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陛下的籠中雀跑路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中元節

《陛下的籠中雀跑路了》第二百七十二章:中元節

乾清宮

一個灰袍小太監避著人小跑著進了後便殿,張福隨其後,在雜室說了一會兒話便各自離開了。

張福轉個彎就進了前殿,躬向單允辛致禮,“恭請陛下聖安,慶安宮有靜了……事關宜秋宮。”

單允辛穩坐桌案之後,冷肅地批閱手中的奏章,聽見了宜秋宮三個字筆桿才稍頓,抬眼看過來,“說。”

張福道明緣由起始,“慶安宮的小太監借著討要砂鍋的由頭,去了一趟膳房,跟看火的小太監說了會話,奴才得了信便著意派人去看過了。”

“驗毒試菜都沒問題,但奴才曉得陛下看重宜婕妤,為保穩妥,還是勞肖院使多驗了一道。”

“如何?”單允辛著筆桿的手微微收角也冷凝下來。

“羹湯菜肴都無不妥。”張福頓了頓,跪下道:“奴才淺,以為是多想了,還好肖院使心細如發,又著意查驗了乘湯的銀勺。”

“這才發現……在勺上塗了一層微不可察的金剛石末。”張福的頭埋的很低。

一旁的常順也立刻側目過來,“金剛石末隔水親油,若混在羊羹中吃下,會粘黏腹肚之中,一時半會兒不會顯現出厲害。”

Advertisement

“但積累些時日,會腐蝕皮,引發腹腔出,腸穿肚爛而死。”

太後果然是宮廷鬥爭的能手,雷厲風行,辦的神不知鬼不覺不說,選的毒藥還要把人折磨了才讓死。

單允辛手中的筆桿應聲而斷,一聲微不可聞地冷笑,殿驟然抑起來,在場眾人如墜冰窖,都不敢再說話了。

“往後宜秋宮的飲食日用,都派專人照料著,太醫院那邊顧太醫查驗過再由宜秋宮的宮親自提過去,不許過旁人的手。”單允辛目晦暗的可怕,

他為了政局穩定、民生安定,這才容忍塗家,容忍皇太後,不想太後囂張至此,不必等塗家倒下,這樣的“母後”不必久留了。

但單允辛心底還存著一個疑慮,尤聽容心思縝,不會想不到太後的手段殘忍,卻依然我行我素。

而且毫沒有跟他通過氣,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若非他多留了個心眼,盯了慶安宮,隻怕……

——

七月十五中元節,乃事初秋慶賀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故而也是祭祖、祭供神明的好時候。

民間還有放河燈的傳統,商販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時機,故而京城裏熱鬧非凡。

Advertisement

至於皇宮之中,依照祖製,以皇帝為首,攜太後、皇後、各宮嬪妃及皇室宗親,將一同前往往太廟進香祭祖。

可直至午時過半了,眼見著正日當空了,還遲遲不見皇太後。

眾人著規整的吉服,得虧秋後天氣轉涼,否則諸位眷們隻怕個個都要花了妝麵。

皇後如坐針氈,小心看著皇帝的臉,西邊遠遠過來一人,是皇太後邊的彩月,“回稟聖上,太後子不適為免擾了太廟神聖之地,實在不便前來。”

“母後有恙,本宮竟無所察覺,不知是何緣故?”皇後做出惶恐愧疚之

彩月躊躇半晌,才在皇後的追問下開口道:“回皇後娘娘話,宮局這個月的份例削剪,慶安宮食材張了些,不得已小廚房停了補湯,卻不想太後娘娘弱,竟一下子病倒了。”

而後又對單允辛道:“太後娘娘本不願因為一己之事驚擾陛下,卻不想這樣不湊巧,還請陛下勿怪。”

上說著不願驚人,卻偏偏挑了文武百、皇家親眷都在的時候。

單允辛不耐煩地撚著手中的佛珠,垂目不語。

Advertisement

彩月歉疚的笑容僵在了臉上,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皇帝就這樣不給麵,太後立刻就陷了一個極為尷尬的位置。

常順極有眼的提醒道:“陛下,吉時到了。”

單允辛這才正眼看向彩月,“既然太後子不適,就好好養著罷。”

“至於小廚房……外麵進來的廚子這點能耐都沒有,可見都是酒囊飯袋之徒,明日,朕就替皇太後換一批新的,保管讓皇太後娘娘千歲安康。”

隨即,單允辛沉聲道:“起駕。”

彩月大為吃驚,才想開口斡旋,就被張福不聲不響地開,隻能眼見著人群將拋下,心裏升起一陣驚惶。

明明一開始是太後想借著朝臣和宗親們都在,以孝道和名聲迫陛下鬆口,皇帝卻順勢要換了慶安宮伺候的廚子,隻怕太後要寢食難安了……

太廟祭拜之後,便已經折騰到了晚膳時分,安排了在紫宸殿後殿的宴會廳辦家宴,顧名思義,隻有黃氏宗親及後宮嬪妃們參加,是常順親自張羅的。

意料之外的,在眾人列席之前,告病的皇太後已經在高臺正位右席落座了。

尤聽容知道太後來者不善,在眾人行禮問安之時,皇太後的目測測地落在上。

太後不同往常花團錦簇的打扮,雖然釵高髻、華服金飾,但臉上卻是朱彩未施,在奢華的裝下,反而顯得很沒有氣,倒似真病了一般。

不等旁人多問,太後便掩輕咳著開口道:“哀家不過是小病,彩月這妮子興師眾的,竟瞞著哀家回稟了陛下,咳咳咳……耽誤了祭祖,實在是哀家的罪過……咳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