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金玉滿堂 第336頁

《金玉滿堂》第336頁

正元帝率領著宮人過來了,顧野和馮鈺一左一右跟著。

殿眾人紛紛起請安。

正元帝免了眾人的禮,坐到王太后邊。

他既然過來了,這件事就正式鬧大,已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揭過去的。

馮貴妃心中歡喜,面上卻做惶恐狀,戚戚然道:“孩子間的玩鬧罷了,怎麼就驚陛下了?是臣妾管教無方,請陛下賜罪。”

正元帝先前確實在忙,后頭聽錢三思提起,說文華殿那邊好像鬧上了。

他也沒當回事,說是小孩子玩鬧罷了。

但是沒想,他公務還沒理完,又聽錢三思說陸煦哭著跑去慈寧宮了。

他要是再不管,怕是來赴宴的外命婦都知道大兒子剛恢復份,就對手的事兒了。

他這才起駕,路上遇到了顧野和馮鈺。

當時顧野打完陸煦就后悔了,倒不是后悔自己的舉,而是看陸煦哭的那麼大聲,他以為自己沒控制好力道,真把他打壞了。

他和馮鈺后腳追出來,陸煦卻被媽和宮人簇擁著離開了。

兩人都想著陸煦應是去找正元帝告狀,所以往養心殿那邊去尋,沒想陸煦本沒往那兒去。

Advertisement

正元帝臉不大好,倒不是已經在心理判定誰對誰錯,只是單純地覺得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壞了這大好日子的氛圍,覺得掃興。

他問起來,顧野就立刻請罪道:“確實是兒子對弟弟的手,但兒子確實是沒花力氣,沒想到會把弟弟打哭。請您責罰。”

顧野這麼順利地就認下了,馮貴妃得意洋洋地看了顧茵一眼,轉而又變了臉,哭的梨花帶雨道:“大殿下不知,小孩子最是面,就算阿煦惹了你不快,也不該打他的臉。先不說有沒有打疼,這就算是宮里的宮人,但凡得臉一些,主子都不會人的臉……”

所謂臉面臉面,打臉就等于是在折辱人了。

“就是,就是!”陸煦稚聲稚氣跟著幫腔,“母妃打宮都不打們的……”

小陸煦的又讓馮貴妃給捂上了。

顧野又是一疊聲的致歉,邊說邊看了顧茵一眼。

顧茵會意,上前跟著跪下,“是臣婦這些年教養不力,還請陛下責罰。”

說著又痛心道:“烈王殿下,你怎麼能打小殿下的臉呢?若他有什麼不對,您該稟報殿下才是!”

Advertisement

顧野跟著一臉后悔道:“您教訓的是,當時就是說話間提到了錢公公,聽阿煦說什麼……”說到這,顧野猛地止住,“總之是極刺耳的話,所以才手拍了一下他的。”

小陸續被親娘捂捂得難,總算掙開來,得意地看著一直在請罪的顧野道:“是我說的咋了,太監就是閹狗!”

這話要擱前朝說,還真沒人會說什麼。

但新朝的太監可沒做過什麼壞事,尤其是大太監錢三思,人那也是開國的功臣!

若他是個齊全人,雖不至于像武、馮兩家那樣封國公,但當個侯爵伯爵總是可以的。

而且如果錢三思是前朝那樣的其心不正的閹狗,正元帝還這般信重他,那他什麼人了?和前朝亡國小皇帝一樣的昏君?

正元帝登時變了臉

錢三思立刻以頭搶地,“都是奴才的不是,都是奴才惹起的禍端。”

殿其他太監見他這領頭的一跪,就也跟著跪下請罪。

一時間殿“熱鬧”非常。

正元帝親自把錢三思扶起,又喚顧野道:“烈王也起來。”

顧野皺著小臉,一臉自責地起了

Advertisement

最后正元帝閉了閉眼,忍下怒氣笑道:“一點小事罷了,小孩子吵了了手,讓諸位看笑話了。”

說罷,他就帶著人回前頭去了。

陸煦不服氣地拉著馮貴妃的袖一通搖,嘟囔道:“父皇怎麼回事?就這樣了?母妃,母妃……”

馮貴妃臉上的表別提多彩了。

作為正元帝多年的枕邊人,自然是發現正元帝雖然面上不顯,實在是了真怒了!

哪兒敢再說什麼,把陸煦的再次捂著,干笑道:“本宮本來就說沒什麼大事,不提了不提了。”

后頭借著給陸煦請醫,馮貴妃沒吃午宴,直接走了。

兩個皇子,一個雖然自小養在父母邊,卻是口無遮攔,一味只知道哭鬧,一個雖然流落在外,對弟弟了手,卻是事出有因,認錯的態度又落落大方,頓時高下立現。

只要不是太傻的,看過這場熱鬧后,眾人心中就已經有了分寸。

…………

當天晚些的時候,宴席散了。

顧野留了一留,將錢三思請到一邊,和他拱手致歉。

顧野開誠布公道:“三弟因為昨日的事,以為我欺負了他母妃。阿鈺這才說起可以請公公做見證,所以他才會那麼說話。但說到底,還是因為我,讓公公沒來由地挨了頓罵。”

其實不用顧野解釋什麼,這宮里,消息最靈通的其實不是正元帝,也不是武青意。而是作為太監之首的錢三思。

文華殿同樣有宮人,早在陸煦剛哭起來的時候,錢三思就得到了消息。

他本是可以早早地讓人把陸煦攔下,然后通知正元帝,結束這場鬧劇的。

但他沒,讓人給陸煦放了行,又特地晚了一會兒才稟報給正元帝。

士: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傳送門:排行榜單 | 好書推薦 | 食文 種田文 甜寵文 骨生迷

Top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