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眼皮子不要那麼淺,打仗哪能不死人、不燒錢的?
打完了咱們再建就是了,寧遠城只是十幾門火炮都能讓建奴死傷慘重,
若是有一百門火炮呢?只要人不出問題,寧遠城就是一道建奴永世無法越過的天塹。”
說到這里,崇禎想到了袁崇煥。
歷史上說他私自與建奴議和,真假不知道。
此事過后,必須召回來親自會一會。
李國普張了張,低聲道:“陛下,您這不是著……”
只是說了一半后,便沒有繼續往下說了。
話中的意思,其他人都知道。
錦寧防線的問題皇帝很清楚,既然如此,那就一定是有其他的想法。
皇帝不說,他們也沒法問。
崇禎更沒有解釋,他就是故意建奴繞道蒙古,不然他怎麼坑皇太極?
至于說拖著火炮主攻擊,這事他不是沒想過,但不現實。
一門火炮重達三千到八千斤,一頭牛的拉力約為700到1000斤,馬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現在路面條件以及載重馬車的條件,前進速度慢到發指,容易遭建奴騎兵的沖鋒。
除非騰驤四衛的騎兵能正式對抗建奴了,否則,這條策略只能想想。
“既然諸位沒有意見了,這一項任務就給徐卿了,戶部在錢財上,工部在鐵、工人上全力支持。”
“徐卿,就依你剛剛所說,過程你來把控,
朕只要結果,期間每月月初匯報上個月的進度,另外,別忘了培訓炮手。”
“臣等遵旨!”
戶部尚書郭允厚,工部尚書范景文以及徐啟同時起行禮。
“畢卿,你那種火銃也要加時間研發了。”
“孫卿,火藥的顆粒化研究也要同步進行。”
兩人也同時回應。
對于火藥,如果顆粒化做的夠好,威力大增,到時候做類似萬人敵的東西。
用投石車發,威力估計不比火炮差。
如果有可能做半斤重的人工點燃的土炸彈,或者用熱氣球帶一筐土炸彈,趁著天時到敵營上空扔下去。
攻擊的方法很多,就看看能不能將火藥的威力提上去了。
火炮遠攻,投石車進攻,兩者配合,相輔相。
對于建奴的恨,眾人不可謂不深,所以此刻神皆是振萬分。
“火的規劃就先到這里了,我們再說說第二項計劃,
郭卿,你是戶部尚書,掌管著全國的良田戶口民生,你來說說能不能做到。”
百姓吃飽穿暖有余錢,這個難嗎?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只要給百姓足夠的土地,那就行了,可問題是有土地嗎?吏會讓百姓吃飽穿暖嗎?
郭允厚立刻道:“做不做的到,臣不敢保證,但我們可以先來算筆賬。”
說著便走到一塊木板前,木板上掛著一疊六尺的紙張。
“陛下,大明魚鱗圖冊記載有八百五十萬頃良田,折合八萬五千萬畝,
既然西安府有大小畝的現象,那其他省份也絕對不,咱們姑且按照九萬萬畝算吧,
截止到天啟七年,黃冊記載的人口數量在一萬三千萬人,但這個已經失真了,
姑且往多了的說,算一萬五千萬左右吧,這樣算來,每人都能分到六畝左右。
人均六畝,平均畝產兩石半,折算是十五石,
如果能大面積的推廣土豆、番薯等高產量作,以及再引進新的高產量作,加上農業研究院的研究出來的產量提高的方法,
平均畝產三石,折算十八石,吃飽穿暖手里有些余錢足夠了。”
“但是……這一切都是理想狀態,只是書面的數字而已。”
郭允厚算完了賬后,突然來了句但是,眼中悲哀、無奈、憤怒、憧憬等緒摻雜著。
沉默了數息時間后,郭允厚再道:“陛下,民間傳言,大明的良田,皇家宗室占三、富商士紳占兩,軍屯占四,百姓只占一。
雖然有些夸張,但臣這段時間梳理了一下,初步估算,皇室可能占了一半,約為一百萬頃,
如果算上牽連的富商士紳,總得估計在一百五十萬頃左右,
百姓手里的差不多在三,總得算下來在四百萬頃左右,平均下來,人均三畝,
所以,想要完百姓吃飽穿暖手有余錢的目標,就必須要將軍屯的田地釋放出來,
對軍屯手,這其中的利害關系我們不得不考慮。”
“而且還要提防地方上層層私自加賦的,以及朝廷不再征收雜七雜八的稅的況下。”
郭允厚說完,眾人都沉默了,土地兼并嚴重的問題他們都很清楚。
自大明開國至今,只有洪武年間和萬歷年間,將大明的土地給搞清楚了,足可見牽扯的各方利益之深。
張居正那麼強勢的一個人,有皇帝在撐腰,都耗費了很長時間才梳理清楚了,現在的局勢真的能做嗎?
宗室、富商士紳、軍屯,三座大山,任何一座都是千萬鈞之重,當真能搬開嗎?
除閣四人和戶部尚書郭允厚五人外,其余眾人心中滿滿的疑和無力。
孫承宗等人參與了秦王府土地出售的政策,自然是知道皇帝是以民意為刀砍宗室一刀,的宗室出田地。
對宗室手,那是皇家自己的事,可對士紳富商、軍屯手,牽扯的利益可就大了。
崇禎沒有解答眾臣的疑,而是看向英國公張維賢、忠貞侯秦良玉、兼任兵部左侍郎李邦華。
“英國公,忠貞侯,李卿,如果朕要整頓全國兵政,徹底廢除衛所制,你們覺得可行嗎?”
眾人渾一震,皇帝在兩個月前就整頓了二十六衛,前段時間更是將二十一衛給合并掉了。
從立大明軍紀監察部的那一天起,眾人就知道早晚會整頓全國衛所的,現在終于來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和局限,衛所制不能說落后,但至在大明立國之后的那一段時間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
崇禎承認,衛所制為國家財政和邊防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改土歸流”,但現在已經名存實亡了。
剝削的慘重,屯田的侵奪,軍戶逃亡嚴重。
特別是軍戶,又是朱元璋給后世子孫挖的一個坑,他都很想問問朱元璋,當年設置衛所制的時候是咋想的?
憑什麼祖上為軍戶,后世子孫都必須是軍戶?
各種針對軍戶的制度,簡直就是不把軍戶當大明的子民,例如民戶與百戶通婚會連累子孫,軍戶丁男僅許一人為生員,民戶則無限制等等。
秦良玉和李邦華沒有說話,而是將目看向了英國公張維賢。
英國公起,沉聲道:“陛下想怎麼做?”
時至今日,大唐帝國已經達到了國力的巔峰,萬邦來朝,萬國納貢。當萬國使者帶著滿滿誠意,來聆聽帶領大唐走向巔峰的皇帝李城發言時……各國使者:“尊敬的大唐皇帝,請問您是如何帶領大唐走向巔峰的?”李城:“特麼的,誰再說朕帶領的,朕把他頭卸了!都說了,朕那都是在敗大唐國力!”各國使者:“我們都懂,都懂……”【已有完本百萬字
李狗兒,一個連正兒八經大名都沒有的窮要飯,一個社會的最底層,當一個做貴妃的姑姑突然砸到他頭上的時候,李狗兒的幸福生活開始了。三妻四妾?富甲天下?那都不是個事!人要有遠大的志向。做忠臣能臣?那太累,而且自己也不識幾個字。做外戚當權臣?那太危險,好像歷朝歷代沒有幾個能得善終的。李狗兒沒有理想,沒有志向,更沒有抱負
十二年前,他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救國難于危機,怎奈何功高蓋主,群臣妒能,慘遭鳩酒賜死,幸得天命存活。十二年后,天下再次動蕩,國之將覆,當年手下八位虎將千里迢迢尋他領兵出山,卻不料,他早就看透了權利漩渦,一心只想做一個廢物贅婿,守護妻…
謝恒宇穿越到一本曆史小說裏,但他的身份不是主角。爺爺是開國皇帝。父親是當朝太子。作為皇太孫,未來的皇位繼承人。自己卻選擇一個看不上自己的假清高女主。親眼見證男主篡位成功,取代自己登上皇位,和女主鸞鳳和鳴!好!既然自己是反派,何不將反派進行到底。女主不要退婚嗎?男主不是要造反嗎?退婚要趁早。造反也要趁早!趁著男主還沒有崛起的時候,謝恒宇毅然走上了天命反派的道路,在造皇爺爺反的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