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請!”
周遇吉離去后,崇禎看著鄭崇儉,輕笑道:“鄭卿,朕給你請了位能人,以后你們陜西缺不缺糧食,就看他了!”
不待鄭崇儉和袁可立說話,進了花園的陳經綸見到崇禎后立刻行禮。
“臣陳經綸參見陛下!”
看著風塵仆仆的陳經綸,崇禎瞬間神大振。
“哈哈哈,陳卿,朕盼你已久呀!”
“一路辛苦了,賜座、賜茶!”
“多謝陛下,讓陛下等許久,是臣之過!”
“來的剛剛好,你要是再晚來兩天,朕就離開西安城了!”
等陳經綸喝完了一杯茶后,崇禎給眾人相互介紹了一下,鄭崇儉雖然沒有聽過陳經綸的名字,但卻是知道農業研究院的名號。
能被皇帝任命為農業研究院副院長,那在技上絕對也是一位牛人。
這一刻,他心中充滿了期待。
待眾人見禮后,崇禎再次問道:“陳卿,朕讓你準備的東西準備的怎麼樣了?”
見皇帝問到正事,陳經綸立刻站了起來,但又被崇禎給阻止了。
“回陛下,臣在二月十九日接到錦衛千戶孫超的傳信后,臣立刻通知了福建布政使熊文燦協商,
為了獲得優質的種薯和節省時間,以二兩銀子一石(150斤)的價格,從農戶手中購買了一千五百石,
去除損耗,預計在二十萬斤左右!
據發芽況,一畝地需要一百斤左右的種薯,臣此次帶來的二十萬斤番薯可以種植兩千畝地。”
“二月二十六日從福建泉州出發,經過江西、湖廣兩省,從潼關進渭南,
目前所有番薯都在渭南城,錦衛千戶孫超協調潼關衛指揮使滕藻,調潼關衛看守了!”
眾人聽著陳經綸的匯報,眼神微變。
首先是番薯這個新的名詞,似乎是一種新的農作,但他們沒有見過。
其次是價格,竟然達到了二兩白銀一石,要知道大米一石也才一兩銀子。
第三則是運輸,近五十天的時間,從福建泉州到了渭南,這中間可是要越江西和湖廣的,近四千里路。
這麼短的時間越如此遠的距離,還能安全到達這里,絕對是用了沿途衛所的力量。
甚至是征召了民夫,每天至要走上一百余里地。
一天走一百余里倒也沒什麼,十天咬咬牙也行。
但四十余天每天都是如此,還不算中途下雨等等天氣問題。
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了。
如果算上路上消耗、用的人力力,一石番薯的價格至達到了二十兩白銀以上。
花費如此大的代價,也要運送過來的番薯,這一刻他們充滿了好奇和疑。
崇禎之所以讓陳經綸將番薯引陜西,因為陜西的秦都紅薯在后世都是比較出名的存在,那引陜西絕對是沒錯的。
見眾人的表,崇禎看著陳經綸:“陳卿,你給諸位卿講講番薯的特和種植、收!”
“諸位大人,番薯不挑土質,不挑地形,喜溫怕冷,溫度過低會停止生長,相對來說比較耐旱,
每年四五月份種植,收獲時間則在八九十月份,收的話,下地三到五石,中地六到十石,上地十到十五石,福建最高記錄是二十石。”
嘶……
眾人猛的站了起來,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下田都能收五石,上田十五石,相比現在的小麥、水稻等等,高出了三到五倍,而且還耐旱。
這種收獲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皇帝留的耕地全部都是上田,如果按照陳經綸剛剛的匯報,種植兩千畝,那就能收獲三萬石,折算是四百五十萬斤。
如果保存的好,明年就能種植四萬五千畝,收六十七萬五千石,折算近一億一千萬斤。
如果整個陜西都種這個,那收……陜西還真不缺糧食了。
眾人想到這里,眼中眼神開始游離,呼吸開始急促了起來。
崇禎見狀,哪里還不知道眾人的想法,當即咳嗽了一下。
“都別做夢了,番薯雖然產量高,但有很多限制,諸如吃多了容易積食、腹脹、打嗝、排泄等等,
再說了就算是種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喜歡,這東西只能作為水稻、小麥外的輔糧,摻在主糧中還不錯的。
等陜西天災過后,由百姓自己選擇。”
眾人聽完,皆是訕訕一笑。
崇禎又將當初群臣提出的推廣番薯后,田賦怎麼收、軍糧等等問題講了一遍。
眾人看陳經綸的目再次變了,眼中滿是贊許之。
鄭崇儉疑道:“番薯產量這麼高,以前怎麼沒有聽說過呢?如果有番薯,去年不至于死那麼多百姓!”
“鄭大人,番薯是家父在萬歷二十一年從呂宋島將番芽絞于纜繩……”
眾人聽陳經綸講完了番薯來歷和推廣原因之后,皆是唏噓了一聲。
他們能想到這種‘渡’的危險,一旦被發現,可能就死定了。
未能全部推廣開的原因為一省主的他們豈能不清楚其中的貓膩?
冒著死亡的危險,活人無數,卻被一些‘有心人’給阻止了,何等的可悲!
“陳公當真大義,我輩之楷模,未能見一面,實乃一憾事!”
“長樂伯此舉將救活我大明數以百萬的百姓,本先代陜西的百姓謝謝陳副院長,
等番薯推廣開了,本一定在西安給長樂伯建一座報功祠,以紀念他的活人之功!”
鄭崇儉說完,看著陳經綸,鄭重道:“陳副院長,此次番薯引陜西全拜托您了,本會讓負責農業的參政駐守在渭南,給您打下手!
您有什麼困難、要求,都可以找他解決,他解決不了您再來找我。”
陳經綸聽完,沉默了一下,臉有些不好意思道:“其他的倒還好,不過目前還真是有些困難請鄭大人幫忙!”
大宋戰神狄青,戰陣何等威勢?戰功何等榮耀?不過惶惶不可終日,驚懼而終! 這大宋朝,悲哀不遠,終究要有人來掀桌子! 狄詠來了,改變一切! 歐陽修,包拯,王安石,司馬光,曾鞏,蘇軾,蘇轍……這是大宋的風華。 馬踏黨項,推平契丹,壓製女真,統治草原,再開西域……這是狄詠的人生。 狄詠是文壇魁首?其實不是,他是一個武夫!
重生孫策,雄霸三國!劉表佔荊州?孫策說:彼可取而代之。曹操取兗州?孫策說:彼可取而代之。劉備要益州?孫策說:彼可取而代之。劉表、曹操、劉備大怒:孫策,你也太霸道了,還能不能給我們留條活路?孫策搖頭。我們的口號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