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嫁君歡 第176頁

《嫁君歡》第176頁

不由莞爾,心里暖融融的。

今年是第一次不在家里過年,祖母難免擔心,明白祖母如果不送些用慣的東西來,一定是無法安心,所以沒有拒絕,照單全收。

讓春杏領人把這些東西都送去庫房,仔細放好,叮囑除了吃食之外,都留到除夕期間再用。

九鶯鶯知道祖母是的心意,抬頭對梨白道:“回去之后,幫我謝謝祖母,轉告老人家,我改日跟太子一起回去看。”

“是。”梨白含笑應了一聲。

九鶯鶯轉頭看向對面的九玉,關心道:“阿玉最近書讀得怎麼樣?”

好的。”九玉毫不謙虛的點了點頭,一邊吃著銀耳羹,一邊滋滋的道:“阿姐,你如果不信,可以問梨白姐姐,阿玉最近可努力了。”

梨白站在旁邊笑著接話,“太子妃,小公子最近讀書越發的認真了,不但每日認真讀書寫字,還堅持習武鍛煉,很出去玩,將軍請回來教小公子的那位先生夸獎了小公子好幾回,就連老夫人也說小公子最近長進了不。”

九鶯鶯不由滿意的笑了笑,聲音欣的說:“那就好,阿玉表現不錯。”

九玉一臉驕傲,眼睛亮晶晶的說:“阿姐,爹爹答應過我,只要我好好表現,這幾年認真在京城里讀書習武,他過幾年就帶我去邊關,教我打仗。”

Advertisement

九鶯鶯不由莞爾,難怪九玉這樣努力,原來是爹爹給了九玉承諾,看來九玉是有了目標,所以才格外的有力。

九玉日后如果能夠子承父業,那當然是事一樁,不過這不能強求,還要看看他自己有沒有那個本事,在這件事上,大家都沒辦法幫他,只能靠他自己發圖強。

九玉得了姐姐的夸獎,異常的開心,他三兩口就將銀耳羹吃得一干二凈,看到九鶯鶯桌子上放著一個九連環,不由眼睛一亮,跑過去拿著九連環玩了起來。

九鶯鶯看他玩了一會兒,低頭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抬眸看著梨白,漫不經心的問:“大房的人最近可有去府上看祖母?”

“倒是去過幾次。”梨白回憶了一下,低眉垂眼的道:“不過都不太愉快。”

“此話怎講?”九鶯鶯喝茶的作一頓。

梨白道:“大爺前段時間接回府的那個外室,不是個安分的人,搬進九府之后,跟大夫人吵了幾次,大夫人那個子自然不能忍,兩人打鬧了幾次,大爺都偏幫外室,大夫人又怒又氣,別無他法,只好去老夫人面前哭鬧,老夫人聽了事的原委之后,把大爺到將軍府,將其訓斥了一頓,又好聲好氣地勸說了一陣,大爺說他會悔改,大夫人也沒有再計較,這件事便算過去了。”

Advertisement

“隔了幾天,又換大爺來老夫人這里鬧,聽說是大夫人竟然要下藥謀害大爺的兒子,還好那名外室機敏,才救下了兒子,大爺就這麼一個兒子,自然是怒火高漲,查明真相之后,忍不住打了大夫人,然后還不罷休,上老夫人那里鬧著要休妻,老夫人好不容易才將他勸了回去。”

“老夫人本以為這回清靜了,結果前段時間秦家出了事,聽說跟太子妃有關,大夫人知道消息之后,到老夫人那里鬧了好半天,還說要來東宮找太子妃鬧,老夫人了怒,直接趕趕出府,還命人在九家門口守著,不允許到東宮來胡鬧,大夫人這才算稍微消停了一些。”

“自從秦家出事,二皇子也去了邊關之后,大爺覺得秦家勢弱,再沒有人給大夫人撐腰了,所以近期愈發的沒有了顧忌,大夫人焦頭爛額,九家后院一團已經自顧不暇。”

“那個外室是個聰明人,能說會道,還善解人意,自從進了家門之后,就極為寵,又有三個孩子在邊傍,現在大爺越來越寵了,大爺每天惦記著外室生的寶貝兒子,還說外室能生養,想讓再給他生個兒子,所以大爺現在基本已經不去大夫人的房里了,大夫人也不愿意跟他說話,兩人關系降到了冰點。”

Advertisement

“大夫人那大爺沒有辦法,后來被無奈之下,想了個法子,想讓老夫人搬回九府去住,這樣的話,老夫人更方便管教大爺,來府里親自請老夫人,老夫人直接拒絕了,從那天起,大房的人就再也沒有登門過,應該是在心里記了仇,生氣了。”

九鶯鶯一直安靜的聽著,等梨白斷斷續續的說完,才點了點頭。

有些慶幸祖母這次沒有心,不然的話,祖母如果搬回九家去住,定然后患無窮,現在無論大房的人在九家怎麼胡鬧,至不會牽連到祖母。

秦氏在九府作威作福了這麼多年,本來以為這次分家后,終于可以只手遮天,沒想到一個外室,就將所有的夢打破了。

現在一定無比后悔分家的事,如果九家沒有分家,大房依舊和二房一起住,那麼九明行至顧及著九老夫人和九毅行,不敢這樣無法無天。

九明行至會跟前世一樣,把外室養在外面,一直瞞著家里人,沒有直接將人帶到家里來,那麼現在的這些事都不會發生,秦氏的日子也不會這樣難過。

秦氏就算后悔,也無可奈何,因為這都是自己的選擇,怨不得別人。

如果在九明行妄圖□□民的時候,不為了那麼一點利益就選擇包庇九明行,而是跟大家一起管教九明行,九明行至不會放肆今天這樣。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