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將門梟虎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戰略、戰術

《將門梟虎》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戰略、戰術

吳年很快把這件事放下了。

還是老戰略,印度、泰國就給兒孫了。現在先埋下的種子。至於老撾。

那是個彈丸小國,不值一提。

他讓大侍衛,把剛才的地圖又搬了進來。然後與眾人一起,觀看地圖,商討戰

雲南與緬甸的之間,有挑戰難度在秦嶺之上的無窮大山。

雲貴高原上,有很多土司部落。他們與雲族、滇族存在緣關係,語言也大差不差。

互相聽得懂。

分別是黑族、白族、以及南蠻族。

據史書記載。它們原本都是南蠻族。後來分裂,產生了黑族、白族。也就是說,南蠻族更古老。

但他們之間的關係,又不是單純的族裔關係。

比如黑族與黑族之間,有互相敵對的世仇。黑族與白族之間,也有互相好的。

他們之中的有些土司,分別向緬甸、楚國朝貢。有的部落,又與楚國為敵,經常叛的像是一鍋粥。

在蒙元崛起之後,楚國之所以落下風。也是因為這些土司們,不斷的在給楚國放,讓楚國持續虛弱。

而在這三個外族之外,漢族在雲貴高原上,也屬於一大勢力。在戰國時期,漢人就開始染指雲貴高原了。

滇國就是戰國時候的楚國後裔嘛。

後來秦始皇放逐呂不韋,呂不韋自盡。秦始皇就將呂不韋的族裔,遷徙到雲貴高原,建立了不韋縣。

Advertisement

漢高祖的功臣之一,什邡侯雍齒也封到雲貴高原,當時南中。

諸葛亮掃平南蠻,加強了漢人對雲貴高原的控製。

總而言之,漢人在雲貴高原上的勢力很強,其中有當地的土司,還是正經八百的漢人。

雲貴高原與緬甸截然不同。

吳年要消化雲貴高原,建立起以漢人為主的統治,比緬甸容易多了。不需要太多的移民。

不需要太大的力氣。

但是。

第一步得先征服它。

“陛下。臣以為應該兵貴神速。雖然緬甸與雲南的消息不通暢,但是陛下掃滅緬甸的消息,遲早會傳到雲南,繼而傳到楚國大將陸景的耳中。”

“如果他有防備,那陛下進攻雲南,就會遭阻礙。”

吳年邊走出的大臣,對軍事領域或多或都有涉及。諸葛民就是其中佼佼者,拱手行禮道。

“兵貴神速嗎?”吳年自座上站起,來到了地圖的麵前,抬手

“陛下。臣與總督大人的意見相反。”兵部侍郎銜,北條氏政上前一步,對吳年一拱手道:“兵貴神速,自然是兵家妙。但現在陛下在緬甸立足不穩。而且從緬甸攻打雲南的道路,崎嶇坎坷。”

“就算兵貴神速,也神速不起來。反而如果後方出現問題,就進退兩難了。而且現在天氣熱,不適合漢軍進攻。”

Advertisement

“不如陛下繼續坐鎮新,經營緬甸一段時間。派遣皇城司前往雲貴,刺探軍。把那些七八糟的土司,分出個敵我來。再進攻雲貴。”

說到這裏,北條氏政頓了頓,目中芒閃爍道:“陛下。我們得到緬甸,對於陸景來說,是無解的問題。”

“土司或朝貢緬甸,或朝貢楚國,或背叛楚國。漢人也不是鐵板一塊。陸景在雲貴高原上,實力不強。他就算想組織力量,也組織不起來。”

“雲貴地方上,就像是篩子,到都是弱點。不像北邊的漢中。仿佛銅牆鐵壁。不必著急。”

“這!!!!”諸葛民聽了北條氏政的話之後,不由無言以對。然後心悅誠服的對北條氏政一拱手。

自己雖然也懂軍事,但與這位被天子帶在邊的兵部侍郎相比,卻還差了一大截。

不愧是天子智囊啊。

北條氏政的兵部侍郎,隻是個虛銜。他不管事兒,隻在吳年邊談論。在這些年,提供了許多建議。

是帷幄之臣。在朝野上下頗有名聲,人稱“智囊”。

吳年笑著看了一眼北條氏政,然後回到了座上坐下,點頭說道:“就按照北條卿說的辦。”

“與此同時,滇緬公路也立刻修建。”

“是。”眾臣拱手應是。

漢朝在緬甸的統治,以及未來進攻雲貴的戰略,在一係列商議,調整之後,終於型了。

Advertisement

削弱緬族人。

讓雲族、滇族人鎮緬族人。把沃的土地空出來,遷徙來漢人。

在印度、泰國、老撾製造

天子繼續坐鎮新

吳年的意誌,就是帝國的意誌。哪怕他距離帝國的核心,大漢都城,不知道多裏。

在眾文武的齊心協力之下,一切都朝著吳年希的方向推進。

緬族人的反抗,持續不斷。但也漸漸微弱。漢人的遷徙,也是持續不斷。

當秋天來臨的時候,漢人又有一批二十五萬的人口,遷徙到了緬甸。

其中百姓二十萬。

戰兵有二萬戶。

工匠數萬。

吳年按照之前的分配方案,把這戰兵、百姓一分為二,分別安置在仰、新的附近。

加強了緬甸總督諸葛民的核心力量。他們之中最多的就是優秀的農民。他們很快能從沃的土地中,種出莊稼,獲得產出。

至於工匠,就留在了新。幫吳年建造皇陵。

哪怕是秋天。

也還是熱的像夏天。城池外,吳年的皇陵正在加建造之中。除了漢人工匠之外,還有征召的緬族勞力。

十幾萬人一起工,場麵十分浩大。

上午。

毒辣,天氣炎熱。

一座土丘上。吳年與李玉尊並排站著,在眾人的簇擁下,觀看前方的施工現場。

吳年對自己的陵墓漸漸型,覺有點奇怪。

這活人看著自己的死後長眠的地方.....

李玉尊黏在吳年的旁,好奇的看著,轉頭問吳年道:“陛下。按照漢人的傳統,我未來是不是也葬在這裏?”

“嗯。會有你一個位置的。不僅是你。還有我大漢朝的開國功臣。無論是死在寡人前頭的,還是死在寡人後頭的。會有很多人安葬在這裏。”

吳年笑著說道。

說完後,他抬頭看向都城方向,目深邃。

他想起了第一個死在自己前頭的老兄弟。

李勇。

真是歲月如梭。

./34450835/42377294.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