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唐朝貴公子 第六百一十六章:花錢如流水

《唐朝貴公子》第六百一十六章:花錢如流水

(4, 0);

  李承乾這一次算是得了李世民的鼓勵。

  實際上,歷朝歷代的太子,智商都不會太低。

  哪怕李承乾也絕不是例外。

  只不過絕大多數的太子,不敢輕易表自己的想法,害怕想法太多,而引發宮中的懷疑而已。

  而上了李世民這樣的皇帝,就更麻煩了。

  因為李世民文武雙全,本就有著尋常人所沒有的才華!

  一個這樣的天子,眼高於頂,而像李承乾這樣的太子,但凡提出任何一點自己的想法,只會讓李世民覺得可笑。

  用後世的話來說,大抵就是,你這都沒有長齊的傢伙……  (請記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現在難得有了機會,李承乾先和陳正泰眉弄眼。

  陳正泰卻一副榮辱不驚的模樣,目不斜視。

  李承乾討了個沒趣,便只好咳嗽一聲,對李世民道:「我大唐對天下,未歸服王化者,歷來採取羈縻之策,而今西域和大食、波斯諸國紛紛來朝,若只是進行朝貢,今日畏我大唐,便送來了貢品,到了明日卻又怠慢,這不是長久之道。因而兒臣以為,想要長久,便需羈縻。」

  李世民頷首點頭道:「如何羈縻呢?」

  「其一便是互市。」李承乾道:「互通有無,便讓彼此都有了好,大家各取所需,聯繫也就了。這一點,陳家在百濟國就有過先例。因為互市和通商,我大唐的商賈湧百濟,與百濟互通有無,這不但令我大唐的子民獲益匪淺,而那百濟國的唐商日益增多,他們組建商會,如今,也為我所用。」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道:「兒臣細細看過百濟國的商會,現如今,百濟的唐商,商會者有三百九十餘人!表面上,不過區區數百人,可是他們深百濟各州縣,不但源源不斷的從百濟牟利,可影響……也不只是百濟的朝廷,而是各州縣的長,甚至是其各鄉的世族,都或多或有所聯絡。」

Advertisement

  「父皇,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百濟上至其朝廷,下至他們的百姓,都因為這些通商的商賈,與我大唐不可分,甚至兒臣聽聞,朝廷所委派的監察使,在百濟說話的份量,未必能有商會的會長有用。因為秉承天子的意志,也未必能抵得上人的貪慾。」

  李世民似笑非笑,其實……當初他是在仁川停留過的,大致對於百濟國的現狀有不的了解。

  只是他沒想到,李承乾居然也關心過百濟國!

  李承乾說的話雖然有些誇張,可是和事實的出並不大。

  從前的時候,百濟不是沒有向中原王朝稱臣,可實際上,這種所謂的朝貢,意義並不大!

  百濟的朝貢,不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方上的遣唐使一年來一遭,便各自回家過自己的日子了。

  而現如今,卻是不一樣了,大唐甚至可以通過商會,直接影響到百濟國中一個縣一個鄉的問題,唐商的湧,也在百濟那兒出現了圍繞著這一個個唐商所組的利益群,一個商賈,往往都有合作的對象,在本地,有一定的人脈。甚至……孵化出了一個圍繞著唐商牟利的群

  就單以一個販賣大唐棉布的唐商為例,唐商將棉布運送到了百濟國,他便會在百濟國尋找合作的夥伴,每一個州,每一個縣,都有本地的世族和商人從他手裡拿貨,不商鋪,也依靠著這個唐商的棉布為生,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個唐商,決定了數百人的生計。

  而三百多個唐商的力量和他們的關係網,集合在了一起,就了百濟的商會,這種力量集合起來是極為驚人的,以至於商會的會長,可以直接和百濟國宰相和尚書級別的人直接洽商,直接決定某些政策的走向。

Advertisement

  如此一來,整個百濟國,其實已經和大唐不可分了,就算沒有水師,沒有監察使,倘若百濟王希切斷與大唐之間的聯絡。只怕這百濟國部,就要自己鬧出事來!

  這可是所謂的百萬漕工食所系,大家都要吃飯的問題啊。

  於是李世民點頭道:「互市……通商……這雖不是什麼真知灼見,卻也是勢在必行的。」

  「除此之外。」李承乾繼續道:「便是修路了,將鐵路修至大食去,沿途需經西域諸國以及波斯,這路一通,便是為了更好的互市!就算將來出了什麼子,大唐也可通過鐵路,及時的反應。因而,各國來使,等他們到了高昌,便需讓他們驗這鐵路了,一路讓他們坐鐵路前來,讓他們知曉了這鐵路的好,再來洽商這鐵路如何修,誰出錢,誰出地,如此一來,商貿的往來,方可切。我大唐對其的影響,方可增大。」(5,0);

  「這大食偏遠,若是商隊來一趟大唐,至需要數月的時間,可若是修通鐵路,大量的貨,也不過是半月時間,便可過境,這是以往無法想像的。」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讓陳家修通長安至的鐵路,這工程卻還遲遲沒有太大的進展呢,倒是修路去西域,你們兩個小子很熱心啊。」

  陳正泰就咳嗽一聲道:「陛下,和長安的鐵路,涉及到的是錢的問題,陛下不將錢拿出來,兒臣修什麼?」

  李世民就立馬擺擺手道:「不說這些,不說這些。」

  陳正泰心裡忍不住吐槽,他一直懷疑李世民是想要白嫖修鐵路的錢,反正他是打定主意了,錢不下來,工程隊是不開工的。

  李承乾此時又道:「路修了過去,商賈也跟了去,那麼其他的,便好辦了。兒臣以為,與其堅持無用的朝貢,倒不如得到實利。」

Advertisement

  李世民想了想道:「你說的不錯,看來太子還是很清醒的。朝廷教導天下人,要讓他們知禮法。可朝廷自己卻需有清醒的認識,若是一切都只務虛,就遲早要釀生大變啊!」

  李承乾得了誇獎,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而後道:「還有一件事,兒臣以為……也勢在必行。」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何事?」

  李承乾便道:「大唐與各國,尤其是西域各國,語言不通,文字也各有不同,就算路修通了,若是彼此習俗不同,難免會滋生矛盾,長此以往,這不是好事。所以兒臣以為,當召一些大儒以及讀書人,只各國教授我大唐的儒法,教人學習四書五經之道。」

  李世民笑了:「平日裡,你可不是這般,不是對書經一向嗤之以鼻嗎?」

  李承乾則是理直氣壯地道道:「這本來就不是兒臣學的學問,這學問,是教人恪守自己本分的,兒臣要學的,該當是經世之道。」

  李世民不住笑了笑,不置可否:「這些都是正泰教你的吧?」

  李承乾搖搖頭:「倒也不是,只是……和正泰呆的時間久了,耳濡目染,也慢慢的曉得了一些道理。」

  李世民頷首,顯得很高興,道:「你越來越像個太子的樣子了,很好。」

  說罷,李世民目一轉,對陳正泰道:「各國使節抵達之後,就你來負責接待吧,不要出什麼差錯。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待客有道,不要小氣了。」

  陳正泰乖乖點頭:「兒臣一定竭盡全力。」

  該說的話說的差不多了,李世民隨即便放二人告辭出去。

  等二人走了,李世民卻是坐在桌案前低著頭沉著,不說話。

  張千在一旁,倒是笑道:「陛下,太子殿下越來越有樣子了。」

  李世民淡淡道:「你也不看看他的父親是誰。」

  張千軀一震,立即道:「陛下文武雙全,教子有方,實在教人佩服。」

  李世民微微一笑:「說起來,這太子……看上去好像有些荒唐,可實際上……是心如明鏡啊,辦事也有章法,未來……若是克繼大統,只怕也是一個雄主。」

  張千就立馬道:「陛下千秋萬載,定能長命百歲,這些事……」

  李世民擺擺手道:「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朕也怕死,可是……怕又有何用呢?歷來多天子,哪一個不是忌諱死亡,可最終,又有誰能千秋萬載?人終會是有一死的,朕為天子,可也是一個人罷了。朕不奢求這個,朕只求……江山代有人才出即可。」

  李世民說著,便站了起來;「有時朕在想,朕可能已經老了,看著這些後輩,真是可畏啊,他們將來,可能做的比朕好。」

  張千笑了笑,想說什麼,卻還是閉上了口。

  這事兒……皇帝能說,但是別人是不可以說的。

  說了就是忌諱了。

  ………………

  次日,整個長安震了。

  無數的香客,早已將那大慈恩寺圍了個水泄不通,人們都想一睹玄奘和尚的風采。

  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在報導關於營救玄奘和尚的事跡,將這數十人如何夜襲大食王城,如何換人質的事,說的十分的傳奇。

  起初還有人覺得,這是否有些誇張了,等得知大食國居然派了使節前往長安,此時想不信都難了。

  前幾日,還被人嘲笑的太子,一下子……卻了再英武不過的人了。(5,0);

  如何當機立斷地派出死士。

  又如何運籌帷幄。

  只為了一個僧人,花費了半年功夫,心積慮,這是何等的氣魄和韜略啊。

  足足好幾天,幾乎所有的頭版,都在挖掘相關的訊息。

  更有不青壯,四都在打聽陳家死士的事,奔襲數千里,斬人首級,這是何其浪漫的事。

  而陳家……卻很安靜。

  東宮……似乎也沒什麼靜。

  這個時候……盡力的低調,乃是上上之策。

  陳正泰現在是滿心思都撲在了錢莊上,錢莊必須轉型,可是如何轉型,卻需深思慮。

  當然,其間是不了要見一見陳正雷這些死士的。

  九十多人,陳正泰一一和他們見禮,請他們坐下。

  不過這些死士,卻顯得很拘謹,他們都穿著軍大,看著和尋常的士兵沒有什麼不同。

  而與那些滿帶著朝氣的士兵唯一的不同之,就是他們都很安靜,沉默寡言,只是不經意的舉手投足之間,卻帶著殺氣。

  陳正泰則是打量著陳正雷道:「陛下和百們聽聞了你們的事跡,格外的欣賞,太子殿下也對你們極有興趣,現在吏部已是預備給你們封爵,你是帶頭的,想來一個縣公是不了的。當然……爵位是其次……重要的是,你們未來要發揮作用,因而……我想看看你對這一次行的看法。」

  陳正雷臉上依舊沒有什麼表,道:「殿下,此次行,表面上……似乎是靠大家行一致,才取得了勝果,可在我看來,真正決定勝負的,卻並非是那一炷香時間的行。勝利的關鍵,在於我們在手之前,已經清楚了大食人的虛實,了解了大食人的向,並且分析和制定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陳正泰微笑,想不到這個傢伙,還會拍馬屁呀。

  於是陳正泰道:「你的意思是……這都是本王的功勞?」

  陳正雷卻是搖搖頭:「卑下想要說的是,這樣的作戰,敗在於臺下的功夫,而不是一次行。卑下絕非是故意想要誇大這一點,實在是在行的過程中,若是稍有任何的訊息錯誤,都可能讓行隊陷最危險的境地。外間有許多的流言蜚語,都在誇獎我們行隊的厲害,倒好像將我們行隊,變了能上天地的神人一般。可卑下卻認為,此類行……報的分析和決策至關重要。這是卑下最直接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