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190章 國營商號的組建,消息傳遍九邊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90章 國營商號的組建,消息傳遍九邊

“有!”

楊青云斬釘截鐵的回答,讓崇禎怔住了。

實在是楊青云的回答超出了他的預期,這種事朝中大臣都沒有辦法,一個商人能有什麼辦法?

“陛下,草民有兩個法子,行與不行,草民不知道,

但至是個努力的方向,接下來的話,請恕草民放肆了!”

“第一個方法,朝廷運的資是茶、鹽、鐵、布帛等,且前者需要朝廷給的茶引等才行,

既然如此,不如將這些收為國有,由朝廷嚴厲控制,

甚至說互市的商隊都是朝廷組建的,這樣雖然不能徹底杜絕,但至能大大減夾帶藏私。”

崇禎心中一震,如果按這個方法看,那就是后世的國營企業了。

心中雖然震驚,但崇禎淡淡的問道:“那第二個方法呢?”

“第二個方法,陛下正在努力!”

楊青云說這句話的時候,眼中滿是期待的芒。

“陛下有一篇朕有一個夢想,如果一統蒙古諸部,將整個北方草原全部圈我大明的疆域中,

他們都是我大明的子民,那自然就不存在夾帶走私了。”

“說的倒是簡單,那他們若是假意加大明,暗中積蓄力量,趁機反了呢?”

“陛下,忽必烈定國號元,是歷史上首次由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國運98年,

既然滿人能統治漢人這麼長時間,那漢人為什麼不能統治滿人呢?”

“那你為什麼不想想他們只存在了98年呢?”

Advertisement

楊青云搖了搖頭:“陛下,元朝的覆滅有多方原因,先是擴張分裂,這就為元的短時間覆滅埋下的禍

而后四向遠征、帝統轉系、漢化運頻發以及最后的起義風云,

如果不是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迫十分嚴重和劃分不同等級,百姓不會起義的,

說到底還是統治者出了問題,

說句大不敬的話,只要能吃飽穿暖,誰當皇帝誰當唄,

誰能讓百姓吃飽穿暖,那百姓就擁護誰!

既然如此,只要朝廷的政策是對的,蒙古草原的諸部誰愿意過吃了上頓沒下頓,四漂泊的日子呢?”

崇禎眼中滿是贊許的神,很難想象有著如此大才和卓越眼的是一位商賈之人。

如此之人,接下來的計劃那就要容易展開許多了。

“楊青云,你可愿意為朝廷效力?”

“草民有得選擇嗎?”

楊青云滿臉的苦笑之

之前皇帝當眾說謝自己,這就已經將他們楊家商號上絕路。

因為他導致這麼多商隊被罰,以后肯定會孤立他們的,沒人敢和他們做生意的。

而后眾商人走的時候,皇帝又有意無意的說自己皇帝小伙子,

這大不敬的罪,搞不好哪天就了送命的。

剛剛皇帝留下自己,又看似隨意問了幾個問題,實則就是在考察他。

如今考察完了,他除了和朝廷合作,沒有任何的出路了。

Advertisement

“請陛下示下,楊家上下愿為陛下上刀山下火海!”

聽著楊青云的話,崇禎深深的看了楊青云的一眼。

“暫時沒什麼安排,你此次回去后,組織人在全國各地看看,將各種有特的東西做好統計,

例如產地、產量、本、市場有多大等等,未來三年,你只需要做好這件事就行了。”

楊青云眉頭皺,似乎明白了什麼但仔細一想又什麼都沒明白。

但此刻皇帝安排了,那他照做就是了。

“你們楊家的商隊是繼續存在還是解散,你們自行決定,朕每年再補給你們五十萬兩銀子。”

“但朕要的是一個絕對忠誠朝廷的楊家!”

“草民明白!”

“那如果楊家其他人不同意怎麼辦?”

楊青云渾一震,沉思了片刻后,眼中閃過一:“同意則罷了,若是不同意,草民就自立門戶。”

“哈哈哈,等你想明白的時候,你不會后悔此刻的決定!”

崇禎站了起來,拍了拍楊青云的肩膀,遞了一枚令牌過去。

“這是一枚錦衛千戶的令牌,有重要事或者想法,可以用錦衛的渠道將信息傳回北京城,但一定要保,去忙吧!”

楊青云行禮后離去,看著離去的楊青云,崇禎輕聲道:“堵胤錫,你知道朕為什麼這麼做嗎?”

堵胤錫搖了搖頭,表示自己想不明白。

崇禎輕笑,不知道就對了,你要是知道那才是見鬼了。

Advertisement

其實他這麼做,無非是準備開海、重啟綢之路、打造張庫大道、全國商品大規模流通等等一系列的商業和經濟的活,將大明打造一個‘吸金’。

但前提是得組建一個朝廷掌控的商號,而楊青云就是做前期準備工作。

“悼念塔什麼時間能建好?”

“回陛下,現在工匠有兩百余人,侯尚書又招了三百名工人,換班不停工,七層的悼念塔,最遲七天能完。”

“好,那咱們再停留七天。”

崇禎說完,沉思了一下:“讓談堯好好招待王承胤和那幾名親信,別給朕弄死了,

記得第六天的時候提醒朕,朕要親自提審王承胤!”

“另外,傳信給李若漣,讓他散布消息,那些曾經來過張家口互市的商隊,自己主代,

若是等錦衛查出來了,直接抄家誅三族。”

“臣明白!”

堵胤錫行禮后離去,大堂了沉寂之中。

接下來的幾天,崇禎除了在城逛了逛,就是去看看悼念塔的進度。

他在這悠閑的時候,宣府城發生的事迅速的朝著大明部兩京十三省、九邊十一鎮傳去。

更是朝著蒙古諸部、建奴等外敵的勢力傳去。

一時間,風起云涌。

北京城,文淵閣,李標放下茶杯,懶腰:“孫閣老,咱們上午在東暖閣算是白去了……”

PS:明朝閣辦公的地方,有說是在文華殿,有說是在文淵閣,但張居正就是在文淵閣理政務的,當初的文淵閣是在午門東側,現在留存的文淵閣并不是明朝時的文淵閣。

李標說到這里,角掛著一苦笑。

那里是皇帝辦公的地方,極其珍貴,但束縛也極多,一不小心就是僭越了。

他們只能將就著找個角落看折子,這幾天都要累死了。

“孫閣老,陛下對商隊和士紳、遇害百姓的理上都可以,陛下對土默特等部這麼虛晃一槍,估計土默特真不敢!”

孫承宗將一本折子放下,抬頭看了看窗外:“如果陛下是真的要打呢?”

李標和李國普臉一滯,正說話,孫承宗站了起來:“走吧,百都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