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國潮1980 第1184章 真香啊

《國潮1980》第1184章 真香啊

張大勺早知道寧衛民今天要回來。

因為康德提前好幾天,就把這消息告訴了他。

並且康德還盛邀請他,說除夕這天,希他也過來看看自己的花園子,順便老爺們兒一起聚聚,坐在一起喝幾盅,大家好好熱鬧熱鬧。

所以別看張大勺是個講究老禮兒人。

除夕之夜他認準了只在自己家裏過,得給祖宗磕頭、上供。

但是這一天的白天,他還是很願意賣康德一個面子,來這邊的花園子轉轉,和這一老一師徒倆把酒言歡,湊湊熱鬧的。

沒錯,張大勺為人是夠倨傲,夠各的,對大多數人都不假

可話說回來了,這也分人不是?

對投緣的,對有本事的,他就不這樣了。

德,那是和一起開買賣的好搭當。

差不多同樣的歲數,相似的人生經歷,讓他們很多事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老了老了,難得有這麼個說得來的朋友。

寧衛民,那也算是他的忘年了。

何況這小子可是在日本乾的有聲有,掙了日本人不外匯,沒辜負他的一番幫襯和出謀劃策。

張大勺對此也是頗和驕傲。

他很想見著寧衛民親口問問,這小子究竟在日本是怎麼折騰的。

另外,寧衛民出資創辦的宮廷飲食文化研究會也是件正經事。

這小半年來那邊車接車送的,已經帶張大勺參加了好幾次座談會,並且給他拍了好幾段口述宮廷廚房建制的採訪實錄了。

把他奉為上賓倒在其次關鍵是還真的集思廣益。

他和那些文化人,史學家,還有末代王孫湊在一起,整理出了不因為技和原料要求較高,如今已經沒多人聽說過的名菜資料。

張大勺本人也正想就這些菜肴的烹飪方式,跟寧衛民好好聊聊,聽聽他的建議,看看能否還符合當今社會的需要,或者存在改良可能

Advertisement

那麼自不必說,既然張大勺人都來了,那麼哪怕康德早有明言,都說了不用他下廚,讓他好好歇兩天,來了就吃現的,這位名廚當然也不可能閑著啊。

他必然是要在廚房裏好好忙和一番,再給大家上兩手的。

再加上康德為過年還準備好了不的現的年菜,所以這天中午這頓飯啊,其實早就預備好了,就等著寧衛民回來了。

什麼時候想吃,那都是可以隨時開席的。

這不,當寧衛民和他的這位國「表哥」一聊起了餐館兒的事兒,康德就立馬想起來這茬兒了。

老爺子趕請大家移駕。

「嗨,早就到了飯點兒了,咱們怎麼還在這兒聊呢。走走,既然人都齊了,咱們現在就去飯廳,邊吃邊聊多好?」

就這樣,在老爺子的倡議下,大家欣然起來,離開了北屋,又一起來到了東屋的花廳。

毫無疑問,對於每個人來說,今天中午的這頓飯都顯得很隆重。

畢竟是過年嘛。

老老這麼多人,大家熱熱鬧鬧的歡聚一堂,這場面本就讓人高興。

尤其又是在這樣的大花園子裏吃飯,對於大部分人,還是別開生面的頭一次。

要知道這可是堪比恭王府和完家的半畝園,是京城首富為自己打造的私人宅邸。

這要不算豪宅,那恐怕豪宅的標準就只能跟故宮去靠齊了。

就別說羅廣亮、小陶和沒長大的米曉卉,這幾個生在普通人家的孩子,絕對沒有這樣的驗。

就是張大勺這位名廚,老太太在國拉扯大的兒子,和松本慶子這樣的日本大明星也是一樣沒見識過的。

這花園子裏一切的一切,都讓大家有一種似乎在古代,或走進故事裏的覺。

不由自主地會想到「侯門一深似海」,或是「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這樣形容豪闊宅邸的話。

Advertisement

那心能不激啊?

當然,對於康德和江四小姐來說,還要更特別一些。

因為他們是在這兒長大的,也是在此地分開的,這裏幾乎凝結了他們倆有關青春的全部記憶。

今天兩個人能夠在多年之後重新相見,再度一起坐在這裏。

這件事兒對他們來說就跟做夢似的,是本無法想像之事。

那各自的心一個澎湃,真是百集,有無數的話想說。

只是見面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哭過一氣兒了。

此時再怎麼樣,在小輩兒面前也得忍住了,把激都藏在心裏,否則有失面。

而且除此之外,寧衛民也回來了,是帶著他日本明星的未婚妻一起回來了。

說實話,不止那些年輕的小輩兒的著他們笑,都有一肚子的話憋著,不知該怎麼開口問才好。

就是那些老輩兒人也是一樣看著這一對兒年輕人樂,暗自想著措辭,覺得跟他們得說點什麼才好。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飯菜雖然是現的,都基本上預備好了,可畢竟還得擺上才是啊。

要想真正坐下好好說話,目前還暫時不到時候呢。

於是老輩兒人和小輩兒人各自分工。

德親自來安排幾位重要的客人座。

因為是圓桌,沒有絕對的主席。

他便以正中為分界線,由他本人陪著張大勺居左,江四小姐帶著兒子坐在右邊。

寧衛民則負責帶著小輩兒人講各樣菜肴一一端上,忙得不可開

不過要說起來,這當口兒,最惹眼的反倒是松本慶子。

因為遠來是客嘛,這些端湯倒水的活計本不該是的工作,何況又是個大明星。

最起碼在所有人的心裏,份是不同尋常的,誰來忙和,都不該去忙和。

竟然也毫不見外,主就上手幫忙,關鍵是做得還非常的好。

Advertisement

端菜上桌不急不躁,但卻非常高效。

而且舉止優雅,儀態端莊,簡直讓人想起古代的仕圖來,同樣會給人一種很麗的

可以說完全就是這些忙和著上菜的年輕人,要學習的表率啊。

這一幕也不讓在座的這些老人們暗暗點頭。

原本看著是個十指不沾春水的小姐。

卻沒想到,除了上得廳堂,居然也能下得廚房啊。

為此,人人都覺得寧衛民這小子有福氣,居然找著這麼一個沒挑的姑娘。

甚至就連還沒有正式發話同意他們婚事的康德,看到這一幕,眼睛裏也流出代表著欣賞和認可的和善彩。

要說還真是人多力量大,也沒多工夫,別說圓桌上像模像樣的擺好了一桌子琳瑯滿目的菜,就是酒水也都各自斟滿了。

這時候所有幹活的小輩兒也沒有嘰嘰喳喳的吵鬧,而是落座后都做出一副乖寶寶模樣,極有眼地靜等這些長輩們訓示發話。

這場面看起來可是極為的有趣,就跟他們幾個都是沒長大的孩子,正眼等著聽這些長輩們給他們講故事似的。

而康德和張大勺幾經推讓,最後才由康德來做這個開場白。

環視了一下在場所有人,康德開了口,「大家都清楚,我和張師傅都是孤家寡人。原本只能孤零零的過年,今天卻有幸能夠高朋滿座,這很好。而且也是巧了,託了大家的福,今天我還能故人重新相見,這與我更是喜出外,得償所願的一件大事。沒什麼話可以恰如其分地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心,我也不多說了,都在這杯酒里了。總之,今年能有這麼多人陪我們老哥兒倆一起過這個除夕,這是我們的面子,也是我們的造化。我在這兒就用這杯薄酒,謝大家了……」

話到這裏,當然,大家就是站起來迎合,一起杯,乾杯了。

就這樣,每個人都說著逢年過節都要說的吉利話,那真是好一陣熱鬧。

不過等到各自敬酒一結束,這小陶就耐不住想表現一下的慾,調侃上了。

「老爺子,您甭客氣,謝什麼啊,都是應當應分的。其實能陪著您,也是我們的福氣,要不我們怎麼可能在這樣好的地方吃飯呢?您看這一大桌子的好酒好菜,那不是沾您這個大財主的了?」

這小子是真不怕出洋相,幾句話,給大家都逗樂了。

只是他也沒想到,自己話音一落,康德卻又駁了他。

「不對不對,要不說你小子糊塗呢,這好酒好菜啊,要謝也不該謝我。我呀,雖然是做東請客的人,可也沒準備什麼,原本就弄了些京城家家戶戶都有年菜,沒什麼特別的。還是張師傅,一大早就來了,一直在廚房裏忙碌。所以大家不可不知,真正今天撐場面的主菜,可全是出自張師傅的手筆。別的不說,這大砂鍋里的柴把鴨子,因為烹飪手法要求太高,就是幾乎已經絕跡的一道名菜。要不是張師傅,咱們誰也吃不到啊。大家還是一起謝謝張師傅吧。」

他甚至專門對江四小姐說,「別看你過去把京城都吃遍了,可你吃過的廚師,真未必有人及得上我這個老哥哥。今天有他做的菜給你洗塵,那才是相得益彰。你們一個會吃,一個善做,這也是風雲際會。相信我,只要你吃過他的菜,怕是吃別人的菜就沒味道了。」

此言一出,四小姐頓時眼睛發亮倍期待,直說,「那太好了,我在國,別說什麼名廚大菜了,就是味兒不走樣的家常飯菜也難得吃上幾回。看來回來好啊,京城還就是藏龍臥虎,否則旁怎會有張師傅這樣的名廚了。張師傅,謝謝您,我是得敬您一杯……」

這話說完,大家的下一杯酒自然就敬給了張大勺。

或許是被這突如其來誇讚,搞到有點措手不及。

張大勺忙不迭的舉起杯應酬著,卻喝的有點急了。

最後放下酒杯微咳了兩聲,臉也開始泛紅。

而敬過酒後,大家自然就了筷子,紛紛品嘗那道張大勺做的「柴把鴨子」。

要說這道菜啊,還真是不那麼容易做的,製作工藝極其複雜,且相當耗時,做一隻鴨子足足要佔用兩天時間。

可以說是宮廷鴨饌中的彩作品。

原材料是張大勺親自去市場選購,得挑選中京城白鴨。

蘑菇也是他去自己獨家的地方,採摘的茸菇。

殺宰晾乾后剁去膀爪,用佐料腌漬一宿后,由小缸里取出,蒸上個小半日。

先將鴨子蒸,去骨留,切細長條,火、冬筍、冬菇也切同樣大小的長條,用溫水將海帶洗凈,鴨條與火、冬筍、冬菇各一條用苔菜海帶捆好,將捆紮好的「柴把」放燉盅。

預先燉好、濾清后的鴨湯清燉,燉好的湯若琥珀、淡黃清澈。

這道菜形如柴捆,因此名為柴把鴨子,但由於工藝複雜,已經沒什麼人會做了。

就是張大勺也只會用傳統蒸製為一法,最後要潷去湯水,滋味提香全靠最後用油勾出的明芡淋上。

而他今天做這道菜所用蒸制加燉盅的手法,是有湯可以喝的。

這種手法還是在宮廷飲食文化研究會,聽末代皇孫傅傑說的。

后又通過故宮退休的一位文史專家,查了嘉慶朝的膳單,幾經對照,才終於確認了還有這種做法。

不過麻煩是麻煩,但這番工夫絕對是沒有白費。

這麼做出來的柴把鴨子,湯中除了濃郁的鴨味,尚有冬菇的鮮香,火的醇厚,而冬筍的加則帶來一清爽。

喝完湯再慢嚼鴨「柴把」,咸鮮脆,幾種不同風味、不同口的食材在口中相互撞、融、轉化,形一道獨特的味覺風景線,甚是有趣。

比純粹蒸制的柴把鴨子滋味和樂趣上都要好的多。

實際上眾人品嘗過後,就紛紛讚不絕口。

那小陶被香的直慫鼻子,話都顧不上說了。

一碗很快吃完又滿滿舀了一碗,本停不住口的大快朵頤,看樣子一不留神,能把舌頭給吞下肚去。

而江四小姐饒是見多識廣,這道菜品嘗過後,也不愣愣的出神了。

半晌后,終於品味完畢,長舒一口氣。

「香!真香啊!原本就見的菜,能做出這樣淳樸綿長的滋味來,確實是名家手筆。」(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