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155章 張維賢的新去向,未雨綢繆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55章 張維賢的新去向,未雨綢繆

“陛下何出此言?”

“英國公,你心里是否對朕剛剛安排李邦華作為整頓全國兵政的總負責人有些怨氣?認為朕不信任你?”

英國公沉默了,他心里的確是這麼想的。

他才是武將的第一人,名義上的統帥,他又倒向了皇帝,由他負責整頓兵政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資歷、爵位等都容易讓人信服。

可皇帝偏偏選擇了李邦華,這不是不信任他的表現嗎?

可此刻皇帝這麼問是啥意思?要敲打他嗎?

崇禎也沒有管英國公承不承認,繼續道:“英國公,朕能相信你嗎?”

“陛下可以信任臣!”

張維賢只是瞬間的思索便堅定的給出了回答。

這是他的心里話。

之前因為形勢所,他從中立倒向了崇禎,今天的五年計劃的容讓他徹底的臣服崇禎。

在他看來,只要崇禎別急功近利,有孫承宗和自己等一群能臣武將的輔助。

再加上軍為震懾,五年計劃大概率是能完的。

即便是沒法達到預期的高度,但至是可以的。

大明國力恢復,他張家自然是可以長存的。

這跟他心里埋怨剛剛的安排和忠于崇禎并不矛盾。

“朕之所以不安排你做整頓兵政的負責人,是因為有其他重要安排。”

不待英國公回應,崇禎繼續道:“朕需要你去遼東坐鎮。”

Advertisement

“遼東?”

張維賢臉猛然一變,急迫道:“陛下,遼東出問題了?是士兵嘩變?還是將領心生叛逆?或者私通建奴?”

遼東有什麼?大明最直接、威脅最大的敵人——建奴。

若是遼東出問題了,那大明危矣

看著張維賢急迫的神,崇禎暗自點了點頭,雖然之前中立,但還是能拎的清國家大義的。

“不要那麼激,朕如此安排只是未雨綢繆。”

“五年計劃的實施,最關鍵的是我們有沒有時間和穩定環境,而建奴就是個不穩定因素,

雖然遼東有十幾萬兵馬,但著實讓朕放心不下來,所以朕需要你去遼東坐鎮,

以你的威和能力,即便有什麼突發況,也能置。”

張維賢略一思索,便道:“陛下,臣倒是無所謂,可臣若是去了遼東,會不會讓遼東的將士認為朝廷不相信他們?

袁崇煥現在是授予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已經是遼東最高職權了,

剛剛任命三個月,這會兒再撤下去容易影響軍心。”

崇禎淡淡一笑,道:“你可知王之臣?”

“王之臣?”

張維賢輕聲重復了,眼中若有所思。

天啟六年袁崇煥解了寧遠之圍,但與大將滿桂不合,請朝廷調走滿桂。

但經略王之臣請求留住,然后袁崇煥又與王之臣鬧不合。

Advertisement

朝廷擔心兩人鬧下去影響軍心,就將兩人分開,王之臣督關,袁崇煥守關外。

而后寧錦之戰后,袁崇煥怒而辭,朝廷讓王之臣接替袁崇煥為督師兼任遼東巡,駐扎寧遠。

年前新帝登基,又將袁復原職,王之臣繼續留在寧愿,兩人現在相安無事,但遼東經略一職就空缺了。

思索完后,張維賢輕聲道:“陛下的意思是讓臣擔任遼東經略,但駐扎在山海關,負責關事務,和袁崇煥隔關而治?”

崇禎點了點頭:“朕再給你一道圣旨和尚方寶劍,如果出現叛變等況,你可即刻接寧錦防線上城堡的兵力,節制各路將領,你覺得這麼安排可行嗎?”

“陛下圣明!”

張維賢聽完立刻回應。

山海關離北京城有六百余里,但離寧遠城只有兩百多里。

若是寧遠出了變故,或者被圍困,從山海關出兵,輕騎兵急行軍,一天一夜就到了,步兵急行軍也就是兩天的事。

即便是寧遠失守,憑借山海關這座天下第一的巨城,也有回旋余地。

崇禎安排張維賢去山海關,主要是擔心建奴的離間計。

從目前看,遼東將士還算可靠,但總有些擁兵自重的覺。

再加上整頓兵政,誰知道會不會出問題,這麼安排,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英國公,你坐鎮山海關,既是鎮守山海關,也是監視寧錦防線,

Advertisement

同時也作為支援軍隊,明年整頓北直隸部分的衛所起著定心丸的作用,責任重大呀!”

“陛下放心,臣在山海關在,山海關破臣亡!”

張維賢回答的鏗鏘有力,以山海關駐扎的人馬和高墻,他有這個信心擋住外面數萬人馬。

“陛下,臣去山海關,那京營整頓怎麼辦?”

“無妨,你兒子張之極還在北京城,上次給了朕幾個名單,加上忠貞侯和軍在,京營整頓起來沒問題的,

若是真有人鬧事,那朕也不介意殺幾個。”

張維賢點了點頭,既然皇帝都有了安排,他也就不用心了。

“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時間差不多了,咱們去文華殿,繼續商議上午沒有商議的五年計劃。”

崇禎說完就帶頭朝著東暖閣外走去,張維賢連忙跟了上去。

到了文華殿,眾人已經從偏殿回到了正殿,正在小聲的流著,見崇禎和張維賢進來立刻行禮。

待眾人重新坐下后,崇禎看向著眾人:“咱們繼續五年計劃的第三項,兵政的整頓。”

“郭卿,兵政的整頓會讓軍屯空出回來,良田售賣計劃會讓宗室和富商的部分田地釋放出來,

基本就能滿足百姓所需了,那百姓吃飽穿暖手有余錢的目標能實現吧?”

郭允厚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只要不出現大天災,以及地方吏的盤剝,

應該是可以實現的,剩下的就看百姓們的種田水平了。”

崇禎點了點頭,看向宋應星:“宋卿,你們農業研究院在推廣土豆和番薯的時候,加快力的研究,

總結種植經驗,盡快編寫書,刊印后傳到地方,

同時分批召集各地勸農回來接培訓,掌握技能并考核合格后再行回到地方。”

“各地勸農的考核,回京培訓的考核標準由農業研究院決定,到了地方由國土資源管理局定期負責考核,事關糧食產量,兩位不可馬虎。”

宋應星和郭允厚兩人齊齊回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