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書房。
劉一璟,韓爌,何宗彥三名閣臣正閉目養神,暗自思索著皇帝的用意。
這是自朱由校登基以來,首次同時召見閣閣臣。
不多時,聽到書房外傳來了腳步聲,抬頭一,發現是朱由校帶著王安踏進了書房之中。
"臣等,見過皇上。"
三名閣閣臣,在首輔劉一璟的帶領下,向朱由校行禮。
"三位閣老,快快請起。"
朱由校裏一邊說,一邊親自將三人扶起。
"給閣老賜座。"
等到三人落座後,朱由校才返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不知皇爺召見,有何吩咐?"
下首的三人對視了一眼,率先由閣首輔劉一璟出聲問道。
朱由校斟酌了一下用詞,對著三人說道:"朕今日有一事想與三位閣老相商。"
聽到此話,三位大臣紛紛在心裏暗自點頭,起碼皇帝的態度很端正。
"年前,福王叔向朕上了折子,請求將鄭太妃接回福王府榮養。不知幾位閣老意下如何?"
話音剛落,三人之中的何宗彥便麵怒。"皇上,應立即下旨譴責福王。此等事,自古以來便聞所未聞。難道他福王事事都要搞特殊嗎?"
何宗彥在閣之前,代理了六年的禮部事務。他為清廉,治事井井有條,遇事能以大局為重,多次直言進諫,在廷臣中聲日高。
福王朱常洵就藩前,鄭貴妃與朱常洵提出要撥莊田四十萬頃。何宗彥為此多次上疏駁斥,因此最是看不慣福王蔑視規矩。
其餘兩位閣老雖然沒有說話,但紛紛點頭。顯然是很認同何宗彥的話。
"閣老莫急,閣老莫急。朕也知道此事壞了規矩,所以當時就斥責了福王。可是福王向朕提出了幾個條件,朕以為對國有利,這才想到將三位閣老請來,一同商議。"
朱由校臉上陪著笑,擺明了立場。朕是不支持此事的,但是福王提出的條件,我覺得有利於國家,所以才來求助於你們。
聽到此話後,何宗彥臉上浮現出一抹意外之。
"皇爺,不知福王提出了什麽條件。"
"幾位閣老應當知曉,朕曾下旨斥責代王府辦事不力,代王驚懼之下,主出了土地一萬餘頃的事吧。"
聽到此,三人微微頷首,顯然對於朱由校的這個手筆頗為認同。
"朕那福王叔聽說以後,不知是害怕還是怎麽,主給朕上書,言說當年神宗對其太過寵溺,如今已經意識到了錯誤。同樣請求上繳一萬頃良田。"
聽到此後,三位閣臣的麵皮了一下,顯然沒有料到福王居然有這麽大的手筆。
要知道,當年福王就藩,萬曆皇帝為了補償自己這個最寵的兒子,竟下旨賜田四萬頃。後在群臣的阻撓下,方才變為兩萬頃。
即便是兩萬頃良田,也湊不到。那怎麽辦呢?湊不到,便取山東,湖廣等地的良田補足。
而且福王的這兩萬頃土地,可是實實在在的良田。與代王府出的那一萬餘頃土地還不太一樣,代王繳納的那土地,有一半良田就不錯了。
"陛下,即便如此,也不能開此先河。不然將祖宗家法,置於何?"
三位閣老雖然心,但是仍然沒有鬆口。他們讀書人,最重要的就是規矩。也正是因為規矩二字,所以才鬧出了國本之爭。
"朕也是這麽想的,所以沒有答應福王,可是過了沒多久,福王叔又給朕上了折子。"
朱由校裝出一副無奈的樣子,對著三人說道。
此時三位閣老的好奇心明顯被朱由校調起來了,閣首輔劉一璟主問道:"皇爺,福王上了什麽折子。"
"福王主上書說,聽聞朕的手中有幾種高產農作,願以他福王府剩餘良田為試驗田,付於朝廷播種。"
此話一出,三位閣老臉上的表,眼可見發生了變化。
"皇爺,不知是何等高產農作?於百姓有益?"三人之中,一直默不作聲的韓爌出出聲問道。
"是徐啟從別帶來的名為土豆,番薯等。畝產較之傳統粟米,產量能提升數倍不止。"
聽到此,幾位閣老再也坐不住。
"皇爺此言當真?"
"真有此?"
"徐啟其人,老夫也曾耳聞,倒是對於西洋事頗為悉,難道是西洋那邊的種子?"
朱由校看了麵激的三位閣老,心中暗喜,知道計劃可能快功了。
"閣老莫急,朕也尚未得知。隻是初步預計。"
聽到此話,三人激的心稍微平複了一下。
"皇爺,即便如此,也不能開了這個口子啊。"
還是何宗彥對著朱由校說道,隻是態度已經不像剛剛那般強烈。
"朕也是這麽說的,隻是恰好這個時候,周王世子也給朕來了消息。"
怎麽這裏還有周王的事呢?三位閣老,你看我,我看你。有些懵圈。
"周王世子也聽說了這件事,也主的給朕,要求在開封府也推行此事。"
"朕想著,若是周王府,福王府全都推行此農政,再有潞王府參與其中,便可映河南全境,到了那時,或許我大明再無荒。"
朱由校直接拋出了自己的殺手鐧,至於後麵的潞王府則是他自己隨便加上的。潞王府和皇室也算是近支,第一代潞王是萬曆皇帝的親弟弟,現在是他的兒子在位,輩分上算朱由校的叔叔。
聽到此,三位閣老你看我,我看你。萬萬沒想到,天子不知不覺之間竟然聯合了三家王府。
沒沉默太久,韓爌率先說道:"若真能如此,臣以為可。陛下此舉,可救活我大明無數百姓。"
沒有什麽規矩是一不變的,隻有籌碼夠不夠。
他們幾人為閣閣老,深知各地王府們的德行。對於朝廷的詔令,常常都是高高掛起。若強令他們推行農政,反而可能會弄巧拙。
又經過了短暫的沉默後,似乎經過了一番掙紮後的何宗彥也開口對著朱由校說道:"臣,以為可。"
何宗彥簡單明了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三位閣臣,兩位已經同意。隻剩下閣首輔劉一璟。
或許是到朱由校的注視,閣首輔劉一璟朝著朱由校出了一微笑:"為天下計,臣以為可。"
至此,鄭貴妃出宮一事板上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