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后我養了五個權臣 第197章 秦灼請戰

《重生后我養了五個權臣》第197章 秦灼請戰

聲未落,殿中大半朝臣已經驚慌失

皇帝聞言猛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你說什麼?”

報信那人當即又重復了一遍“北漠大軍馬踏臨關,徐帥陣亡,北明城被困!北漠新王放話要我大興割城讓地送公主過去和親,否則就揮軍殺到京城來,十日為期,事態急,請皇上速作決斷!”

皇帝聽完傷痛發作,抬手扶額,跌坐回龍椅上,喃喃道“怎麼會……怎麼會這樣?”

秦灼站在玉階前,把殿中眾臣和皇帝反應盡收眼底。

昨日皇帝就醒了,卻不許消息外傳,今日卻一大清早就下旨將認回,封作昭華公主,還特意在這金鑾殿上當著文武百的面演了一回慈父。

這一聲“父皇”剛出口,邊境急報就到了。

顯然是皇帝早就收到了暗報,故意為之。

偏偏他還在這裝什麼剛收到急報,險些要氣暈過去的樣子。

搞了這麼一出,想必就是為了送去和親。

秦灼心下冷笑我這聲父皇也不會白

你敢給我下套,我就敢讓你天都塌掉!

殿中眾臣一時間炸開了鍋,“徐大帥鎮守北境多年,對北漠軍最是了解,怎麼會一戰即亡?這個北漠新王究竟是何許人,怎的如此驍勇?”

“徐家一門四子同日陣亡,朝中還有誰能頂上去帶兵抵抗北漠大軍?”

秦灼知道,大興朝年輕一輩的文臣武將先前大多都是站在謝皇后那邊,自從四年前謝皇后逝世,皇帝為了清剿其勢力,將那些青年人殺得殺,貶的貶。

如同晏傾的兄長那般忽然就隕命的人不在多數。

前幾年各地匪,皇帝放權給各地節度使,讓節度使們借機擁兵自重,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趁而起。

Advertisement

朝廷跟前調不他們。

先前沒什麼大戰事尚能維持表面升平,如今邊境大戰一起,各種劣勢就跟著顯出來了。

“將帥之才何其難得,如今上哪去找個可以跟北漠新王一較高下的人來?”馮老丞相滿臉憂心,從一眾議論聲中出列,對皇帝道“現在最重要的是設法保住北明城,臨關已失,若是再丟了北明城,我大興江山危矣。”

關本是天險,此關一失,便只剩下北明城城墻防做得最好,若是北明城城破,北漠大軍打到京城來,就不是放大話嚇人了。

有人接話道“眼下況危急,最重要的是先穩住北漠大軍!”

“不說是北漠大軍只是圍困北明城嗎?他們要公主去和親,無非是因為北漠到了冬季缺食,咱們就送一個公主去和親,再送糧食什麼的……不至于真的割城讓地,先穩住他們,萬事都好商量啊!”

“對對對,這些都可以再談!”

文武百要麼沉默,開口的大多都在說和談之事。

有提跟北漠打的,好不容易有那麼一兩個說要打的,也被大多數說用“打?咱們大興無兵無將,拿什麼跟人家北漠打?”

“糧草從哪來?將士們的冬都湊不齊,跟北漠打?那不是讓人去送死嗎?”

這些人很快把說要打的那些聲音了一下去。

馮老丞相道“依老臣看,先送一個公主去北漠和親,穩住形勢,再從我大興境尋找好的將才……”

br> 秦灼沒耐心聽這老東西在這閉著眼睛說瞎話了,直接開口打斷了他,“先把公主送過去和親,這話說得容易,但和親是只送一個公主的事嗎?”

馮老丞相噎了一下。

秦灼繼續道“先不說割不割城,讓不讓地,大興這次一低頭,要多年才能再次直脊梁?要送多珍玩寶、糧草布匹給北漠,他們才能滿意?最重要的是,誰能保證這些東西送過去之后,他們真能就此退兵,不再對大興刀兵?”

Advertisement

有人想開口反駁

秦灼接著又問了一句,“諸位難道就沒有想過北漠拿著大興送回去的這些錢糧極有可能會接著攻打大興的城池、殺戮大興百姓?”

朝中眾臣被問得啞口無言。

其實秦灼還有些話本就沒提,例如

那個被送親的公主還能活著回來嗎?

戰死的徐家父子就白白枉死?

知道在皇帝的心中,送去和親的公主只不過是個棄子,徐家父子為國戰死,追封尊榮也就是了。

永遠是江山重,萬人輕。

皇帝聽完秦灼連番發問,一時都說不出話來。

這個秦灼知道得太多了。

一點都不像十七歲的小姑娘,說起這兩國戰爭之事,比朝中九的大臣都更老練。

且說話直擊人心。

秦灼見眾人都不說話,再次開口道“諸位方才還議論不休,現在怎麼都不說話?”

朝中眾臣被這話問得,又又惱,可一時間又想不出什麼對策來。

只能低著頭裝啞口。

榮國公安石毅道“確實不無可能,可眼下朝中是真的沒有可用的將才……”

秦灼當即反問道“朝中怎麼就沒有可用的將才?”

直接抱拳朝皇帝行了一禮,朗聲道“秦灼請命帶兵前往北明城,與北漠新王一戰!”

此時殿外烏云遍布,天暗淡。

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居高臨下地看著秦灼。

站在金殿之中,燭火盈盈相照,好似在上鍍上了一層暈。

說不上來是年輕狂,還是已嶄鋒芒。

此時的秦灼,上有

這話一出,殿眾人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

安石毅更是直接傻眼了。

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出來接這一句話,竟然幫著秦灼唱了雙簧。

皇帝也睜大了雙眼看著秦灼。

Advertisement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說出口一句,“胡鬧!”

皇帝說“你雖有些武藝在上,可這帶兵打仗之事絕非兒戲,豈可如此輕率!”

底下眾大臣紛紛附和“使不得使不得!”

“一個子怎麼能帶兵打仗?簡直荒唐!”

“如今可不是什麼可以任由殿下胡鬧的時候,此次北漠新王只圍困

北明城,沒有直接攻打,尚且給咱們大興留了生機,咱們要是送公主過去和親,這二十大軍極有可能就此退去……”

“可咱們要是不送公主去和親,反而與之開戰,要是打輸了,北漠因此跟咱們徹底翻臉,真的揮軍殺到京城來,我朝江山危矣啊!”

有幾個老臣喊著喊著都快哭上了。

秦灼無語至極,“這仗還沒打,你們就認定了會輸?”

眾人不敢直接回應的話。

一眾老大臣里,有人小聲道“舍一個公主,保大興江山,總好過讓萬千百姓都跟著提心吊膽。”

“我看你是被北漠人嚇破了膽!”秦灼前世跟北漠軍打了好幾年,不說戰無不勝,總歸是勝多輸

天下安穩是將士們在沙場上拋頭顱灑熱換來的。

可他們總是挨凍,糧草永遠不夠吃,軍需一催再催才能拿到原定的兩三富貴榮華的卻是這些張口閉口就談論江山如何、百姓如何的廢、蛀蟲!

秦灼脾氣一上來,就橫眉,張開就想怒懟眾臣。

“阿灼。”皇帝看冷了下來,生怕再說出什麼驚人之語來,當即開口喊了一聲。

皇帝說“朕知你年輕狂,意氣當先,想得不如這些大臣們周全,有些話你說說就算了,領兵打仗之事,莫要再提。”

秦灼聞言不由地皺眉。

剛要開口說話。

皇帝又搶先道“縱然你有武藝在,讀過些書,終究是個子,如今國難當前,你要真心為朕分憂,就該好好靜下心來想想誰去和親。”

皇帝這話已然暗示得十分明顯你要是真的為朕分憂,以國為重,就該自薦去和親。

秦灼不奔,自然聽得明白這話中的意思。

心下忍不住冷笑,面上一臉正,“子又如何?我母后當年也是領兵打過仗的,何為巾幗不讓須眉,父皇應當最是清楚,怎的如今又說起子不能做這些事?”

皇帝還沒有坐上龍椅的時候,在諸多貴之中挑來挑去,年過二十還不娶妻。

一遇謝氏,便心。

他為了娶到謝氏做了許多事,見過打仗講學,當年有多為此傾心,后來謝氏失了兒與他離心之后,就有多忌憚。

這四年來,再沒人敢在皇帝面前提起謝皇后。

秦灼這一句,可算是一語扎中了要害。

皇帝間涌上一口腥甜來。

可他坐在龍椅上,金鑾殿中,底下文武百都在看著,他不能失了帝王威儀,又生生將那抹腥甜咽了下去。

“你母后是你母后,你是你,怎可相提并論?”皇上強撐著說道。

秦灼道“俗話都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既是母后親生,怎就不能相提并論?”

“你!”皇帝一手握了龍椅,只說了一個字便停住,他已經快不住涌到間的那口老了。

秦灼還在抬頭直視著他,目如炬。

皇帝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再抬頭看向殿眾臣時,目便落在了禮部那邊。

“晏卿。”皇帝忽然開口喊晏傾,“你與阿灼相識最久,有多本事你應當最清楚,你來說說,夠不夠資格領兵打仗?”

皇帝這一張一合的,就把天大的難事扔到了晏傾這里。

晏傾出列,行至秦灼側,雙手疊,嗓音清冷地回問“皇上是想讓我說實話,還是說皇上想聽的話?”

秦灼聞言,秀眉微挑。

皇帝卻是眉頭皺,“朕在問你的話,你倒反過來問朕了!”

安石毅見狀,小聲同晏傾道“甭管是實話還是假話,你挑一個說便是了,這麼實誠作甚?”

晏傾神如常道“不敢欺君。”

“假話是什麼?真話又是什麼?”皇帝原本以為晏傾上次在北宮夜宴被秦灼當眾辱之后,肯定已經跟秦灼反目,有機會可以找回面,肯定不會輕易放過。

可晏傾來了這麼一句,實在讓人猜不

皇帝坐了十七年龍椅,都是底下人揣圣意,想法設法地討好自己。

如今遇著這麼個城府極深,完全不走尋常路的年,一時也是頭疼地很。

他沉聲道“你且把話說明白。”

晏傾拱手道了一聲“遵旨”,而后道“我與秦灼私怨甚深。”

殿中眾人都被他忽如起來的這麼一句搞得有點懵。

先前去過行宮夜宴的人倒是知道他被秦灼辱的那一出,但私怨這種事心里記著就行了,沒必要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出來吧?

眾臣都猜不這位晏大人心里在想些什麼。

就聽見晏傾又繼續道“自小讀書不求甚解,習武也不曾專練刀或劍,三天練拳兩天修功,非要把十八般武藝都練遍。若是讓這樣的人去帶兵打仗,不如直接下令讓三軍棄城而降。”

秦灼道晏傾這樣說話,只是看著他,并不急著開口說話。

反倒是后頭有個大臣小聲說“晏大人這話真夠狠的。”

“這何止是私怨甚深啊,簡直像是結了八輩子的死仇!”

大臣們低聲議論。

皇帝抬手示意晏傾繼續。

“我愿大興昌盛太平。”晏傾姿如玉地站在玉階前,說了這麼一句后,又繼續道“此次北漠興兵來犯,若因朝中無將不戰而屈,實乃奇恥大辱,此事一筆記史書,日后流轉百年千年,我等皆是廢庸臣!”

他說“秦灼有沒有將帥之才,暫且無人知,可數月前渙州安王之,是力挽狂瀾,數日前北山獵場,一人獵得兩虎,此驍勇,世無其二。”

整個大殿的人聽到這話都沉默了。

晏傾都被秦灼當眾那樣了,在在這種可以踩秦灼一腳秦灼一頭的時候,還說出了“此驍勇,世無其二”這樣的實話。

任誰聽了不愧?

不得心中暗暗贊一聲晏大人心懷社稷,不計私怨!

晏傾好像說了皇帝想聽的話,又似乎是完全反過來的,說的是皇帝最不想聽的話。

可現下,皇帝也分辨不清,一時間緒極,導致頭暈耳鳴,龍椅都坐不穩了,一頭往前栽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