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就此在徑山寺落腳。書趣樓()
他落腳後,就帶了手下群妖修葺寺廟。
王崇倒也頗懷念,青泥山石府的兩位府主黎東山,黎西壁,他們縱的山嶽巨猿,能縱土石,化石如泥,又能令泥漿化為石頭,修築房舍,再也便利不過。
隻是當初在碧波失散後,他也再沒見著青霄子那些人。
好在王崇手下的妖怪,個個都是幹活的力,就算鷹妖老酒和胡三元,這等不以力氣見長的妖怪,也抵得上五六個尋常的壯漢。
他們和觀真和尚忙活了數日,倒也修葺了兩座房舍,一座觀真和尚居住,一座王崇住了。剩下那些妖怪,各自在附近尋了山,鷹妖老酒一時興起,還佔了一座鳥巢,也就算是安頓了下來。
山上並無多用度,所以安頓齊整,觀真和尚就想著去山下化緣。
王崇卻想閉關修行,就把鷹妖老酒和胡三元打發了,去跟「觀真師伯」下山。
觀真和尚也無可奈何,他雖然忝為師兄,卻管束不得王崇,畢竟這位「觀羽小僧」,纔是徑山寺主持,就一個人帶了兩個師侄兒下山去了
觀真和尚離開數日後,王崇再一次把元劍訣修。
元劍宛如赤鱗大龍,夭矯靈,飛舞九空,王崇的心,亦是有些激。
他已經非是修道的初哥,也約略明白,劍訣和道法之分。
最上古的時候,幾乎所有修行之士,都是修行神法,神法為天!隻是神法淵深奧妙,艱難修,又極重脈,沒有天賦脈,往往就不得修行,這纔有鍊氣士崛起。
古修士以鍊氣士為號,專修氣法,待得兩晉唐宋,氣法雖然愈發興盛,但卻從專修己,改為了爭鬥的手段。
原因無他,氣法雖然不須天賦脈,也比神法容易修行,但進境緩慢,輒數以千年記,遠不如兩漢時道門出現的天罡法,亦被稱作丹法,進境迅速。
元劍訣和小無相劍訣都是氣法,若是以此法門修行,天罡以下還好說,但天罡境以上,進境就極其緩慢,輒以千年為計。
天罡法雖然修行進境,遠超氣法,亦有缺陷,修為低微之時,幾乎沒有降魔衛道的手段。
故而如今玄門修士,都是氣法道法並修,一求長生,一為鬥法。
王崇所學的諸般法門,隻有七二鍊形,纔是正宗的道法。
他若是像尋常玄門修士,道氣二法並修,就不會是純粹的元劍氣,而是七二鍊形真氣和元真氣並存。若是再修鍊一門小無相劍訣,就會三道真氣並存,還多一道小無相劍氣。
三道真氣並存,自然比不得一道真氣純,也不及一道真氣渾厚。
似乎王崇這樣,乃是天地間的異數,玄門之中的奇葩。
元劍騰空飛舞,王崇的一縷氣機,亦隨著這口飛劍,飛騰變化,意識似乎離了軀,附在了這口仙家飛劍之上。
元劍和他氣機,生出種種玄妙。
「一氣氤氳純意,點破妄執換凡仙!」
王崇潛運元劍訣,一道劍意徘徊,層層拔升,忽然突破至另外一層境界,天地元氣汐,驟然濃烈!
眼前五繽紛,飛雷火馬,妖魔頭,紛至遝來……
天地元氣汐中,世界非有上下,而是分了無數的層次,從鍊氣至胎元,隻接的最淺一層,隻有胎元大,才能應到更深層次。
王崇也知道,眼前這些亦是妄境,亦是真實。
凡俗之人,應不到域外魔頭,虛空生靈,域外魔頭,虛空生靈亦不知凡俗存在,便是因為,有無數層次的天地元氣阻隔。
修行之人,一旦打破了天地元氣,應到更高層次,等若貫穿了兩個世界,就能通虛空生靈,其中有些虛空生靈並不兇惡,但也有兇狠魔頭。
胎元境始終還差了一層,故而最後一層境界,名為——破妄!
一旦打破這一層限製,妄境就轉為真實!
王崇並不猶豫,一聲清喝,劍意貫穿了更高層次的天地元氣。
有兩個魔頭,早就伺候在側,疾撲上來。
王崇更不猶豫,元劍意發,斬了兩個魔頭,真氣沉落,退出了這一層天地元氣汐,那些虛空生靈,域外魔頭,盡皆不見。
在這等虛空生靈,域外魔頭的應裡,王崇也是再無影蹤。
把所有劍意收回,元劍應如斯,亦飛落下來,化為一枚赤紅的鐲子,掛在年的手腕上。
王崇有而發,藉助元劍訣,斬破虛妄,突破了胎元境的最後一重境界。
王崇胎元大,真氣如沸,鼓盪不休,真氣每一轉,就增厚一分,經脈鼓盪,直脹破,一時間竟然難以遏止。
他心頭清明至極,知道這是真氣暴走,火焚之兆。
元真氣至至剛,至至純,突破境界之時,真氣蛻變,有此之兆,並不奇怪。
若是有師父護持,甚至可以藉助真氣突破的契機,直天罡。這也是峨眉最天才的弟子,為何修道數月,就能踏天罡的緣由。
王崇可沒有師父護持,令蘇爾還在毒龍寺潛修,也不以為自己的徒兒,修行進步會有如此之快。
沒有師門長輩護持的況下,王崇冒然突破天罡,就隻有一個下場,就是被蜂擁而來的魔頭,吞噬個乾乾淨淨,落得個兩枯,神散道消。
隻是此時真氣如沸,越是製,就越是難以控製,按照正常況,若不是藉此機會突破,就要把這真氣消耗,王崇卻沒有如此做,他直接把這如烈如焚的元真氣,送了天地之竅。
隻是須臾,一天地之竅就被灌注滿溢,王崇的經脈,兀自源源不絕的生出純之氣,他亦不驚慌,轉而送第二天地之竅。
待得第三天地之竅,也被元真氣灌滿,他再無半分真氣,雖然經脈仍舊縷縷,生出純之氣,卻已經潛力垂盡。
踏破妄之境,王崇的功力暴增了幾近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