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蔚將視線落到門后示意春溪,然后就走了出去。
春溪把門翻過,果然看見余嫻站在角落,正用絹帕拭青,狐疑地鉆過去,“小姐,您和姑爺在這作甚?”
余嫻咬了下,輕聲道,“講悄悄話。”
春溪是個伶俐的丫鬟,見模樣也猜到幾分,沒有點破,同說起正事,“小姐不是讓奴婢趁著候在祁國公府外時,拿著銀子去一趟書齋嗎?喏,老板將此給奴婢,奴婢給您拿回來了。奴婢抱了一摞書回來作掩飾,良阿嬤沒起疑。”說著,掏出藏在懷里的信封。
信封有兩份,對應著余嫻當時給書齋老板的兩份。接過來仔細看了看封口,確認了中途無人打開,“你去點燈吧。”
“是。”春溪知道是要避開看的,也不多。
實則這兩封信中,并非同一容。將兩件事分開調查,給不同之人,是怕有心人將二者聯系起來,猜到真正要調查的是什麼。
這信,一份查的是兩年多前綁架,后獄被斬首的薛晏,另一份查的,卻是麟南陳家陳雄的獨陳桉——余嫻的母親。
對于阿娘的過往,真到了窺探的時候,確實生出幾分怯意,倒不是怕阿娘真做過什麼事,怕的是時時想起阿娘不允許追查玉匣的耳提面命。被教化太久,要做事,還是有些膽怯。
思慮片刻,鼓起勇氣打開其中一封,抬頭寫的是薛晏的世,松了口氣。然而沒等這口氣松完,發現,這封信,昭然而揭的,是阿爹的過去。
“薛晏,前朝巡鹽史薛何如之子,隨母居于樂蘇一帶,新帝登基時,薛父被詔回鄞江,降,任禮部員外郎,子薛晏四歲。次年六月,彼時刑部主事余宏邀薛父觀一玉匣,有意結。不日,余宏卻上奏陛下,稱薛父詐降,私下結黨謀復國。薛家被抄獄,余宏施以酷刑,拷問同黨,薛父寧死不屈,以囚服腰帶相系,于牢中自縊而亡,薛母追隨。陛下憐薛晏年無知,下令留他命,送苦渡寺修行,數月后,薛晏卻不知所蹤。直至兩年前,薛綁架余宏之,被捕獄,數罪并罰,被以極刑。”
信中小字提到,薛晏所犯的“數罪”指的是這三條:一,不知恩,違抗圣令,從苦渡寺出逃;二,綁架重臣家眷,行勒索報復之事;三,他被捕后污蔑重臣余宏,當年對他這個無辜稚子也同樣施了酷刑,還曾以多種刑侮辱薛父、薛母尸,最終烹骨分食于各位高①,后又將他自苦渡寺擄至荒山,擺宴,請高嬉,已被主審人蕭蔚判為不實。
端朝有刑法,不得對稚兒施重刑,亦不得對死者不尊,所以薛晏才會提到此事。可這些都太過荒唐!什麼擺宴嬉?什麼侮辱尸?什麼烹分食?何等殘忍之人才能想出這等樂子來?阿爹清正耿介,絕無可能!
余嫻氣得發抖,攥信紙,險些想將它全撕了。難怪兩年前蕭蔚公布真相時只說此人與余府有深仇大恨,并未詳盡敘述,定然是蕭蔚也覺得此事可怖不可信。稍稍冷靜后,繼續往下看。
后面便是疑似薛晏消失的這十余年間的向,但瞧著只是同名者,不像是要了解的原主,不過乃花家盡責附上罷了。
看完后,余嫻仍是不能完全平復心緒,“絕無可能。”堅定地喃喃這四字,穩住心神,又想到另一佐證:彼時薛晏不過是五歲稚兒,怎麼可能將所有細枝末節都記得這般清楚?
但這一點用來作證,確實牽強。倘若薛晏真的經歷了這些,記憶如傷疤經年痛,想要忘記也是很難的。
“我心口有一舊疤,涼如薄冰,經年痛。”
“痛的怕不是傷疤,是過牢獄之禍的心吧。”
猛地,想起去花家為蕭蔚尋醫時,那老醫者之言。余嫻愣住了,一雙手比方才抖得還要厲害,仿佛渾的皮疙瘩都立了起來,通寒。
蕭蔚,蕭瑟蕭,蔚起蔚。既荒蕪,又茂盛。
薛晏,薛蒿薛,晏日晏。蒿草②生于荒蕪之野,晏日晴朗催生茂盛之態。
曾奇怪,蕭蔚的名字,為何既荒蕪又茂盛,如此極端。但倘若以“薛晏”二字解釋,仿佛說得通了。
不,不可能。余嫻搖頭,蕭蔚自小就在小樓唱戲,聽過他唱,必然是自小練就的功底才能那般驚艷老道。而且,倘若他是薛晏,那綁架了又被捕獄的人是誰?分明是蕭蔚審訊的薛晏,怎麼會是同一人呢?就算能讓人頂替,蕭蔚在聽到“薛晏”陳述父親“罪狀”時,又怎麼可能直接將其判為不實?要多強大的心,才能面無表地審訊遭遇了那一切的“自己”?
再者言,蕭蔚一直對很好,或許可能和梁紹清有些不清楚吧,但從沒做出過讓傷心,讓余府難的事,他面對阿爹阿娘時一片和氣,阿娘辱他立食他也沒有怨言,還曾說仰慕父親機關,神言辭都不似作偽。不相信,人能這般自如地對待仇人。真做到這樣,人能有多可怕?怪誕若妖。
蕭蔚是溫而真切的,方才還吻了,還會害。
又想起阿娘讓良阿嬤尋人查過蕭蔚的份,想必也曾擔憂過蕭蔚就是回來復仇的薛晏,最后的結果也證明,他是清白的。
太子云遲選妃,選中了林安花家最小的女兒花顏,消息一出,碎了京城無數女兒的芳心。傳言:太子三歲能詩,七歲能賦,十歲辯當世大儒,十二歲百步穿楊,十五歲司天下學子考績,十六歲監國攝政,文登峰,武造極,容姿傾世,豐儀無雙。花顏覺得,天上掉了好大一張餡餅,砸到了她的頭上。自此後,她要和全天下搶這個男人?--------
上一世,她,被癡戀了一生的男人滅門。 重生後,她要打臉渣男渣女,守護母親和弟弟…… 上一世,他,看她嫁作他人婦,最後香消玉殞。 重生後,他要她隻能嫁給自己,生一堆小包子。她若想做皇後,不介意去爭皇位,隻要她高興……
為助他登上太子之位,她忍辱負重,嫁給自己最討厭的人。更是不顧危險,身披戰甲,戎裝上陣。 她癡心十年,等到的卻是他的背信棄義,殺害全家。 好在蒼天有眼,讓她重活一次,這一次她不僅要親手送他入地獄,更要與那個錯過的愛人,攜手稱霸這萬里山河。
表姑娘有身孕了,一時間傳遍整個侯府。 本是喜事,卻愁壞了老夫人。 表姑娘容溫還未嫁人,這孩子的父親會是誰? 幾日後,有人來認下她腹中的孩子,又把老夫人給愁壞了。 因着認下這孩子的不止一人。 侯府三公子顧言鬆前腳剛認下,侯府二公子顧觀南也來認。 老夫人看着容溫,第一次對她發了脾氣:“你來說,這孩子到底是誰的?” 容溫:…… 她不過是前些日子家宴時醉了酒,驗身的嬤嬤說她還是清白之身。 兩位表兄在這認什麼? “祖母,大夫說他診錯了,我並未懷有身孕。” 老夫人衝她冷哼了聲:“你表兄都認下了,你還狡辯什麼?” 容溫:…… 她順着祖母的目光看向一旁的二表兄顧觀南,他位高權重,矜貴獨絕,極有威信,口中的話從未有人懷疑過真假。 而這樣一個人手中握着的卻是她醉酒那日穿過的小衣,她有嘴也說不清了。 在顧觀南的凜冽注視下,容溫咬了咬牙,回老夫人:“祖母,我腹中懷着的是二表兄的孩子。” 老夫人神色舒緩了些,笑道:“我就說嘛,大夫怎會診斷錯。” 容溫:…… 接下來的幾日她一直躲着顧觀南,直到一日顧觀南找到她,神色認真道:“表妹一直躲着我,如何能懷有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