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辭春闕 第189章 想再去九華山看看嗎

《辭春闕》第189章 想再去九華山看看嗎

就依偎在眼前,均勻的呼吸聲淺淺地落在屋

長長的睫垂落,遮住眼底的清上的冷然,便只剩下乖覺,和幾分溫靜。

容祁靜靜地看著,半晌,終究是松了手中的文書,輕輕嘆了口氣,指尖一,便手去將人抱了起來。

他將人放回床榻間,將被角掖好,卻沒舍得離開,指腹輕輕地及晏青扶的側臉,不輕不重地按了按。

“小沒良心的。”

他似是抱怨地輕輕說了一句,卻也不忍心下重力道,只傾像是如蜻蜓點水一般在額間印下一個吻。

沒人知道他說出那句話的時候心中有多膽怯,又有多怕收到讓他失的回答,他將一切猜測都想好了,唯獨沒想到沒等來回答,便先睡了去。

等下次再有這樣合適的時機提及已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容祁心中雖惋惜,但也只能妥協著自我安

“再等等,再等等。”

如今還不算得上最好的時候。

他要的是晏青扶這個人和心都心甘愿的地屬于他,留在他邊。

還有別的牽扯之前,還有別的念想的時候,他總不愿讓為難。

那便再等等。

總有完全愿意留下來的時候。

向來他想要的,便沒什麼是沒得到的,何況如今是他唯一心過的人,若不牢牢抓在手里,就枉費他謀算這麼久。

淺淡的眸溢出幾分篤定,容祁更握了晏青扶的手。

京中關于八王爺和小姐好事將近流言還未下去,沸沸揚揚地討論了幾日,忽然有了變故。

起因是六月間邊境干旱雨,百姓顆粒無收,更有困難者連吃水都了問題,人人苦不堪。

Advertisement

雖然遄城一帶一年都雨,但這年夏日卻格外干旱,遄城的城主遞來了幾封折子,朝廷也撥了銀兩下去,將最苦的那些百姓都遷移到回城。

但連著干旱了一個多月都未有雨,不僅遄城,連著回城,再以東方向,幾座城池都干旱起來,況愈演愈烈,邊境躁不安,百姓怨言不斷,連韓卿都有些制不住,不得已,由欽天監看了日子,容瑾親自拜了祖先,又去求雨。

來回折騰了小半月也不見好,竟有流言漸起,說這是上天給大昭的警示,大昭先帝昏庸無道,國力日漸衰弱,到了新帝容瑾這不僅沒見好,才登基這麼一年,就有第一世家姜家當先謀反,給京城和皇宮一個重創,也有不百姓了牽扯。

這謀反的事才剛了,接著干旱又起,連著幾座城池這一片地方,都不見雨。

百姓一向迷信,又對這天象的事諱莫如深,流言說新帝容瑾不堪大任,容家的江山已然到頭了,若再不為大昭換個皇姓,只怕就要降下更多災禍來懲罰大昭。

這流言從遄城傳過來,沒幾日就傳到了京中。

最開始也沒多百姓相信這些,可沒過多久,便有遄城的百姓在城外,和西域接的地界里,發現了一塊石碑。

這石碑本立在地界外,上面寫著大昭的國姓,可一夜之間,石碑上的國姓被鮮染紅字,斑斑駁駁地像是被劃掉一樣,又在旁邊立了一塊石碑,寫著虞。

西域皇室的虞姓。

自這石碑被人發現的時候,便當夜風雨大作,電閃雷鳴。

困了遄城一帶連有近兩個月的干旱,頓時迎刃而解。

Advertisement

皇帝著人查了幾日,也沒查出什麼端倪,反倒流言愈演愈烈,都說這是上天給的警示和指引。

說大昭早該并給西域,只有西域帝才能引著大昭千秋萬代。

這事來的巧合,又加上容瑾登基這近一年,未有什麼作為不說,姜家和干旱的事頻發,頓時便人人傳著,似乎慢慢得了真。

從遄城起,似乎漸漸有流民暴,人心惶惶,韓卿便上了兩次折子請容瑾下旨。

“不若派陸相去?”

容瑾近日為著此事傳了好幾次欽天監宮,整日忙的焦頭爛額,此時看著文書更覺頭疼。

這流言必定是人為,降雨一事更多只是巧合,可這流言愈演愈烈,雖然能派人鎮,但若找不到幕后之人在哪,到底不是本的辦法。

此事是西域的手筆,可能在遄城境如此堂而皇之地手,還沒被韓卿察覺,必定是另有幫手。

遄城城主和黃奕勾結的事,自從上次何束告知晏青扶后,容祁就飛鴿傳書與韓卿,將城主一并問審拿下。

如今城主已換了新人,上下肅清,怎

麼還能有這麼大的幫手?

“不妥。”

容祁搖頭,曲著兩手指扣在桌案。

陸行能力雖可,但依容祁看,流言能在短時間順著遄城傳了這麼快,應當不是大人的手筆。

他更傾向于……幫手出在民間。

給陸行調查,他只怕不會將重心放在民間,反倒容易落別人的迷障里,做了無用功。

“那皇叔認為何人可行?”

自從姜家事了,容瑾也收了那些小心思,如今對容祁比以往更恭敬,幾乎稱得上事事順從。

Advertisement

他如今沒那麼大的本事,原也不該有太大野心,攬太多東西。

但京中有能力者雖多,能辦好這件事的人不多,容瑾能放心代下去的人也不多。

畢竟此事一旦查不清楚,那后果不堪設想。

“遄城……”容祁細細思索著,驀然想起那夜在青相府,晏青扶酒后和他說過的話。

“青相是邊境人?”

“我養父母出回城。”

回城和遄城,幾步之遙。

不止一次提起到回城,真正算起來,也有好幾年未回去了。

容祁忽然抬眼,徑自落下一句。

“本王去。”

“皇叔?”

容瑾一驚,接臉上泛出喜,連說話的聲音都有些抖。

“皇叔竟然愿意親自去?”

于他而言,容祁自然是最上上的人選。

一則容祁一心為大昭也不會害他,二則什麼事只要有容祁出馬,就沒有不能辦好的時候。

沒想到容祁此次為了大昭的江山基業和他到的威脅竟然能愿意親自不遠萬里去遄城,又想起之前他的那些小心思,容瑾一時心頭又愧然又

“侄兒……多謝皇叔。”

“京都的事你可給陸行,或者沈修理,此次本王去遄城時日要久,不可打草驚蛇。”

他要引人,自然要先讓人放松警惕。

聽了容祁的話,容瑾自然恭敬答是。

從皇宮回了王府,他就直接去了小院。

“今日怎這麼高興?”

晏青扶見了他的神,挑眉問道。

因為流言和旱的事,容祁整日也忙著,今日神這麼輕松,難道是已經抓到了幕后之人?

“你之前說你是回城人?”

容祁未答,走到側落座,問道。

“養父母出回城,我自小也在回城長大。”

晏青扶點頭,說罷又不明所以地看著容祁。

“突然問這些做什麼?”

“之前聽你說起回城,也有幾年未曾過去了吧?”

“嗯,有四年多了。”

從西域逃離之后,生怕再被虞徵抓回去,便半點端倪也不敢出,再沒回去過一次。

晏青扶神微微一黯。

本想等黃奕事了,從京城離開回到回城尋個地方住著,也算清凈,遠離是非。

但人算比不上天算,計劃外總有變

的變……

晏青扶眼珠轉了轉,落到容祁上。

的變是這個人。

于是猶豫著,糾結著。

若離開又舍不下,若留下總不想被卷進這些事里。

“想去嗎?”

晏青扶正想著,不防容祁忽然問了這句話,以為自己聽錯了一般,偏頭錯愕地看他。

容祁便又問了一句。

“想去嗎?”

“現在?”

似乎漸漸明白了容祁的意思,只是想不到有什麼要千里迢迢去的理由,所以仍是懷疑。

“石碑的事需要去探查一番。”

容祁言簡意賅地說。

“帶著你,去嗎?”

“當然要去。”

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回道。

“但這件事不能太招搖,所以只你我去,路上也不能引人注意,你我份太特殊,若在人外,不能太惹眼。”

這些都是小事,晏青扶自然應下。

“何時啟程?”

“今日午后。”

容祁看著明顯高興了許多的樣子,也不由得啞然失笑,回道。

于是這日午后,二人就騎馬上路,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上京城。

遄城離京城最遠,一路上要經過許多地方,約要走上四五日才能到。

因為怕太引人注意,容祁未帶譯岸,二人夜晚就落榻在客棧,白日里騎馬走道而去。

這樣走了三日,直到這日晚間的時候,二人又尋了最近的客棧。

店小二將馬匹牽走,晏青扶剛要進去,就見容祁正蹙眉看著遠,不知道在想什麼。

“怎麼了?”

以為是有什麼變故,也跟著看過去。

“只是忘了再往前,該走哪條路了。”

容祁搖搖頭。

“之前沒來過這邊麼?”

如今他們地在晉城,離遄城回城還有些距離,所以晏青扶也并不清楚要往哪邊走。

“沒有。”

容祁搖搖頭。

這一行也未帶暗衛,如今兩人面面相覷,都沒想到還沒到遄城呢,先出師不捷迷了路。

“你這麼輕易地就帶著我來了,我還以為你對大昭境的地方都了如指掌呢。”

晏青扶見他神不似作偽,便想著尋掌柜的問問路。

“這地方還算是你的家鄉,小九都不知道路,我不清楚也有可原。”

容祁輕笑一聲。

“這離回城還隔著好幾座城,我哪能什麼都知道。”

兩人無法,只能齊齊地看著掌柜。

掌柜倒是爽快得很,為他們指了路后,又閑談起來。

“看二位不像晉城人也不像回城人。”

“嗯,是從東邊過來,我父母住在回城,此番是要去回城看看父母。”

晏青扶言簡意賅地說。

父母?

掌柜一驚,眉梢夾雜了幾分意外。

“看這位夫人如此年輕,想必是剛親,要回來省親?”

但自己住了十多年的地方,竟然自己也不知道路麼?

沒想到掌柜竟然會這樣想,晏青扶一怔,剛要反駁。

“不是……”

子平素并不經常外出,對回城外也不悉,此番回來是我沒考慮周全,才出了差錯。”

容祁微微勾了勾的手,攔下的話,面如常地與掌柜閑談。

這下掌柜心的疑便驟然消散,“原來如此。”

掌柜眼中的戒備有些明顯,說完自己便沒忍住先解釋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