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大唐山海行 第691章,元君三願

《大唐山海行》第691章,元君三願

江朔聞言一呆,終於抑不住好奇,道:「好,我就隨你去看看。」

正在此時,忽然聽人聲嘈雜,閣邏道:「不好!尹子奇把邑君的護衛引來了。」

江朔通過此前閣邏與尹子奇、眾邑君的話語,知道同來的護衛有上百人,尹子奇並非是殺了所有人才進府的,而是邑君們的護衛殺死了忠於閣邏的護衛。

閣邏在山殺了所有邑君,外面的護衛並不知道,此刻尹子奇出告訴他們形,那些護衛自然不會善罷甘休,正在蜂擁進來找閣邏尋仇。

柳汲一指上面被江朔開的道:「快,走上面!」

口距地不足兩丈,眾人皆負武功,雖然不像江朔可以一躍而上,各施其能,卻也不難攀上巖壁。

眾人才上巖壁,就見近百名南詔武士衝進石廳,見了滿地的邑君,不暴跳如雷,向巖壁這裏衝來,若他們爬上巖壁不免又要一番大戰,死傷必然慘重,江朔不遠再添死傷,隨手一拍巖壁,石塊墜下,堵死了這個小

柳汲道:「趁他們上不來我們快走,小元君你認得路,頭前帶路。」

柳汲與上代南詔國主皮邏閣同輩,因此稱閣邏為小元君,這樣稱呼十分不敬,但閣邏也不以為忤,果然頭前帶路,也不管那些被江朔點到的北人,一路走去,地面越來越,甚至可以覺到空氣中的氣越來越大,走

不到里許,便聽到隆隆水聲,前方水幕如簾,竟是一瀑布的背面。

眾人在閣邏的帶領下穿瀑而過,見是一不大的水潭,回瀑布,卻是從峰上掛下的一道白練。

段儉魏道:「原來是仙鶴塘,沒想到這道瀑布後面居然別有天。」

Advertisement

閣邏道:「這個還是孤與段郎時發現的,我們那時懶不想練功習字,就在中一躲個半日,你可還記得麼?」

段儉魏叉手道:「怎不記得,倏忽半生,已有二十幾年未進此了,只是沒想到會和彼相通。」

閣邏道:「我時一日在中遊玩耍,意外地聽到父王說話的聲音,原來他和邑君聚會的石廳就在我們發現的山背後,過石罅不但可以聽到,還能看到。」

方才的廳是南詔國君與邑君謀儀事之所,難怪閣邏在此設李將軍冠冢會另眾邑君如此憤怒。

段儉魏意外道:「原來元君早就知道這兩個相通?難怪後來元君就很來這裏了,我還道是你終於要安心修習了……」

閣邏道:「段郎你別怪我不告訴你,此背後石廳中事多涉機,不讓你與聞也是為你全族好。」

聽了閣邏之言,段儉魏默然,皮邏閣一世雄主,若他知道有人聽,親子閣邏或許還不過是一番訓斥,段儉魏一個外臣,只怕當時就有殺之禍。

其實閣邏不讓段儉魏來,自己可沒來,也是在

中,他聽到皮邏閣與邑君的矛盾、爭執,知道南詔國主的權力遠不如漢人皇帝,烏蠻各族挾制,其志不得展,他心中早就埋下了早晚要盡滅邑君,執掌實權的想法,從石罅后佈置弓弩手的想法也是十幾年前就有的了。

相連的石罅原本並不多,後來閣邏遣親信開鑿多年,才將石罅增加到十幾條,在看來不過是狹窄的石罅,在另一邊卻是藏兵一般的弩手位,可以無死角地瞄準所有人。

今日之事閣邏可說已經準備了十幾年的時間,只是一直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罷了,這些話閣邏當然不能對任何人說,包括段儉魏。

Advertisement

閣邏道:「只是沒想到燕軍能知道這,其間人滲之深,實令人生畏。」

江朔心道:你自己心機深沉,若論令人生畏,可也不遑多讓。

柳汲道:「既然燕軍知道這個口,我們當速速離去,免得尹子奇帶人又兜回來。」

閣邏道:「大匠所言極是,諸位隨孤去將軍。」

眾人皆是一愣,別說江朔,連柳汲、段儉魏也是面面相覷,不知將軍在哪裏。

段儉魏當前領路,眾人跟著他鑽山中,這道山崗被稱為「斜峰」,斜峰乃蒼山十九峰最南一峰,由於其西南再無高山,夕西照之際,整個山峰南麓一片燦然,故有「斜勝景」之稱。

眾人在山中耽了這麼長時間,此

刻正是夕時分,一路向山中走去,遠遠見金的峰巒,果然是好景緻,可惜眾人心中沉重,各懷心事,沒無暇觀景。

黃昏時分,到了一榕樹林,四周皆是盤錯節的大榕樹,幾乎無法通過,好不容易鑽過榕樹的屏障,竟是好大一片空地,地上廣布營壘,竟是一不小的兵營。

閣邏道:」此地是我藏兵之所,原本是堅守太和城最後的生力軍,不想李將軍墜河亡之後,唐軍迅速潰敗,並沒有用到這支軍隊。」

段儉魏疑道:「元君藏兵於此,一旦用兵之際,穿林過澗,到達太和城殊為不易,似乎有違兵法。」

閣邏笑道:「我既說是將軍,自然指的不是這塊平地。」

眾人走進兵營,有人上前叉手行禮,這些人的服,軍械,軍中禮儀都與唐軍相類似,看來是閣邏仿照唐軍所建立的銳部隊。

閣邏對一都尉模樣的軍耳語幾句,那人叉手低聲唱喏離開了,閣邏並沒有解釋他此人做什麼去,只領著眾人向一株大榕樹走去,榕樹可孤木林,這株榕樹高逾十丈,樹冠所覆蓋的區域需以畝計,越是走近越覺巨大,彷彿一座小城相仿。

Advertisement

南詔軍隊的瞭哨塔就建在這株榕樹上,既高大又節省木料,閣邏卻不往上看,帶著他們徑直走到樹下,鑽榕樹高大的板和氣鬚之間,樹下已是一片昏暗,有武士手持火炬

照明在前引路。

如牆,鬚如帳,眾人彷彿鑽了迷宮之中,卻有越來越多的武士加護衛的行列,簇擁著閣邏前進。這些武士人數雖多,從腳步聲來看,並無高手,江朔倒也不懼。

隨著火炬越走越低,眾人竟然不知不覺鑽了地下,原來這大榕樹下竟然是一個溶口,走進溶,除了尋常的石鍾石筍,更有無數壯的榕樹須鑽地層中,再貫穿底,扎大地。

須原本生得極,如今卻被人砍斫出一條寬闊的道路,眾人沿著大路行走,聽到四周有淙淙水聲,想來是一條地下暗河貫穿山腹,經億萬年的侵蝕才形了這樣大的地下溶,上面的榕樹也是因為吸飽了地下暗河的水,才會長的如此高大茂盛。

地下不辨方位,走了幾里地,地勢漸高,出一塊乾燥的平地,閣邏道:「這就是將軍了。」他指著另一邊黑黢黢的隧道:「那邊道路可直山腳下,此地恰在山腹與山腳之間,地勢平闊乾燥,正適合居中調兵遣將的,為了抵抗唐軍,孤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準備進山做這地下大王了。」

此言一出,簇擁著閣邏的眾軍士皆鬨笑起來,現在看來閣邏所做的準備似乎是杞人憂天,段儉魏卻知道李宓率大軍攻南詔腹地時形式有多麼危急,他向閣邏叉手道:「元君深謀遠慮,實是大蒙社稷之福。」

閣邏擺手道:「大蒙國也好,贊普鍾也罷,不過是為了存國,誆騙吐蕃、大燕等勢力而已,我實願復歸大唐,做個雲南王足以。」他向旁一讓,對江朔道:「李將軍意外墜亡之後,我便將他的墳塋設在此,畢竟南詔李將軍的仇敵不,若設在明,怕有宵小之徒擾他的安寧。」

江朔見將軍中央立了一塊大石碑,上面卻沒有先前石廳中刻得那麼複雜,只有右上角刻了「李公宓之墓」幾個大字,其他文字一概沒有,墓碑中央空了好大一塊,頗不似唐代墓碑上刻墓誌的風格。

閣邏解釋道:「孤實在無法找到李將軍的骨,連他所用之都沒有,說是冠冢,其實名不副實,心想墓碑可不能再潦草了,要找個唐人大儒為將軍書寫墓誌方可,故而先留了個無字之碑。」

江朔點點頭,道:「元君,你帶我進此又是何意?南詔藏兵之,李將軍埋骨之所都是貴國機吧?」

閣邏鄭重一拜,道:「溯之,我知道你怎麼看孤,但孤所求從來不是做個好人,滅唐軍,殺邑君都是為了南詔國祚。而江主你的所作所為,稱得起一個俠字,我有三願,想託付江主。」

江朔警惕地問道:「是那三願?」

閣邏道:「其一,去劍南道尋李宓的後人,請他們送幾件李將軍隨到南詔,冠冢方為真冢,我可以日夜祭拜。」

江朔心道

「假仁假義」,面上卻不,閣邏又道:「其二,是覓一大儒,為李將軍寫一篇墓誌。」

江朔仍然不作聲,閣邏道:「第三麼,就是設法替我傳遞求和之意,能得唐皇聖人垂憐,使南詔復歸大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