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論功行賞
日子轉眼便到了八月中旬,明惠太子在天下百姓的期盼下,終於正式舉行了登基大典。
遲來了三十二年的皇位,終究還是坐上了,不過趙明惠上位后,倒是半點兒都沒幹皇帝該乾的事。
朝事政務什麼的,一律還是由恭王理著。
他繼位后只幹了兩件事。
一,寫聖旨還了百里靖清白,並追封百里靖為正一品天策大將軍。
二,將恭王過繼到自己膝下,於重這一日,禪位與恭王。
兩個月,兩位皇帝先後登基。
恭王登基后,號為宣和。
宣和帝相繼冊封自己的妻子為皇后,冊封長子趙思轍為太子,冊封次子趙思瑞為齊王。
接下來,冊封薛貴妃為太后,並命人儘快為其修葺空置多年的寧壽宮。
顧統領的心愿,到底是實現了。
冊封謝韞之為鎮國公,如此說來,謝韞之離侯府後,又單獨得到了一個勛貴頭銜。
有別於將軍頭銜只能減階制承襲,比如本人為一品,子繼承則降為二品,孫繼承便是三品,之後就沒了。
宣和帝給謝韞之賜的鎮國公爵位為世襲罔替,無需遞減承襲,是實打實的好。
謝韞之當鎮國公,所有人都不意外,但眾人十分意外的是,沈知節那個大佞臣,憑什麼也被冊封為侯爺?
作為先帝的走狗,他不是應該被弔死在城樓上嗎?
百姓們紛紛出謀劃策,徵集理沈知節這個臣的酷刑,好他不得好死才是。
什麼凌遲,斬腰,車裂,一個比一個恐怖,嚇死個人了。
沈知節:「……」瑟瑟發抖。
好在宣和帝還是比較的一個人,發現沈大人被百姓罵得這麼慘,便發告示挽了挽沈知節的名聲。
好天下人知曉,沈大人其實不壞。
這時候大家才知曉,原來沈大人不是佞臣啊,只是在曹營心在漢。
沈大人為了撥反正,自毀名聲潛伏在狗皇帝邊,算起來也是個出力良多的大功臣。
陞奉賞的有功之臣還有很多,例如軍師孟化鯉,職晉陞兩級。
南境之行上陣殺敵的故事也是廣為流傳,一時為家喻戶曉的大軍師,風無限。
又例如裴徹,升了忠武將軍,正四品,年紀輕輕至四品,到底是沾了謝韞之的,以後若還想再往上升,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以及西營趕來支援的那些將士們,哪怕不是每個人都陞,也得到了不實際的好。
廖將軍倒是不降也不升,準確地來說,宣和帝還沒騰出空來理會他。
廖將軍年事已高,經驗有餘而心力不足,佔著西營主將的位置,也不會再有什麼大作為,之後多半是平穩告老還鄉,將機會留給年輕人。
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新帝登基自己沒有出力,想繼續手握重兵不大實際,識趣點的話,就該自己告老還鄉,留個面。
宣和帝本封吳先生為國師,但吳先生拒絕了,稱自己還是喜歡閑雲野鶴的生活,不喜歡有。
既然如此,宣和帝也就未曾勉強他。
有賞便有罰,新帝上位后賞賜出去一大批爵位,自然也雷霆手段地收回了許多爵位。
那都是他還當王爺時就盯上的蛀蟲,只恨當時先帝護著,沒能力搖他們。
現在終於可以秋風掃落葉地清理了,自然不留面。
至於先帝留下的妃嬪,無子嗣者送回本家,先帝行惡,與妃子無關,宣和帝都給了們一道聖旨,特地令家人善待,或可再另尋夫婿,皆是自由。
有子嗣者在宮外另行安置,雖不如其他宗室過得好,也算保住一條命。
一時間宮門口來往的車輛絡繹不絕,都是心疼兒的人家,來接自家兒出宮。
至於這些出宮的子,若是還年輕也不愁再嫁,或者年紀大一點的,嫁給別人做填房也是有的。
倒是不會做妾,能當妃子的姑娘,家世都不錯,如果真遇不到好人家,寧願不嫁也就是了。
大啟的風氣也沒有苛刻到子不嫁就活不下去的地步,很多無子的寡婦不再嫁也是有的,只要手中有銀錢有宅子就行了。
關起門來過日子,便不會有什麼是非。
當年許清宜想過的就是這種日子,都打聽過了,完全行得通。
再加上謝韞之的名聲震懾,一個人也能過得好。
就是天算不如人算,最後差錯走上了另一條路。
當然了,若是手頭不寬裕,又沒有份就另說了,獨的子確實不好過。
到這裏,所有人都得到了應有結果,除了一個地方,那便是前太子府。
自從聽聞皇祖父駕崩那日起,趙淙毓便惶惶不可終日,每天都擔心自己會被死。
「母妃,我們不能留在太子府了,必須走。」趙淙毓毅然決定道。
他寧願放棄皇孫的份,也要茍活下去。
更何況,他皇祖父的名聲早就臭了爛了,父親的名聲……那就更不必說。
留著這個份,於他也無甚用,到頭只會害了自己。
「太子府到都是重兵把守,怎麼走?」太子妃嘆氣,如果可以的話,也想帶著兒子遠走高飛。
沒想到先帝竟然是那樣的人,原本太子妃還指著以後有機會東山再起,眼下兒子頂著狗皇帝嫡孫的名號,說出去不遭人唾棄都算好了,更何況東山再起。
這個問題把趙淙毓問住了,是啊,太子府被團團圍住,他們如何走得了?
太子妃雖這麼問,心中卻有些算,準備放一把火,燒了太子府,之後趁潛逃。
而逃出太子府只是第一步,之後要怎麼離開京城,還得從長計議,再好好想想才行。
敢這麼盤算,也是因為知曉太子府的一個,先帝對太子確實是好的,當初修建太子府時,挖了一條通道,通往外面。
這件事本來連太子妃都不得而知,是太子有次醉酒囈語,這才被聽了去。
也不敢讓太子知曉自己的發現,就一直暗暗藏在心中,沒想到今天倒是用上了。
看眼下的勢,新帝應該是不打算放過他們的,無非是賜一個暴斃而亡。
新帝是個面人,理應不會在新登基一個月賜死他們母子倆,所以他們還有些時間,可以緩緩準備細,逃向何,接應等等。
「不知道皇祖母在宮裏如何?」趙淙毓憂心喃喃,他好像也沒聽到置皇祖母的消息。
太子妃搖搖頭,皇后得罪的人太多,自然是活不的了。
「淙毓,若是我們此次僥倖能逃出去,便姓埋名,再也不回來了。」太子妃看著趙淙毓,嚴肅鄭重地道:「你要徹底忘了自己是皇孫的份,別想著還有什麼東山再起的可能。」
趙淙毓一愣,聽母妃的語氣,好像篤定他們一定能出去似的。
「答應母妃。」太子妃捧著趙淙毓的臉龐,十六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男人的稜角:「母妃只想你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娶妻生子,過完一生。」
皇家份,就是個夢幻泡影,令人整日提心弔膽,如履薄冰。
「母妃……」趙淙毓眼神閃躲,心裏還是憋著一惡氣,憑什麼曾經是自己小跟班的趙思睿,就能風風地當王爺?
皇位本來就是搶來搶去的,王敗寇,份有污又算得了什麼?
只要有機會,他便還是不想放棄。
但又不希母妃擔心,便點頭答應:「好的,我答應您,只要能逃出去便姓埋名過日子,再也不回京城了。」
太子妃欣地笑笑。
——分割線——
已經回到老家的霽妘:提前祝大家中秋快樂哇!
文文又一個大劇過去了,催完結大軍依舊浩浩。
盤了盤大綱,還有最後一個劇(大概二十萬字?)然後再更一些番外,就能完結束了。
大家繼續堅持堅持,陪我走到最後,不要放棄呀!
前世,李謙肖想了當朝太後薑憲一輩子。今生,李謙卻覺得千裡相思不如軟玉在懷,把嘉南郡主薑憲先搶了再說……PS:重要的事說三遍。這是女主重生文,這是女主重生文,這是女主重生文。
尹湄剛到京城時,做了一場噩夢。夢中她被太子看上,陰鷙殘忍的太子將她當做玩物,她不堪折辱自盡而亡。眼看夢境一一實現,尹湄拼盡全力自救。★一場春日宴,宴中哥哥設局,將她獻給太子。尹湄記起這日來了不少權貴,包括首輔大人和瑞王。首輔大人沈云疏雖是新貴權臣,可傳聞他心狠手辣不近女色,恐怕難以依仗。瑞王溫和有禮寬以待人,是個不錯的選擇。尹湄好不容易尋到瑞王,可藥性忽然發作,她誤打誤撞跌進了一個人懷里。他松形鶴骨,身量頗高,單手桎住她宛如鐵索,“姑娘身子有異,可需幫忙。”“謝,謝謝大人,您真是良善之人。”“……”等到她醒來,看著身邊躺著那位朝中如日中天的權臣沈云疏,哭紅了眼,“不是這麼幫……”不是不近女色嗎?★新任首輔沈云疏在官場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心思深沉,人人畏之,卻討好無門,不知其所好。無人知曉他已重活一世。他仍記得上一世,太子邀他入府觀看“美景”,見尹家那位雪膚花貌的美人被太子鎖在金子鑄成的床上,滿身血痕、雙眸無光。待他終于手刃太子大權在握時,卻聽聞她自盡于東宮,香消玉殞。這一世,他顧不得什麼禮法人倫,在她身邊織了一張大網,只靜待她掉入陷阱。心機白切黑深情首輔X嬌軟可愛有點遲鈍的求生欲美人
林紈前世的夫君顧粲,是她少時愛慕之人,顧粲雖待她極好,卻不愛她。 上一世,顧家生變,顧粲從矜貴世子淪爲階下囚。林紈耗其所能,保下顧粲之命,自己卻落得個香消玉殞的下場。 雪地被鮮血暈染一片,顧粲抱着沒了氣息的她雙目泛紅:“我並非無心,若有來生,我定要重娶你爲妻。” 重生後,林紈身爲平遠軍侯最寵愛的嫡長孫女,又是及榮華於一身的當朝翁主,爲自己定下了兩個目標—— 一是:再不要把一手好牌打爛。 二是:不要與前世之夫顧粲有任何牽扯。 卻沒成想,在帝都一衆貴女心中,容止若神祇的鎮北世子顧粲,竟又成了她的枕邊人,要用一生護她安穩無虞。 * 前世不屑沾染權術,不願涉入朝堂紛爭的顧粲,卻成了帝都人人怖畏的玉面閻羅。 年紀尚輕便成了當朝最有權勢的重臣,又是曾權傾朝野的鎮北王的唯一嫡子。 帝都諸人皆知的是,這位狠辣鐵面的鎮北世子,其實是個愛妻如命的情種。 小劇場: 大婚之夜,嬿婉及良時,那個陰鬱淡漠到有些面癱的男人將林紈擁入了懷中。 林紈覺出那人醉的不輕,正欲掙脫其懷時,顧粲卻突然輕聲低喃:“紈紈,爲夫該怎樣愛你?”
【黑蓮花美人郡主&陰鷙狠厲攝政王】[雙強+甜撩+雙潔+虐渣]知弦是南詔國三皇子身邊最鋒利的刀刃,為他除盡奪嫡路上的絆腳石,卻在他被立太子的那日,命喪黃泉。“知弦,要怪就怪你知道的太多了。”軒轅珩擦了擦匕首上的鮮血,漫不經心地冷笑著。——天公作美,她竟重生為北堯國清儀郡主薑雲曦,身份尊貴,才貌雙絕,更有父母兄長無微不至的關愛。隻是,她雖武功還在,但是外人看來卻隻是一個病弱美人,要想複仇,必須找一個位高權重的幫手。中秋盛宴,薑雲曦美眸輕抬,那位手段狠厲的攝政王殿下手握虎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倒是不錯的人選。不近女色,陰鷙暴戾又如何?美人計一用,他照樣上鉤了。——某夜,傳言中清心寡欲的攝政王殿下悄然闖入薑雲曦閨閣,扣著她的腰肢將人抵在床間,溫熱的呼吸鋪灑開來。“你很怕我?”“是殿下太兇了。”薑雲曦醞釀好淚水,聲音嬌得緊。“哪兒兇了,嗯?”蕭瑾熠咬牙切齒地開口。他明明對她溫柔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