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因得此事的打擊,日后漪如再到貨棧里去,嚴祺了許多管束。
容昉也對漪如再度刮目相看,覺得這外孫果然與別的閨秀不一般,頗有些自己的見識。而漪如向他問出的問題,也愈發行,從什麼貨從哪里來、哪些貨銷路好之類的淺顯之事,變了貨棧如何運作、人手錢財如何分派之類的紛繁之事。有時候,容昉著實覺得說起來又費口舌又為難,索就將帶在邊,讓看看自己如何置事務,如何與各種各樣的人打道。
漪如也果然細致,許多道理,很快就揣度明白了。容昉反過來詢問,聽一五一十地說得調理通順,頗是滿意。
“漪如是個有能耐的,賢婿該高興才是。”容昉將這些事告訴嚴祺,道,“做貨棧可比管家復雜許多,能清做事用人的道理,日后到了何都不會吃虧。技多不,我看,賢婿就放心由去。”
嚴祺嘆口氣,神復雜,終是沒有反駁。
漪如并非每日只到貨棧里去,有時,也會到市井里去逛一逛。
尤其是賣書的地方。
揚州地南北來往要沖,無論是長安還是廣州的貨,這里都能找到一些,書也不例外。在書攤里,漪如果然看到了好些李霽提到過的書,問店家,說是廣州來的。
不過這里的貨,自是比不上廣州的及時。有好些書,漪如已經聽李霽講完了后面的,而揚州還沒有上市。
每每聽到有買書的人求著店家快進新貨時,漪如竟有一種得意的覺。
有史以來第一回,覺得能認識李霽似乎也是一件頗為不錯的事。
“外祖父。”無人在旁邊的時候,漪如忍不住問容昉,“呂公和阿霽回到廣州了麼?”
“早回到了。”容昉道,“前些日子他捎信來,還問你姊弟二人如何。”
漪如了然。
容昉意味深長地看著:“怎麼?到底還是覺得這義兄待你不錯,開始記掛他了?”
漪如一愣,隨即道:“誰說他是我義兄,我沒有義兄。”
容昉看著,一臉無奈。
*
雖然皇帝要嚴祺留任副使,不過這趟來揚州,比先前議定的日子短了許多。
將近年節的時候,京中傳來消息,說王承業的母親不好。皇帝特地下了恩旨,讓王承業提前結束任其回京。
這消息突如其來,讓容昉夫婦甚是錯愕。
“如此說來,你也要跟著回去了?”林氏道。
嚴祺苦笑,道:“他是正使,他都回去了,還有我這副使何事?我自然也是要跟著回去的。”
林氏道:“我原本還想著是不是將靜嫻和玉如接來,索一家人在揚州過年。前些年我在京中見過崇寧侯的母親,看著也是個朗的人,也不知是得了什麼病?”
“哪里是真的得了病。”嚴祺道,“那老夫人向來疼承業,此番遠行是百般不舍。這病,不是裝的便是夸大的,為了讓承業回去過年罷了。”
容昉和林氏皆了然。
“既然如此,便照先前所言,我等也跟著一道京,與靜嫻團聚。”容昉對林氏道,“在京中住些日子,看看玉如,開春再回來。”
林氏頷首:“如此甚好。”
議定下來,林氏開始著手收拾回京的行李,容昉則割貨棧里的事務,各是忙碌。
接到圣旨之后的第三日,揚州刺史張池在家中設下酒宴,為王承業踐行。嚴祺縱然仍對外說沒有好全,這場合也缺席不得,當日,也跟著去了。
如他所料,這酒宴頗是熱鬧,揚州大小要員以及名之士云集,都是這數月來與王承業往切的。
而離開的時候,嚴祺的行李跟來時一樣多,王承業的卻多了十倍不止,是妾侍就有十幾個,另加了兩艘船,才將所有什都裝上去。
從揚州回京城的路上,王承業也是敞開了玩樂,凡停留之,皆孝敬不斷。
而嚴祺則仍然聲稱不適,大多數時候都避不見客,由著王承業一路風。
“文吉這場病,當真是不巧。”王承業拍拍嚴祺的肩膀,不無憾道,“揚州本地的鄉賢豪富甚是熱心,也都知道你,你若是與他們結,亦不得許多好。”
嚴祺笑了笑,無奈道:“天意如此,又有什麼辦法。只是我此番了擺設,不曾幫助承業分毫,心中有愧。待到了圣上和中宮面前,還請承業替我言幾句。”
王承業大方笑道:“這有何難,圣上和中宮皆通達理之人,文吉切莫多慮。”
一行人從揚州走水路回,又換上車馬往西走,年節的前三日,一行人終于回到了長安。
容氏早已經得了信,知道容昉夫婦會跟著嚴祺一起回來,將住準備妥當。
見面之后,眾人各是歡喜。容昉夫婦抱著玉如,問這問那,不釋手。
容氏則將漪如和嚴楷拉到前,仔細打量,見二人康健無恙,嚴楷甚至還胖了些,這才放下心來。
此番離別,是嚴祺和容氏婚以來分別得最久的一次。夜里,二人湊在一,說了許多話。
當容氏聽嚴祺說起呂縉和李霽的事,也不大吃一驚。
“長沙王世子?”睜大眼睛,“父親竟瞞著你做下了這事?”
“其實也沒什麼。”嚴祺忙道,“我查問了一番,也問了漪如姊弟二人,他們此番雖同行,保卻極嚴。知道王世子份和漪如姊弟份的人極,應該不會傳出去。”
容氏仍皺著眉,道:“父親也太過隨意,長沙王那般人,我等躲避還來不及,他倒好,竟自己往了起來。”
“岳父也是一番好意。”嚴祺道,“他本來不打算瞞著我,只是我臨時去不梅岑山,便了先斬后奏。”
容氏看了看他,有些狐疑:“你不是防長沙王似防賊一般,此番卻又想開了。”
嚴祺心中不由地訕了訕。
這自然不是他想幫著容昉說話,而是兩人如今有了些默契。容昉將南田產賣了投在揚州,嚴祺在陸百川上虧了一百萬錢,這兩件事,任憑哪一件拿出來,都足夠容氏跳起來。
于是翁婿二人都力求飾太平,各不揭短。
“我細想下來,他說的話不無道理。”嚴祺道,“長沙王與我等無仇無怨,雖不便往,但事也不好做絕,讓岳父那邊保持些往來倒是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