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金玉滿堂 第358頁

《金玉滿堂》第358頁

時辰不早,顧茵趕打發了這個好奇寶寶回自己屋睡覺。

…………

第二天顧茵起,先去了食為天。

五樓的話劇已經演了好幾日,場場都是滿座。

當然這不是說話劇一下子就替代了時下傳統戲劇在百姓的心中地位,而是食為天的這話劇院本就不大,而且是寬寬松松的放置著沙發椅,確保觀眾驗的,所以一場只能容納幾十人。

位置不多,加上《親緣記》的名聲加,所以顯得熱鬧非常。其實觀眾的數量不過是戲園子里一個零頭。

當然了,顧茵這邊話劇的客戶群定位和整個食為天酒樓的客戶群是一致的,票就賣的比戲園子一般的票貴多了,一張就是一兩銀子,另外送一份糖山楂或者甜米糕這樣的零兒。

這樣富客可以隨時過來消遣,而家境普通一些的京城百姓,逢年過節時也舍得花這個銀錢。所以賺頭是厚的。

昨兒個和陸夫人他們相聚一場,顧茵從他們口中知道了好些個時下熱門的話本子,也聽們說了大概故事。

今天趁著演員們中間休息的空檔,顧茵讓大家集中在后臺,詢問他們對新戲的想法。

從前戲園子排新戲,說得半個月一個月的,若益求一些,排上幾個月也是常有的事兒。

Advertisement

戲班子里的也都是人,是人就會懈怠,更被說他們才初初轉行,所以顧茵還擔心他們會不樂意。

顧茵預想中的事沒發生,小哥一口應承下來,其他人也都樂呵呵的,連楚曼容都沒有二話,都開始設想新戲服,提要求了。

其實也不難理解,從前戲班的人從班主手下討飯吃。班主拿大頭,他們一群人分小頭。累死累活,賺的也抵不上班主一個零頭。

現在顧茵和他們分賬就公道多了,每個人的收都比從前大幅增長。

尤其是話劇中的主要角,顧茵設置了和三樓雅舍一樣的制度,觀眾可以購買酒樓里十文錢一支的布花送給他們。

別小看了這送禮的收,小哥一場能收上百朵花,而楚曼容這主角,比從前那個花旦強不,異觀眾緣格外好,一天也能收到幾十朵花。

一上來,人自然就不覺得辛苦了。

最后就定下了一個《雙狐記》的新本子,從名字就能知道故事走向,是一大一小兩只狐貍塵世的故事。

顧茵當天就讓人去書局打聽話本子的作者。

書局的人一開始還不樂意,以為顧茵是想挖角,不肯吐半個字。

Advertisement

但去的是周掌柜,他為人世的本事沒話說,先和書局老板攀上了,等到對方肯聽他好好說話了,再仔細解釋來意——他不是來挖角的,是來合作的。

若這《雙狐記》改編的話劇賣座,那書局售賣的原作自然也會大賣。

顯然是個雙贏的局面。

加上還有食為天的招牌做保證,書局老板總算是松了口,了作者的消息。

當天中午,顧茵就見到了話本子的作者——一個姓蔣的中年書生。

過書局的人,顧茵才知道這書生不止寫了《雙狐記》,前頭寫了不本子,都同樣不愁銷路。

這要在現代,那就是個暢銷書作者,應是不差錢的主兒了。

但眼前的書生看著年近四十,卻是面黃瘦,上的書生袍不止洗的發白,還打著補丁。

反正一看就過得很是困苦的模樣。

顧茵請周掌柜先帶著蔣先生去樓下吃頓飯,而后讓人出去打聽了一番,才知道時下書生撰寫話本,一般都是直接賣給書局。

如蔣先生這樣寫的話本子曲折離奇,本故事素質過,且前頭還寫過其他的暢銷話本的,一本話本子能賣出幾十兩銀子。

但這蔣先生頗有傲氣,他不肯把自己寫的本子完全賣給書局,而算和書局合作,每賣出一本,他就得一份銀錢。

Advertisement

這種合作模式當然是可行的,在現代的話,蔣先生肯定比一口氣賣斷的掙得多。

但壞就壞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著作權的說法,相關律法并不完善,他名聲響亮之后,本子賣得好,轉頭就有人照著寫一模一樣的不算,還敢署和他差不多的筆名,讓一般人本分辨不出來。

加上書局的人一般都推自家買斷的本子,賣的越多,自家掙得越多,對蔣先生這樣執意只肯合作,不肯賣斷的,自然沒那麼熱絡。

所以蔣先生的筆名十分響亮,生活卻不盡如人意。

一通打聽清楚后,蔣先生在周掌柜的招待下饜足了吃完了一頓大餐。

所謂吃人,拿人手短,蔣先生沒有以自己傲氣的一面示人,不卑不地詢問道:“不知道夫人尋我前來所謂何事?”

顧茵便開門見山提出想買他的話本子排話劇,然后又請蔣先生看了下午場次的《親緣記》,讓他明白話劇是怎樣的東西。

看完那排演良的之后,蔣先生的態度就越發和善了,很愿意和顧茵這邊合作。

兩個都是爽快人,顧茵趁著他去看話劇的工夫就讓人擬好了契書,契書上還是按著蔣先生的分制,按著戲票收來分的。

當然看著蔣先生境況窘迫,顧茵另外設置了一個十兩銀子的保底,也就是就算戲票一張都賣不出去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話劇未能上演,蔣先生也能獲得這份收,怎麼也夠應付半年嚼用。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