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希錦可以看出,大家其實都是后怕的,一個個都,不聽使喚,奉承話拚命往外冒,但本不知道自己說什麼,簡直仿佛胡話一樣。
……倒也正常吧。
這麼說著,大家又敬佩起希錦來。
希錦氣度好啊,從容,和皇帝說話竟然不不慢,果然就和一家人一樣!
大伯母慨:“娘娘果然是當娘娘的命呢,不說娘娘這命好,只說這氣度,這膽量,擱我們的話,進宮一圈話都說不囫圇,可娘娘還不是該怎麼著就怎麼著。”
希錦笑笑,沒說話。
自己走過的路,不必向別人訴說什麼,位置不同,也不能彼此真正理解。
只需要便好了,這命中的福氣。
一時眾人回到府中,結果還沒坐定,外面便說,宮里頭的圣旨來了,眾人趕去迎,一個個匆匆忙忙,跌跌撞撞跪了一地人。
跪下后,就聽那宮中太監宣旨,追贈希錦的父親為子爵,加贈為承德郎,修理墓院,遣致祭,子孫世襲;并盛贊希錦母親貞范維風,追贈誥命孺人,加贈為太安人,令所司擇日準禮冊封。
希錦聽這話,自是喜出外。
其實自從坐在了這皇太孫妃的位置,也了解過,按照規矩,以后如果能登上皇后之位,的父母都可以追贈爵位誥命的,但是并沒想到,家現在就已經把這榮耀給了自己父母。
當然也明白,家這麼做,其實也是一種褒獎和昭示,讓那什麼九皇子之流再不可有異心了。
當下希錦謝恩,現在是滿心激,寵若驚,跪得心甘愿。
而那圣旨接下來又提及寧氏一族,在一番溢之詞后,賜寧家匾,同時對寧家諸人各有金銀等的賞賜。
寧家眾人那簡直是喜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一個個趴伏跪地,高聲喊著謝恩,聲音激得都開始變調了。
待到希錦接過那圣旨,宮中太監走了,各樣賞賜都陸續搬來了,寧家眾人各自有份,一個個欣喜若狂,聚在一起瞧稀罕。
希錦想起自己父母的追贈,心里別樣滋味,喜歡得很。
有了這樣的追贈,寧家在,自己父母便會永遠后代香火了。
***********
在得了這賞賜后,寧家諸人一個個喜笑開,見到希錦,那真是言必稱娘娘,口必說福氣,同樣的話說了一百遍,希錦其實聽著也有些膩,不過好在過一段們就回去了。
希鈺不想回去,于是說了父母,干脆留在燕京城開鋪子做些買賣。
希錦聽著這個,難免有些疑,覺得希鈺必然是有些打算的,但是也就隨。
這個堂妹總覺得怪怪的,但念著一個親緣,且也沒太得罪自己,就隨吧,萬一真敢鬧騰什麼,死也是容易得很。
寧家的人過來時,掌柜也跟著過來,希錦便安排掌柜開始打理店鋪,準備開張,店鋪要開兩個,一個是專門做外國生意,一個是專門做綢的。
這店鋪自然不能以希錦這皇太孫妃的名義開,所以只能暫時掛在掌柜名下,由掌柜出面,掌柜來打理,適當給掌柜分量的紅,希錦拿一個大頭。
對此掌柜自然是恩戴德,盡心盡力要把這買賣做好。
希錦詳細和掌柜聊了一番,倒是滿意,想著讓他持吧,這種事自己也懶得多想,只需要把握好大脈絡就是了。
這時候,又傳來好消息,這次的大試終于放榜了,寧四郎和霍二郎都中了,要去參加殿試,這對眾人來說自然是天大好消息。
霍二郎也就罷了,寧四郎這可是自己本家的郎君,若進殿試,怎麼也都是宗耀祖了。
而寧四郎進了殿試,這自然也引起不人的奉承,現在希錦為皇太孫妃,份尊貴,家那里擺明了要提拔娘家的,的娘家兄弟又進了殿試,這必是前途無量。
可以說,人家閉著眼參加殿試,家都會給個面子,總不至于名次太差的。
寧四郎也激得兩眼放,又覺得心里穩妥,覺得有人罩著,或許是因為這心思,接下來他去參加殿試,倒是狀態極好,比起其他學子來,雖才學稍遜幾分,可竟是頗為沉穩,以至于家當眾夸他有“大將之風”。
殿試很快放榜了,霍二郎竟考中了頭甲第三名,為探花郎,至于寧四郎,忝列三甲一百二十七名。
這已經足夠宗耀祖了!
一百二十七名,雖只是一百二十七名,但無論如何,他考中了,進士了!
寧四郎其實早有預料,一則自己表現還算沉穩,二則明顯家那里是要提拔皇太孫妃母族的,但如今竟考中了,他還是激,激得眼睛都直了,差點說不出話來。
接下來,一切就跟做夢一樣,寧四郎被委以重任,還被拎到了前,陪著蹴鞠等,至于寧家其他兒郎,也陸續開始被提拔。
燕京城人都知道,這寧家如今是要發達了,只要皇太孫順利繼位,假以時日,寧家必是燕京城新貴,于是各家勛貴都紛紛投來拜帖,寧家一下子了香餑餑。
但是對此景,希錦看著,卻是不安,寧家人口眾多,如今突然涌來,防不勝防,只怕是鬧出什麼子。
好在這時候族長也來信了,提及家中種種,汝城基業,最后族中諸人到底是回去,只留了寧家幾位郎君在皇城幫襯著,于是皇太孫府這才算清凈下來。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