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軍中令旗
劉赫一笑置之,可不會因此得意,他有自知之明,自己這次打賭能贏,靠的全是前世所學的歷史知識而已。他從腰間把所配的滄溟劍取下,遞給崔鈞。如今的滄溟劍已和最初鑄造出來時大不相同了,劍柄也是心打造的,一頭睚眥張著大,將那劍銳利的劍“吐”了出來。
“崔兄雖然賭約是輸了,不過日後既然是自己人了,那防利還是要有的,這把滄溟劍,就當是借給崔兄用的,日後若是尋得更趁手的利,崔兄再還我不遲。”
劉赫知道崔鈞這樣的人,重視承諾,如果說給他,那他決計不會收,所以才想了這麼個說辭。
“是啊崔兄,以後我們所做之事,只會越來越危險,崔兄帶著這滄溟劍,也好做防之用。”
張勇也幫忙勸著。
見幾人把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崔鈞也實在找不出其他理由矯下去,他站起,鄭重接過滄溟劍。
“主公如此厚,崔鈞必以死相報!”
見他直接改口“主公”了,劉赫剛一開始還真的有些不適應。
“叮,系統提示,宿主收服歷史名人崔鈞,崔鈞巔峰屬中,統帥、智力、政治都超過80點,宿主得到獎勵積分點。”
“叮,系統提示,宿主完任務:收服一個歷史原本有名的文臣,得到獎勵積分60點,任意可分配智力提升1點,且該文臣原巔峰智力達到90,額外獎勵積分30點,共獎勵積分90點。”
崔鈞來投,任務也完了,可謂雙喜臨門,劉赫高興得合不攏。
不過一個縣城,職位有限,大多數職位依然被城中幾大家族的人把持著,所以劉赫也一時間騰不出合適的位置給崔鈞,隻得讓他做自己一個隨軍軍師。
崔鈞對此倒是無所謂,他出高門第,來此投奔本來也不是為了功名,隻為一個志同道合。
比起職位,崔鈞更在意的,卻是劉赫在接風宴上對他提及的“不出五日,張角必有所”這句話。
他已經深信張角即將起事,就算不是五日之,只怕時間也不會太久,而並州就在冀州隔壁,只要冀州一起事,用不了多久就會波及此地。
所以第二日一早,他就請求劉赫帶他參觀軍容去了。
花費了一整個上午的時間,劉赫帶著崔鈞,把縣城裡以及黃水鄉這兩的練都參觀了一遍,然後在鄉裡跟關羽等人一同用飯。
關羽,朱燁和葉祥,昨天夜間也被劉赫到城中給崔鈞接風,所以已經知道了他為安民軍軍師的事,因此早上練看到他和劉赫出現,並不驚訝。
這段時間練更,上午列隊練,下午士兵之間進行格鬥、對戰等訓練,用過午飯之後,休息了半個時辰,劉赫等人就又帶著士兵們出現在了練兵的山谷之中。
劉赫等五人坐在旁邊的巨石之上,觀看著士兵們進行對戰演練。
關羽似乎對自己訓練的部隊有些自信,問道:“不知軍師以為我們安民軍軍容如何?”
劉赫等人也期待地看著崔鈞,顯然想聽聽這位軍師的建議,他所見過的軍隊自然比自己等人要多得多,自小學習也常有讀兵書,必有一些見解。
崔鈞忽笑答:“我觀安民軍軍容嚴整,士氣昂揚,軍械齊備,雖然不如京城軍,不過比起我所知道的眾多郡、縣之兵,已經強出許多了。”
得到他如此褒獎,眾人也是欣喜。
劉赫問道:“不知我軍還有何可以彌補之?”
崔鈞微微沉思後答道:“恩……確實有一事尚需改進。”“哦?願聞其詳。”
“我軍如今軍令傳達,依然是靠傳令兵跑軍隊之中,向各什長、伍長傳遞,對於目前三千人規模的軍隊而言,如此行軍傳令卻也沒有問題,可是日後若是繼續發展壯大,卻是不行了。”
眾人疑道:“那要如何改善?”
崔鈞站起:“軍隊人數一多,駐扎也好,出兵也罷,輒綿延數十裡,靠言語傳話,如何能有效率?唯有靠令旗!”
劉赫眼前一亮:“對啊,令旗,我之前怎麼沒想到呢!”
這東西他前世看電視的時候也經常見到,不過並沒有特別在意,如今崔鈞這麼一說,他才想起來這件看起來很平凡的東西,對於大部隊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關羽等人卻是不太清楚,崔鈞見他們面有疑之,便耐心解釋。
“行軍之時,主將居中,傳達軍令,而這個軍令就需要由令旗兵站於高臺,舉起令旗傳達到四方,不同的的令旗,就代表不同的軍令,另外,再配合擊鼓、鳴金等聲音,結合起來,形進、退、集、散等不同的軍令。”
崔鈞又隨地撿起一些樹枝,石頭進行簡單的演示,關羽等人便基本明白過來。
“原來治軍、帶兵,還有這麼多門道講究,以前我等太過自信了些,日後還要向軍師多多討教才是啊。”
劉赫算了算時間:“咱們得盡快將這一套方法貫徹下去,否則的話,一來影響之後的戰鬥,二來到時候若是吸收了大量俘虜、流民,軍容擴大,那訓練起來可就費勁大了。”
“主公所言不錯,不過好在目前咱們軍隊人數並不算多,這套方法也不複雜,今日將令旗、軍鼓等備齊,明日開始練,用不了三五日,就可以讓全軍上下識了。”
“嗯,軍師所言不錯,此事就給我去辦了,半日之必定備齊!”
關羽自告勇,劉赫也覺得沒什麼問題,便同意了。
崔鈞把所需要的這些東西的況,向關羽做了個待,關羽便騎上自己那赤煙絕影馬飛馳而去了。
這赤煙絕影到底是絕世神駒,哪怕尚未年,也可以托著關羽這沉重的軀,健步如飛百裡而不氣。
或許是到崔鈞這個新建議的鼓舞,幾人一時間都紛紛提出了自己對改良軍製的一些想法。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最後總算梳理出了幾個像模像樣的建議,決定回城跟程良、張勇商議決定之後就普及到全軍。
之後劉赫又去陪黑王玩耍了一會兒,一直到夜幕降臨,在鄉裡用過晚飯之後,劉赫才和崔鈞驅馬回城。
剛剛回到縣府,得到消息的張勇就趕迎了過來,而程良尚有軍務沒忙完,所以就沒有過來。
“大哥,軍師,有重要軍!”
二人馬上神肅然,跟張勇來到了正廳中。
(本章完)
「歷史爽文」熬了個夜,李寬回到了大唐,成爲李世民的二兒子楚王李寬。他曾是長安城四害之首,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他是世家的眼中釘,又是勳貴的最佳合作伙伴。他是商人眼中的財神爺,也是匠人眼中的救世主。他是農業發展的助推劑,是科學技術的奠基者。他是番邦屬國的噩夢,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功臣。……且看李寬在“全才系統”的助力下,帶著大唐百姓走向奔小康的生活。
景曆115年,天下紛亂,三國鼎立。昏迷三年了的壽王世子葉灼在這一天睜開了眼睛...葉灼本隻想安安靜靜的當一條鹹魚,做一個聲色犬馬的紈絝,可奈何,人太優秀了,到哪裡都會發光。且看葉灼如何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條隻屬於他的賢王之路!
原本,他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逍遙王爺。但是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既然你們不讓老子有逍遙日子,那就都別過了!於是乎,劉登憤然而起,親自提出,並把這個口號,宣告萬方: 普天之下,莫非漢土;率土之濱,莫非漢臣。有蠻夷不服大漢王化者,雖遠必誅!什麼叫王化?王化就是,我大漢天軍所到之處,即是我大漢國土!
李峰穿越了,來到了大唐貞觀年間,不過身懷系統,還在長安坐擁一個小酒館的他卻絲毫不慌!「什麼?你讓我評價玄武門之變?老李,你竟然敢妄議朝政!」「老李,老房,老孫,還有那個老程是吧?我說的這個土豆沒騙你們吧,真的可以畝產千斤!」「來來來,嘗嘗我這小酒館新推出的火鍋!不好吃不收錢!」……就這樣,開著小酒館的李峰,卻奇怪的發現,自己除了在小酒館裡面和幾個大叔級別的商人裝逼,也沒幹啥啊,怎麼成就點唰唰的漲呢?
紀煬一覺醒來,穿到偏遠之地的七品芝麻官小知縣身上。腦子清醒后才知道,自己這個小官也是原身捐官捐來的,京城一堆狐朋狗友人等著他出糗灰溜溜回京城。可紀煬看看手里的官印,再看看外面擊鼓鳴冤的窮苦百姓。其實這官也不是不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