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第230章 秋后算賬,管殺不管埋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230章 秋后算賬,管殺不管埋

“陛下,都已經安排妥當!”

袁可立朝著崇禎行了一禮后,繼續道:“陛下,西安和翔兩府共計兩州三十八縣,

臣已經安排陜西三司下的五品以上的員各自負責一座縣城,由他們負責各縣耕地售賣況,

為確保售賣過程不會出現民憤的事,臣懇請陛下下令調征剿大軍進各縣城周邊震懾!”

“堵胤錫,你替朕寫封信,加急送給馬祥麟,讓他調軍到兩府之地居中策應,有事即刻來報,不得擅自做主!”

堵胤錫轉離去,崇禎繼續道:“袁卿,你說那些富商們會不會有過激反應?”

“鬧不鬧的沒關系,咱們都做好應對了,不過臣不得他們鬧點事,也方便我們行事!”

“哈哈哈哈,既然如此,那咱們拭目以待!這幾日,你們再將將細節推敲、模擬一下,查補缺!”

“臣遵旨!”

整個西安府的百姓對皇帝的到來很是好奇,既沒有封城,也沒有見皇帝出巡,西安城一切如舊。

倒是西安府各大衙門的員們則是紛紛出了城,朝著一些縣城而去。

這讓各大藩王、士紳派到西安城關注皇帝的人,有些不著頭腦。

陜西布政司衙門,西安城和附近幾個州縣的富商士紳都被來到了,齊聚一堂。

近百位富商士紳臉滿是凝重,眼中滿是忐忑。

Advertisement

等了好一會兒,布政使鄭崇儉從后堂走了進來,凝視了眾人一圈。

諸位來,想必諸位都猜到大致的事了!”

“沒錯,就是清丈耕地的事,清丈多出來的耕地直接沒收,追查十年賦稅,十倍返還,

家族子弟三年不得參加科考,已出仕者三年不得晉升。”

聽著罰,眾人臉齊刷刷的變了。

在他們的認識中,清丈就清丈吧,大不了稅就是了,反正佃戶多,提高一些租子就行了,他們也不吃虧。

可等了兩三個月,袁可立遲遲沒有靜,本以為就這麼算了,朝廷只是清丈造冊而已,但等了兩三個月后等來的是直接沒收,十倍追繳。

他們每個人手上最的都有個百兒八十頃的耕地,的要補七八萬兩白銀,多的有十六七萬兩的。

這些錢對他們來說不算太大數目,但家族子弟,不得參考科舉和晉升,這才是最致命的打擊。

“鄭布政使大人,十倍追繳,我們認了,可這直接沒收是不是過了,

即便是我們瞞了,那也是我們自己買的,朝廷這不是……不是……”

“不是什麼?你是不是想說強占?”

鄭崇儉臉冷淡,猛然冷喝道:“程富貴,本是通知你們,不是在跟你們商量,

明天中午,本見不到地契,這西安城也殺的人夠多了,也不在乎再多幾個!”

Advertisement

“來人,送客!”

百名富商被請了出去。

相對于鄭崇儉的溫和理,被派到翔府的洪承疇理的方式就暴力了很多。

洪承疇看著翔府衙聚集的近百名富商士紳,眼神滿是凌厲之

每一個接到他眼神的富商,都覺得力大增,不自覺的將頭低了下去。

好一會兒之后,洪承疇怒喝道:“來人,將這群人拖下去,各打十軍!”

話音剛落,隨著一起來的軍士如虎狼之士沖人群,兩個人拖走一個,敢反抗的,直接就是對著肚子就是一拳。

一時間,整個院中,鬼哭狼嚎。

“洪大人,我們犯了……”

“啊……”

……

足足一刻鐘的時間,行刑才完畢,趴在地上的眾人眾富商臉上滿是憤怒的看著首座上淡定的喝著茶的洪承疇。

只見洪承疇放下茶杯,淡淡道:“瞞耕地、大小畝、稅、強占等罪名,夠不夠?

別說打你們十,就是直接砍了你們,你們都不冤枉,還敢大?”

眾人一聽,腦袋一,立刻不敢出聲了。

大明律有規定,瞞耕地者,一畝笞三十,每五畝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以他們瞞的數量,直接就是八十,能直接將他們打死。

而且還有稅,以這種數額,直接就是死的結果,現在十算是輕的了。

Advertisement

“行了,本你也懶得跟你們廢話,本將朝廷的罰跟你們說說,清丈……”

聽完洪承疇說完的罰,眾富商士紳的反應和西安府的眾富商士紳差不多。

有了之前的十,眾人沒敢在沒收追繳上多說話。

一名富商道:“洪大人,我們愿意多出銀子,對家族子弟科舉和晉升的事,能不能通融一下?”

“陛下在西安府,你要不要親自去找陛下談談?”

洪承疇角掛著一玩味的笑容:“行了,都回去吧,明天中午,看不到地契追繳的賦稅,本可就要來的了,

你們要是自認為比秦王、八大蝗商、晉王背景,那就試試,本殺不管埋!”

“來人,送客!”

眾富商直接被暴力的請出了知府衙門,過往的百姓看著這一幕,滿是好奇。

對于這種手段,洪承疇沒有毫的擔心會有什麼影響。

兩天后耕地開賣后,他們就是一個有點錢的富商而已。

聽話則罷了,不聽話那就查查,犯了大明律,那就直接弄死。

理富商,在這三天中,只是一個小曲,為了百姓們茶余飯后的一話題罷了。

但眾人心中卻是同時升起山雨來風滿樓的覺。

在這種好奇中,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

到了第四天卯時末辰時初,太剛升起一會兒,西安城飄起裊裊炊煙的時候。

一聲聲鑼聲響徹每座坊市和街道,聞聲的百姓紛紛聚攏了起來。

西安府南城門前的廣場上,袁可立站在一個臨時搭好的臺子上。

之所以選擇在城門,一是因為農村百姓太過于分散,一個個找太麻煩,

二是城門是客商、百姓進出之地,聚集著三教九流之人,進城購買售賣農作的百姓不,便于傳播。

自然是有員會下到下面的縣、鎮、村去搞這些事

“諸位父老鄉親,相信對本不陌生吧!”

“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有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要向大家宣布,諸位要不要猜上一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