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太和殿外,等候的員勛貴們早已是分列兩旁,讓出了道路,目瞪口呆的看著宮中太監們舉著趙俊臣的賀禮來到太和殿前。
舉著賀禮的太監共有百余人,每個太監手中都舉著一把大型的傘蓋,傘蓋下面,則綴著無數綢條,綢條上面,麻麻的寫著大量的名字。
這是萬民傘!!
雖然形狀各異,雖然大小不同,雖然這些萬民傘似乎并不正規,雖然在場的大部分員一輩子都沒收到過萬民傘,但看到太監們手中舉著的大傘,以及傘下綴著的綢條,讓所有人都還是認了出來,這些確實是萬民傘!!
另一邊,站在階之上,德慶皇帝在群臣的擁護下,看到趙俊臣送來的壽禮,很顯然也猜到了這些就是萬民傘,再聯想到趙俊臣“代他人送禮”之言,雖然強自平靜著,但依然忍不住形微微抖了起來。
作為一個好大喜功、又自詡圣君的皇帝,如今又銀錢不缺,還有什麼會比百姓送給他萬民傘作為賀禮更讓他滿足、更讓他出風頭?
古往今來,又有多皇帝收到過百姓送的萬民傘?
更何況還是一口氣送了上百把萬民傘之多?
“趙卿……”德慶皇帝聲音似乎平靜,卻盯著階下的萬民傘眼睛眨也不眨,問道:“這些是什麼?你又是代何人送禮?”
明白了德慶皇帝明知故問的心思,趙俊臣出列,用自己最大的聲音,讓太和殿外的員勛貴們都可以聽到。
“陛下,這些是臣前些日子代陛下巡視潞安府災的時候,潞安府百姓們為陛下連夜制造的萬民傘,且全都是自覺為之,足足有一百一十七把之多!在臣代陛下巡視潞安府期間,陛下您的民心懷,百姓們皆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在臣返京的時候,百姓們更是紛紛攔路,托臣把這些萬民傘送于陛下。”
頓了頓后,趙俊臣接著說道:“陛下您剛才說,這次壽典,讓陛下您看到了大明江山的強盛、看到了天下民的忠孝之心、看到了朝堂之間的君臣和睦,但依臣看來,陛下您還看了一點,那就是陛下您民如子、百姓們敬陛下如父的誼!陛下您莫要覺得這些萬民傘樣式寒酸,據臣所知,潞安府百姓們剛剛經歷了一場蝗災,正值生活貧苦窘迫,但為了給陛下您制造這些的萬民傘,所用的布匹綢緞,都是百姓們自主捐獻,很多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件好衫,幾年都舍不得穿一次,但為了給陛下您制造萬民傘,卻毫不猶豫的把它剪用于制造萬民傘的材料,如此忠孝之心,臣不論何時想起來,都覺得異常,而百姓們的如此作為,更能說明陛下您在百姓們心中的聲與圣名!”
“好!好!好!”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只覺得自己這場壽宴出盡了風頭,今后再自詡“圣君明主”,也有了底氣,心中的歡喜激,已是不足為人外人道,只是一連說了三個“好”字。
又過了許久,德慶皇帝不舍的把目挪開,揚聲下旨道:“來人,把這些萬民傘放太和殿正堂,今日與朕同行,朕到哪里,這些萬民傘就跟到哪里。壽典過后,亦要小心珍藏!既是百姓的心意,朕為君王,就絕不能怠慢。再傳朕的旨意,潞安府今年稅賦全免,以傳播朕之恩德!”
隨著德慶皇帝話聲落下,眾人又是一陣“陛下圣明”,期間自有諸般奉承馬屁不提,德慶皇帝興致愈高,亦是全部笑納。
………
而在德慶皇帝歡喜的時候,周圍百卻是心思復雜。
給皇帝送萬民傘,看似驚世駭俗失了規矩,但趙俊臣顯然再一次的拍對了馬屁。
這一次的德慶壽辰,風頭果然又被趙俊臣搶了,而且比起往年來還要更出風頭,之前五十五座大型擺鐘就已是驚艷,德慶皇帝也是喜歡,但與這萬民傘相比,卻是不算什麼了。
更有許多人,驚訝之余,已是開始期待趙俊臣的第三件賀禮了。若是第三件賀禮要比萬民傘更加讓德慶皇帝開心滿足,壽典之后,德慶皇帝又將如何賞賜趙俊臣?
其中,又以太子朱和堉的心思最為復雜。
朱和堉對趙俊臣最為關注,趙俊臣離開潞安府時曾收到萬民傘的傳言,朱和堉也略有耳聞,只是對于這般傳聞,朱和堉當時本就不相信,以趙俊臣這種貪,又怎會收到百姓的萬民傘?
而此時見到眼前這些萬民傘,朱和堉已是明白,那些傳言怕都是真的了。若是趙俊臣偽造萬民傘送給德慶皇帝,容易拆穿不說,而一旦被拆穿,此時最高興的德慶皇帝,到時候怕是最為憤怒的那一個,趙俊臣本冒不起這個險。
只是,在朱和堉看來,趙俊臣肯定依然在萬民傘上了手腳,因為百姓們就算會送萬民傘,也只會送給員,又有誰會直接送給皇帝?
朱和堉有心想要拆穿趙俊臣的把戲,但最終還是按捺住了。
無他,這點事本無礙趙俊臣毫,當時的趙俊臣是以欽差的份代德慶皇帝巡視潞安府,這萬民傘送給趙俊臣
,就等于送給了德慶皇帝,最多只能降低些德慶皇帝的歡喜,以趙俊臣的巧言令,想要糊弄過去,并不困難。
最重要的是,讓朱和堉親口承認趙俊臣這種貪竟是收到了百姓的萬民傘,到了百姓的贊譽,是本不可能的。
所以,在壽典上接下來的時間里,朱和堉一直神怪異,很顯然,“趙俊臣收到萬民傘”的消息真,對他造了不小的沖擊。
………
卻說德慶皇帝回到了太和殿,看著一百一十七把萬民傘分列殿兩旁,臉上笑意不減,向趙俊臣笑罵道:“好你個趙俊臣,既然這些萬民傘早在回京之前就收到了,你竟敢藏著著,直到現在才獻給朕?”
還不是因為只有這個時候呈獻,才能讓你最出風頭?
心中這般想著,但趙俊臣的神間,卻是一副賢臣為主的模樣,笑道:“陛下恕罪,臣曾聽聞,孝道乃是人之本,而帝王乃是天下百姓之父母,可見百姓為陛下盡些忠孝之心乃是理所當然的。然而陛下您深居于宮中,無法與民間百姓隨意接,您的壽辰,百姓們亦只能在家中焚香祈福。有于此,臣收到這些萬民傘后,就瞞了下來,直到今日陛下壽辰,才把它們獻于陛下,因為在臣看來,這些萬民傘,不僅僅只代表著潞安府百姓對您的激與孝心,更是代表著天下百姓對您的激與孝心。”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又是大喜,看著眼前的趙俊臣,也是愈加的順眼。
突然想到了什麼,德慶皇帝又說道:“對了,俊臣你總共準備了三件賀禮,那第三件賀禮又是什麼?快快呈獻上來,準備在萬民傘之后,怕是更加非同凡響吧?”
趙俊臣笑著點了點頭,說道:“第三件賀禮,臣卻是從朝為后就開始準備了,如今終于準備妥當,正是臣這次獻于陛下賀禮中的重中之重。”
聽趙俊臣這麼說,殿眾人愈加的好奇了,皆是面期待之。
在趙俊臣的示意下,宮中太監們終于把第三件賀禮搬運到了太和殿。
這一次,殿眾人一看,就知道趙俊臣又是大手筆,第三件賀禮只有一件,但竟是需要十余名太監合力搬運。
盯神一看,殿眾人面面相覷,趙俊臣的第三件賀禮,竟然只是一塊極大的毯,此時卷了起來,厚達五尺有余,長達過丈,顯然面積極大。
這麼大的毯,固然貴重,但要放在萬民傘之后,顯然就不合適了。
正在眾人奇怪之時,趙俊臣示意宮中太監把毯放在太和殿正中,然后緩緩展開。
隨著毯展開,全貌展示在殿眾人的眼中,殿的驚呼聲此起彼伏,驚訝之躍然于眾人臉上,原本穩坐階之上的德慶皇帝,更是猛的站起來。
“這、這是……”
即使德慶皇帝,此時看著眼前這幅寬達一丈,長達兩丈的毯,聲音中也帶了些許抖。
“回陛下,這是我大明與周邊各國的疆域圖!”
趙俊臣肅然回答道。
看著德慶皇帝的驚訝幸喜的神,趙俊臣知道,這一次,他再次猜對了德慶皇帝的心思。
直到利瑪竇來華之前,中國限于技與投,一直無力繪制準的地圖,尤其是明朝時期,最為準的地圖竟是太祖朱元璋時期繪制的《大明混一圖》,而且那副地圖極為失準不說,其竟是連國界都沒能力標示,地圖之上也只是描繪了大明疆域的山脈河流,州府的行政劃分,卻是一點也無。
而趙俊臣的這幅大明疆域圖,融合了他來自于明朝疆域的記憶,以及后世的繪圖手段,大明江山的疆域大小,躍然于上,中行政劃分、河流山脈,亦是條理分明,而大明周圍的國度,朝鮮、日本、蒙古、安南,一樣不缺。
要知道,即使是那含糊不清的《大明混一圖》,都已是宮中藏,除了帝王之外,尋常人看一眼都不可得了,更何況趙俊臣繪制的這幅地圖?
趙俊臣估計,直到這幅地圖出現,殿眾人怕才是第一次意識到大明江山的大小,以及周圍的勢力分布。
在趙俊臣看來,從某種程度上,古代的帝王,或是是最沒有安全的職業,不知道自己的江山大小,不知道自己治下子民多,員們的欺上瞞下,甚至讓他們不知道自己國家的真實財富與稅收多。
對德慶皇帝這種志大才疏的帝王而言,這種不安全,怕是更加明顯。
而趙俊臣的這幅大明疆域圖,意義就在于此。
不僅要消除德慶皇帝的不安全,更要讓他產生自豪,讓他明白,自己所統治的疆域,是多麼的遼闊強大。
這種意義與驚喜,對德慶皇帝而言,比萬民傘更有沖擊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未完待續。)
梨園行的臺柱子許春秋紅遍九城,一睜眼竟然成了個唱跳俱廢的花瓶愛豆。流行歌再難能有戲曲難?女團舞再難能有空翻難?你這唱得什麼?你管這叫戲腔?讓開我來!一代名角兒教你做人!等等,這個陸總怎麼這麼眼熟,他不就是上輩子一手捧紅她的那個富商陸大少爺嗎?「但凡是你在這戲檯子上唱一天,我便捧你一天,唱一輩子,我便捧你一輩子。」「若是唱到下輩子,我便轉世投胎來,無論富貴貧賤,定然還是捧你。」許春秋×陸修前世:富商×名伶今生:總裁×女明星
一朝穿越,都市精英女醫生李海棠降級成父母雙亡的可憐小白菜,家中豺狼虎豹,極品親戚圍繞。啥?被賣給半截身子入土,嗜好重口味的老頭子了?麻溜的打包袱逃婚纔是正經!誰料,逃婚路上,竟遇見村裡人人懼怕的野人。野人有三寶,勤快,寵妻,耐力好!胸肌,腹肌,人魚線,樣樣不少。李海棠:野人夫君,來來來,一起種田養包子
魏劭篇: 起初,燕侯魏劭的謀士是這樣勸他娶喬女的:“喬家三世踞于東郡,雖式微,卻樹恩深厚,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主公龍驤虎步,胸吞萬流。今喬家既求好于主公,喬家之女,主公何妨取,用之便可?” 后來,魏劭終于知道了,自己打自己的臉,疼,真特馬的疼。 小喬篇: 嗯,男人確實都是賤骨頭。皇帝老子也一樣。 …… 架空,仿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背景,部分人設參歷史人物原型,或拆零散或糅雜。考據免,謝絕扒榜。 此小喬非三國里的小喬,只是覺得順而且好聽,所以借用了。 女主只負責美美美,除此沒有閃光點,別找。
丫頭穿越了,穿到了一個窮困人家。后來丫頭被賣到陸府,當了一個小小的丫鬟。 丫鬟也好啊,雖然干的活累了點臟了點,不過遠離是非,圖得安靜清閑。不過,上天老是與她作對——先是看清二少爺真面目,接著被誣陷。要不是那個心地善良的大少爺,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好了,到了大少爺安身立命的“河心苑”,自己總該能圖個清靜了。誰知道大少爺少根筋,老是鬧事。好歹是受過大少爺恩澤的人,自己怎麼能見死不救呢?她只好一次一次拋頭露面,解除大少爺的危機。 嗯不過,這大少爺也忒自戀了,喜歡二少爺房里的綠喜不說,還懷疑她喜歡他? 向來很少情感波動的丫頭,依舊不動聲色。 但是,大少爺坐不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