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計劃中的火、百姓口糧、兵政都已經定下了,現在說說第四項,稅收的問題。”
見崇禎提問,郭允厚立刻道:“陛下,剛剛臣和諸位同僚算了筆賬,天啟七年陜西田賦是三百六十萬石,
但因為旱災,朝廷下旨百姓三年不征賦,那麼按兩千八百萬的計算,缺口五百六十萬石,
去掉地主富商的,按畝半斗,則需要釋放五十萬頃左右的軍屯,所以,今年的目標有些吃力,
但隨著宗室、士紳和軍屯手里的良田釋放出來,最終的能達到四千五百萬石到五千萬石左右。”
五千萬石,相比之前的每年在兩千三百石到兩千七百萬石,幾乎翻了一倍。
如果之前朝廷有這個田賦,也不至于欠餉,出現嘩變、逃卒、叛卒的問題了,更不至于讓遼東失守。
“以上四項沒有問題了吧?”
群臣齊齊搖頭,大的方向定下了,剩下的就是制定細節,制定的過程中再有問題時再反饋。
見眾人沒問題后,崇禎繼續道:“那就再看看第五項容。”
提到第五項的時候,眾人眉頭微皺。
如果說前面的容能提升大明國力的話,那第五項就有些難懂了。
立大明工業研究院、大明岐黃研究院和軍校。
似乎是看出了眾人的疑,崇禎慢慢道:“工業研究院,你們可以理解為,一切能以機械完的,都可以稱之為工業,目的是提高效率。
工業研究院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各式機械,如農、冶煉工、通行工、自行兵車、活臺架炮、活鉗擒鐘等等。”
“諸位眼放長遠一些,假設以現在的農,人均翻一遍地,需要八天,如果有新的工,翻一遍需要六天,甚至四天,這意味著什麼?
你們不要小瞧兩天,一個人兩天,大明所有百姓都省了兩天呢?
用這兩天去打個短工行不行?這還僅僅是農。
例如馬車,現在日行六十里路,那能不能對馬車改進一些,同樣一匹馬,一天能走八十、甚至一百里路呢,
一天多出二十里,一個月多出六百里,北京城到南京是兩千余里,
如果改進了馬車,以前需要走三十五天,改進后只需要走二十五天,了十天的時間,節省了盤纏、時間等等,
朕只是舉個例子,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各式機械,提升我們的效率,朕這麼說,你們能明白嗎?”
眾人面思索之,眼中滿滿的疑,想問什麼什麼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崇禎也沒有多解釋,這背后牽扯到很多的經濟學、社會學、效率管理學等等的事,他一時半會是解釋不清楚的。
“工業研究院的事,現在只是一個概念,等王徵來北京城后我們再找他詳細商談!”
“岐黃研究院的事也暫時先放一放,我們先講軍校!”
孫承宗略一思索,沉聲道:“陛下,軍校從字面理解是不是就是培養軍士的學院?”
“是!也不是!”
崇禎先是點了點頭,而后又搖了搖頭。
“朕問你們,裁撤和并衛所后,那些依附衛所的衛學怎麼辦?”
“衛學?”
孫承宗愣住了,其余眾人也都錯愕了。
剛剛商討整頓兵政,合并衛所,竟然把依附衛所的衛學給忽略了。
所謂的衛學就是各地衛所承辦的學院,既然是衛所所辦,那自然只是教導衛所子弟的學院了,例如武與軍士子弟學接教育
太祖辦衛學的初衷是讓武將能‘識道理,收斂暴戾之氣,而識忠君之’,
想法是好,但最后走偏了,教授禮、、書、數4科。
還是以儒學為主,軍事知識倒了輔助。
“朕所說的軍校……算了,改講武堂吧,聽著順耳一些。
講武堂下設巡英司,專職從全國各地尋找天賦好的十二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孩子,進講武堂接軍事教育,
目的是培養指揮型將領,主要學習兵法、策問、地理、算學等,輔學禮、武等課程。
學習時間初步定為六年,考核合格過后進衛所擔任小旗,三個月考核一次,合格則晉升上一級。”
眾人對視一樣,解釋看出心中的驚訝之。
也能明白崇禎的想法,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孩子進演武堂開始,就接系統的軍事教學,灌輸忠君國思想,
以后進軍中,這批人叛變的可能極小,而且都聽命皇權,甚至是皇帝。
當這批人在現在的武選拔系中占據相當的一部分后,皇帝就再也不用擔心軍隊叛變的事了。
講武堂培養出來的人可能不如軍中野蠻長的將領靈活多變,但勝在能批量出來。
而且所學比較系統,稍加磨煉,就能為一名合格的基層指揮型武,能不能長為高級將領,為指揮使,甚至總兵,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天賦了。
“講武堂,朕是這麼打算的,諸位怎麼看?”
面對崇禎的反問,眾人有些沉默。
徹底掌控兵權,這對文來說算是一種‘威脅’,可這種事,他們卻沒有毫反對的理由。
禮部尚書劉宗周沉聲道:“陛下,臣認為此事或許不妥,已經有武科了,還有基層選拔、世襲、文蒙蔭四種方式了,再增加講武堂意義不大。”
不待崇禎回應,忠貞侯秦良玉出聲了:“劉大人,本侯覺得你說的有些問題。”
“你們文的培養方式中,方的有縣學,還有國子監以及翰林院,
民間還有東林書院這種民辦的書院培養,我們武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的培養系呢?”
“忠貞侯,你這話就不對了,我們培養方式雖然多,但只有科舉一條路走,
而武有四條路,再加上演武堂就有五條路了。”
秦良玉聽這話瞬間就站了起來:“五條路很多嗎?你自己看看有幾條路是為平民百姓準備的?
武科需要練武和兵法、策問,你覺得普通百姓有幾家能練武還是能搞得定兵法?
武將世襲是他們祖先拿命拼來的,本侯認了。
那文蒙蔭是什麼意思?
普通百姓最后也只能進軍武,過著刀口的生活,拿命奔個前程,
現在多一條給百姓的路有什麼不好?
你要是覺得多了,你可以向陛下奏請,將文蒙蔭給取消了。”
劉宗周被秦良玉一番話給懟的胡子:“你、你……你在質疑太祖的決定!”
鄧名穿越平行宇宙來到大明,洞悉歷史的他,如何帶領大明軍隊對抗洶涌而來的百萬敵軍,他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永曆十二年底,南明最後一個朝廷的最後時刻,滿清席捲天下之勢似乎已經不可阻擋.強大的敵人,孤身一人的穿越者鄧名該何去何從,是漂泊出洋另圖再起,還是背靠大海做殊死一博?
一個工科狗帶著科技晶石回到了古代,身為皇子他不想爭霸,不想腹黑,只想守著他的一畝三分地種種田,搞搞工業,混吃等死。
魯襄公三十一年,周王室內亂,魂穿而來的李然,原本在圖書館的鐵飯碗,丟了! 原本最要好的朋友,死了! 大好的仕途,沒了! 自己還被迫流亡,真是慘! 慘! 慘! 這一年,魯襄公剛去世,鄭國子產正在改革,晉國六卿明爭暗鬥,齊景公蠢蠢欲動,南邊的楚靈王的一場弒君大戲即將開始…… 這年頭可真夠亂的,不過沒事,誰讓這時代遇上我呢? 我,李然�
一個千門高手,因為一道閃電,莫名其妙的來到了大唐永徽四年。自此,一個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都為他起舞。不管是剛剛即位不久的唐高宗,還是當下權傾一時的長孫無忌,又或者是未來將會成為千古第一女皇的武則天。 “真相是痛苦的,現實是殘酷的,誠實是傷人的,於是我試著讓他們永遠都活在我那美麗的謊言下。”----韓藝。
他命運不濟,身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卻被老天爺一個響指送回數千年前。戰火紛飛,餓殍遍地的時代,他不甘餓死,想賺點小錢。沒想到數年之后,卻被百萬將士以死逼迫,執掌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