一番這的來歷。
「你是有所不知啊,這是怎麼來的呀?那得倒到明永樂年間。當時江南的矮、九斤黃、泰和、鬍子等諸多種隨移民落戶京城。可這些南方初來乍到,卻並不適應京城的寒冷,怎麼都養不活,可是死了不老。留下量沒死的,在漫長的雜培育中就漸漸出現了變化。從這些種里誕生了一種冠、髯,的珍稀種,就是你現在看見的這種。另外有句話你倒也沒說錯,這呀,也確實有個別名,就做『凰』。」
「凰?」
聽到最後一句,本來對這平平的來歷已經有些失的寧衛民,登時來了興趣。
「張師傅,這名兒是怎麼得來的?您可得給我好好科普科普……」
「嗨,這還不是顯而易見的!你看這種的外貌啊,冠、髯,、黃羽、黃喙、黃脛。到是金黃羽,連都讓羽護著,如此與眾不同的外部特徵,像不像凰?可說白了,其實是為了寒才進化來的。另外,古語云,五爪為,四爪為。也是巧了,這種還有個特別的地方,一般的都是四個腳指,唯它是五指。這頭頂冠、腳生五趾,還有六翅,自然就被稱為『凰』了。」
寧衛民聽得喜不自勝,「這可太好了,既然有這麼個名目,那可就有搞頭了。」
哪兒承想張大勺的回應更讓他驚喜,「哎,這可不是虛名啊。何況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寧衛民聽出了話里的意思,登時心裏的轉軸兒又提了檔,開馬力盤算上了。
「您這意思,它還有什麼其他的說道兒不?」
「可不。」
其實張大勺本就不想瞞他,加之這小院主人也正在屋裏,不礙得什麼。
這談興一起,自然言無不盡,竹筒倒豆子。
「別忘了,正因為京城冷,這種生長周期緩慢,皮下脂肪富,其自然沉積大量的營養和風味質。你不是頭幾天剛吃過嗎?這種呀,可不油大,它的脂肪分佈特別均勻、實細膩的質為其出眾的優勢,才就了其格外鮮的味道。」
「這麼說吧,吃這種,你不會做都不要,只需把給收拾乾淨了,然後加鹽清燉,便可香氣四溢,湯鮮味。而且這種的蛋同樣格外好吃,因為也帶著油哪,那蛋黃呈赤紅,滋補得很呢。真是一點腥味沒有,說是凰蛋,難道過分嗎?」
「所以啊,早在二百多年多年前,乾隆皇帝就已在詩中賜此為『天下第一』封號了。而慈禧太後晚年,每因食不振、不思飲食時,也非此不食。你還別看這種在民間只被京城的百姓稱為『京城油』,因為最早出現在朝窪里村,也被有些人做『窪里油』。但幾百年來,這種可一直像京西稻一樣,是清代皇家指定的貢。」
「因此在清一代的京城,此名聲大噪價倍增,而它真正的名字,從它為貢品的時候起,就應該做『宮廷黃』了。甚至就連咱們共和國開國大典時,這種還以『國宴用』的份,登上了開國第一宴的餐桌呢……」
好嘛,乾隆賜,天下第一啊!這還不夠拽的?
這時候的寧衛民,被張大勺科普得那一個心澎湃,兩眼冒啊。
他也就不是個猴兒,否則一定會像看見蟠桃園的孫大聖那樣去抓耳撓腮了。
不過越是聽得振,寧衛民心中的疑也越按捺不住。
「張師傅,我怎麼覺得哪兒有點不對勁兒呀?照您說,這麼好的,是紫城中無可替代的膳食。那不應該儘力發揚大,多多養嘛。而且都上了國宴了,還是咱們開國第一宴的待客珍饈,這又是多大的威風?那不說此應該在京城特產排第一吧,起碼名氣也不該輸給烤鴨才是啊。那怎麼這種就銷聲匿跡了,如今反而聲名不顯了呢?就連我這算是干餐飲的人,要不是您告訴我,我今天都不知道……」
「這不奇怪。」張大勺並沒有被問住,老爺子挲了一把鬍子茬,繼續侃侃而談。
「你還記得吧?前面就我說過,這種是珍稀種。我為什麼這麼說?就是因為這種難養啊。首先這宮廷黃喜歡在自由的空間中跑、攝食,還必須得有足夠的青飼料,才能讓它活得好。過去,為宮裏養的那些人都得用苣來喂,還得為它捉蚱蜢。這樣的才長得好。」
「另外,就是這長得慢,產蛋率也低。養這種能急死人,在五十天時,它會長到一斤左右,在一百二十天之後,它才能長到三斤左右,好東西嘛,就是生長周期長啊。所以打清代起,這種就賣的貴,市面上那不經心養的,也得普通兩三倍的價錢。」
「你想想,這種不能只圈在院子裏,只能在這種人地廣,還有荒草地的地方放養。而且那是什麼人才吃得起啊?所以建國之後,一實行計劃經濟,這種可就不得煙了。雖然它出名門,蛋兼優。可養本高啊,賣不上價兒去不說,留著下蛋,產量還低。但凡能養個三黃,蘆花的,對農民來說,都比養它劃算。」
「加上政府為了保民生,也在引進推廣下蛋多,增重快的種。尤其是到了七十年代,咱們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禽蛋需要,引進了國外的,並建立了相關系。雖然效果不錯,能更好的滿足大眾需要。但在國外速生『洋』的長驅直下,咱們這種本土就更境堪憂。不是我說啊,你現在還能看到的這種,再過幾年真就未必了。早早晚晚得被那些『洋種』趕盡殺絕。畢竟那玩意長得快嘛。雖然燉不了個把鐘頭,就骨頭稀爛,可老百姓不在乎那個。窮人嘛,有口吃就行,又有幾個人真懂得應該是什麼味道的。」
說到這裏,張大勺也不哀嘆一聲,「哎,其實就你今天看見的這些,質量已經大大的不如以往了。因為這是為數不多的最後一些了,養的把式也不懂,連種都跟草串了。雖然還算是宮廷黃吧,可裏面有好有次。我都看過了,五指的,不足五。你要是再加上風冠,金羽,,快慢羽這些條件,那也頂多三。也就是說,這裏面的的幾十隻,真正的宮廷黃就最後的幾隻了。我估著這全村都加一起,超不過二十隻合格的。」
聽到這裏,寧衛民的心境又陡轉之下,「啊」的一聲,驚出了一聲冷汗。
難倒……難道這麼好的,居然要絕種了!
老天爺啊!
不會吧!
這可是天下第一的凰種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