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燕宮殺,公子他日日嬌寵 第202章 押送

《燕宮殺,公子他日日嬌寵》第202章 押送

一進城門,便立即被長陵守軍接管了。

轉頭去看謝玉,夜無涯,謝玉一人一馬立在風雪之中。

那斗笠之下的人此時此刻在想什麼呢?

他或許在想,今夜該去何安頓,明日又該何時起程。他將從這一片冰天雪地里,回到那方煙雨迷蒙四時充的沃土。

聽他說,那里春極好。

小七沖他笑著。

黑沉沉的城門長長地吱呀一聲,被人推著慢慢地闔上了,謝玉的影也就慢慢地消失在了城門之外。

想,但愿有生之年還能再見謝玉。

也但愿有生之年,能與他同去江南。

看那里到底是不是如他所說,水里的都是稻米蓮花,山里的都是青竹綠茶。那里的人是不是都住青磚瓦巷,是不是都乘烏蓬輕舟。

腕間腳踝霍然一涼,被人鎖上了沉重的鐐銬。

沒有人管有沒有發熱,也沒有人給買湯藥,核實了份后,當晚便被押進了城墻里的牢房。

小七是第一次知道城墻里也有牢房。

狹小仄,沒有窗子,沒有矮榻,落腳鋪著一堆七八糟的稻草,這暗沉的地方唯有一盞油燈搖搖晃晃地亮著。

缺了口的破陶碗在一旁歪著,也不知多人用過了,大抵也不會有人為犯人清洗,因而還留著經年積攢下來的食殘漬,黑油油的人發嘔。

拖著冰涼沉重的鐵鐐銬,裹了謝玉的白袍子,靠著墻角緩緩坐了下去。

告訴自己,沒什麼忍不得的,到底是能暫避風雪的地方。

Advertisement

牢房鐐銬算什麼,刀山火海也要走一遭。

與謝玉離別的第一個夜晚就在長陵城墻的牢房里挨了過來。

發冷、發熱。

復又發冷,復又發熱。

昏睡、驚醒。

復又昏睡,復又驚醒。

也不知昏睡多久,亦不知醒來有多次,袍子咬牙挨著,待挨到長陵城開始鳴狗的時候,便有人來帶上路了。

一輛專用來押解要犯的馬車,狹小風,周無一隙,連個小

窗都沒有。

想,不風好啊,不風便能把這十一月的風雪擋在外頭,那便能讓活著到薊城去。

被長陵守軍推搡著上了車,兩副鐐銬凍得冰涼,上車的工夫又重重地往上砸去,砸得骨節生痛。

倉皇間裹在上的袍子險些被人踩在腳下,死死地抓在手里,一分也不肯放松。

不是什麼錦華袍,但真正屬于的東西不多,要帶走。

咣當一聲,馬車也落了鎖。

知道這世上尚還活著的人,除了沈宴初與謝玉再不會有人待好,因而對于旁人施加的苦難、苛待、凌也并不會寒心難過。

好,自然是最難得的。

不好,才是這人世間最尋常的事。

懂得這個道理,因而心里不會有什麼不平。

押車的燕人已經打馬起程了,子轔轔滾轉得飛快,小七在那狹小的馬車里索著蓋了袍子,回頭去,卻不見長陵城門在什麼方向。

心里說,謝玉,我就要走了。

Advertisement

你也去江南了罷?

那里春極好,必不會似燕北這般寒冷。

押車的燕人晝夜不停地趕路,就臥在馬車里面昏睡,幾乎沒太有十分清醒的時候。

往往是被人醒了給幾口吃的,他們給什麼,便吃什麼。

給干的掉渣的胡麻餅,便吃干的掉渣的胡麻餅。

給涼到牙齒打戰的涼水,便喝涼到牙齒打戰的水。

分外地想念那一夜的烤番薯,烤得香甜流油的番薯沿著了腹,燙得肚皮又熱又暖。

也分外地想念那一鍋蘿卜燉,他把燉得爛爛的,放足了佐料,清甜的蘿卜咬一口也全都是濃郁湯的味道。

他那只寶貝小罐子可

真好呀,里盛滿了鹽與胡椒,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香草。想,以后也要有那樣的小罐子,也要裝滿鹽胡椒,也要盛許多香草。

再遇見謝玉的時候,要與謝玉比一比,看誰的小罐子香料更好,看誰燉出來的湯更鮮

想,總會有這樣的機會。

也許只要半年,也許一年,也許兩三年后就有這樣的機會。

也分外地想念那一夜的火炕。

窮冬烈風,大雪數尺,足皸裂而不知。

可正因了那些曾有過的“好”,因了要去江南的念想,因了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麼,有那麼一勁兒一口氣始終在撐著,就足以使挨過如今的艱難困厄了。

心里的人說,小七啊,小七,你要過去,你要到大表哥平平安安地回大梁。

Advertisement

他用命救你,你也要活著救他。

過一座郡城便換一撥押車的人,也只有在換人的時候才能下這閉的馬車。

靠著謝玉那件袍子熬了多日,原本是月白的,早就臟的不樣子了。

竟沒有死。

沒有死便撐著,熬著,咬牙忍耐著。

小七清醒的時候想,早知道回去的路這麼難,當初便不該往邊關走那麼遠。

走的越遠,回的越難吶。

再后來,接管的人也不知換到了第幾撥人馬,只覺得自己已然熬到了極限,靠著過往的好,靠著夢靠著念想也再不能撐下去了。

就是在這時候,好似被人解開了鐐銬,好似下了馬車,也不知到了什麼地方,就只是無盡頭的昏睡、昏睡、昏睡。

偶爾有意識的時候,好似有婆子在給裳,喂湯藥。

便想,如今已在蘭臺了吧?

若已在蘭臺,那便不必再罪了。

要盡快去見公子許瞻,去求他放大表哥出關。

既已經回來了,想必公子許瞻不會再為難大表哥。

> 但真正醒來的時候卻是在個十分陌生的地方,屋子不大,屋外人影幢幢,個個挎刀立著。

那便不是在蘭臺。

大抵還在某一座郡縣,某一驛站,門外的也大抵都是押解去薊城的人。

而自己頭痛裂,仿佛要炸開似的,上浮的并沒有半分力氣。

有個面善的婆子正在一旁的爐子上溫藥,見醒來,趕端了水過來,也不說話,只是比劃著要喝。

斷斷續續的高熱使口干舌燥,撐著起了,接過羊角杯便飲了下去。

不久那婆子又端來了湯藥,依舊比劃著要飲了。

黑乎乎的湯藥又苦又嗆,但小七沒有什麼苦是吃不得的。飲了湯藥便能早些好起來,也才有氣力去做不得不做的事,因而不管是什麼藥,也全都飲了。

垂頭瞥見上已不是自己的袍,心里一凜,忙抓住婆子問,“我我還有一件白袍子,老媼可見過?”

多日不曾說話,的聲音喑啞難聽,十分刺耳。

婆子愣怔片刻,忙點點頭,踩著小碎步出去了,不久又踩著小碎步匆匆回來,抖開手里皺皺袍比劃了幾下,似在問可是這一件。

鼻尖一酸,忙出手去。

袍子已經很臟了,依稀能辨出原本的白。想來已經與上那件魏人形制的袍子一同被丟棄了,此時經一問,那婆子才撿了回來。

這是披了許久的袍子了。

從十一月初二重遇謝玉那時起,這件白袍便裹在上了。北上薊城的這一路,若沒有它,小七早就凍死在押解的馬車里了。

而今卻被人當作穢隨意地丟棄。

把袍子抱在懷里,問起那婆子,“老媼可知如今外面看守的是誰?”

婆子笑著擺手,比比劃劃地也不知在說什麼,大概是個啞

小七心里著急,撐著沉重的腦袋要下榻,“老媼去告訴外頭的大人們一聲,犯人醒了,請大人們盡快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