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攝政大明 第1463章.暗藏機鋒.

《攝政大明》第1463章.暗藏機鋒.

……

……

當謝慶邁步進瞻園正堂之際,南京守備徐盛英正在講話,向在場的眾位大人詳細介紹南京城的基本況。

“還各位安心,眼下的南京局勢看似混,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下,南京守軍已經控制了城關鍵位置,各營將士也皆是整戈待旦,隨時都可以出任何象!據本將所知,目前在南京城流竄的不明來歷匪徒僅有不足百人規模,而且在錦衛的擊殺之下,這些匪徒已經死傷大半,再也不足以產生威脅……”

談及“不明來歷匪徒”之際,徐盛英的眼角余迅速掃了七皇子朱和堅一瞬,但下一刻已是表嚴肅,就好似完全不知一般。

頓了頓后,徐盛英繼續說道:“不過,那個匪徒頭目——據說是名為蔣梟——子極為機警,當他看到錦衛毫不留手的彈殺伐之后,就立刻率著麾下殘余匪徒調頭逃跑,躲進了南京善堂之中,還挾持了南京善堂的一眾人等作為人質,包括善堂之所收養的百余孤兒,以及南京善堂的資助人、皇商葛振業等人!錦衛與南京守軍現在已經層層包圍了南京善堂,若不是顧忌著人質安危,隨時都可以沖進去消滅全部匪患。”

說到這里,徐盛英眉頭一皺,又說道:“但令人奇怪的是,那個名為蔣梟的悍匪頭目,他之所以在南京戒嚴期間冒險行,乃是意圖突襲霍正源霍大學士的臨時府邸,但幸好霍大學士今晚恰巧前往東園拜訪周首輔,僥幸逃過了一劫,并沒有到任何波及,但這個蔣梟依然是追殺霍大學士麾下留守于臨時府邸之的那些近侍衛,不惜是鬧出了各種靜徹底暴了形跡,就好似他們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是霍大學士的那些侍衛一般……

Advertisement

更奇怪的是,面對錦衛的鎮與擊殺,霍大學士的那幾名侍衛竟也是立即調頭,與蔣梟及其麾下匪徒摒棄前嫌、化敵為友,相互配合之際可謂是默契十足,合力逃出了錦衛們包圍,如今也躲在南京善堂之中,與蔣梟及其麾下匪徒聯手頑抗,就好似……”

聽徐盛英講到這里,朱和堅目一閃,接話道:“徐守備的意思是,這段時間以來,引發了南京城鬧出各種的那伙匪徒,私底下與霍大學士存在某種關系?”

直接挑明了徐盛英的言下之意后,朱和堅當即就搖頭否認,就好似完全信任霍正源一般,大聲道:“不可能!絕無可能!霍大學士乃是當朝顯貴,位列袞袞諸公之一,又深得趙閣臣之信任重用,他是何等份?又豈會結這些不流的匪徒?

雖然這些匪徒來歷神,南京城一直都在戒嚴搜捕,卻遲遲無法尋到這些匪徒的蹤跡,也證明一定是有某些大人在暗中提供庇護,但我絕不相信霍大學士與此事有關!否則,堂堂朝廷大學士,竟然暗中結匪徒、豢養江湖武力,這種事一旦被證實,廟堂之中必然是要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說話間,朱和堅表面上是信誓旦旦的表達自己對于霍正源的信任,但他的言下之意,卻是暗指霍正源確實有可能在暗中結江湖匪徒,必須要格外重視。

事實上,朱和堅此時看似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從容,實際上卻是前所未有的心慌意,心中充滿了危機

自從無法與蔣梟及“嘲風”死士直接聯系之后,朱和堅就想過蔣梟與“嘲風”死士失控的可能,也準備了各種預防手段,錦衛們今晚不聽任何辯解的到擊殺與鎮,就是朱和堅的預防手段之一。

Advertisement

但朱和堅卻也萬萬未曾想到,蔣梟與“嘲風”死士失控之后,竟然會鬧出這般大靜,現在更是被錦衛與南京守軍圍堵于南京善堂之中,可謂是翅難逃。

以蔣梟一貫以來的謹慎小心,為何會突然做出這般瘋狂的事?關于這個問題,朱和堅已經完全不關心了,他現在只知道,絕對不能讓蔣梟與“嘲風”死士落于任何勢力之手,否則他私下豢養死士的事就會無所遁形,這些年來私下里的種種罪行也將要全部曝

到了那個時候,朱和堅別說是接任儲君之位了,甚至還會一輩子囚于中都的宗室大牢,永世不得翻

這般況下,朱和堅自然是要不余力的混淆視聽、進一步攪局勢,所以才會向霍正源上潑臟水,暗示霍正源私下結匪類、豢養江湖武力,有意圖顛覆朝綱之嫌疑。

不過,朱和堅給霍正源上潑臟水的做法雖然只是臨時起意,但那些不知的各方勢力在聞言之后,卻依然是有些被說服了,只覺得霍正源與那些匪徒之間必然是存在聯系,否則那些匪徒又為何要冒險襲擊霍正源的臨時府邸、不惜暴形跡也要追殺霍正源的手下護衛?

一時間,瞻園正堂之,眾人皆是表嚴肅、皺眉沉思。

但與絕大多數人不同,宋承仁是知曉的,他很清楚蔣梟及其麾下匪徒皆是朱和堅暗中豢養的死士,也大致猜到了蔣梟冒險襲擊霍正源臨時府邸的原因,所以他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朱和堅混淆視聽、轉移焦點。

于是,宋承仁輕咳一聲后,緩緩道:“無論如何,所有匪徒現在皆是被堵在南京善堂之,有錦衛與南京守軍的層層包圍,已經不必擔心他們會繼續破壞南京局勢,這些匪患遲早都會伏法落網,到時候自然就可以調查清楚他們的真實來歷,并不是當務之急!

Advertisement

依老夫之見,目前最重要的事,還是盡快控制局勢、穩定民心,這也是老夫強闖瞻園、求見七皇子殿下的主要原因!因為錦衛百無忌的到,與各方勢力沖突不斷,百姓們皆已是人心惶惶,還造了許多無辜死傷,甚至就連城南火也無法控制,有愈演愈烈之勢……”

說到這里,宋承仁目炯炯的直視著朱和堅,態度堅定道:“所以,老夫懇請七皇子殿下傳令,立刻約束錦衛的鎮,召回全衛待命,把南京局勢由應天府衙管控,卻不知七皇子殿下意下如何?”

對于宋承仁的這般提議,朱和堅自然是絕無可能同意。

目前局勢之下,南京鎮守太監席與錦衛勢力就是朱和堅控制南京局勢、掩蓋自罪行的最后一道保險,雖然南京守備徐盛英也向朱和堅表明了支持態度,但徐盛英的真正效忠對象乃是德慶皇帝,他表態支持朱和堅也全是源于德慶皇帝的意思,所以在某些敏上,朱和堅同樣不信任徐盛英與南京守軍,只愿意給席與錦理。

唯有放任錦衛以戒嚴之名義不斷鎮,才可以有效控制各方勢力的活,也才可以盡量掩蓋真相,一旦是朱和堅召回了錦衛,各方勢力就會迅速恢復行,不僅是會順藤瓜的繼續搜尋證據、追查真相,甚至就連躲在南京善堂之中負隅頑抗的蔣梟及“嘲風”死士也遲早會落在他們手里,這是朱和堅絕對無法允許的事

相較于掩蓋自己豢養死士罪行這種頭等大事,什麼民心慌、什麼無辜死傷、什麼南京火,對于朱和堅而言皆只是無關要的小事。

不過,眼看到宋承仁態度堅定,所提要求也是理由充分,所以朱和堅并沒有直接拒絕,反而是點頭道:“宋老先生言之有理!晚輩也認為,控制局勢之象、穩定民心之驚慌,乃是現下的當務之急!”

說話間,朱和堅轉頭看向了南京鎮守太監席,問道:“席臣,卻不知你意下如何?是否可以立刻召回全衛?”

很清楚,朱和堅是想讓自己出面扮演惡人。

從某方面而言,席廷之人,扮演惡人就是他的義務與責任,而朱和堅此刻稱呼他為“席臣”,其實就是一種暗示。

所以,自從朱和堅抵達南京之后就一直是對朱和堅馬首是瞻的席,竟是一改常態,同樣是態度堅定的搖頭拒絕道:“不行!在所有事皆是徹底塵埃落定之前,南京局勢將由錦衛直接控制,任何違背戒嚴令、有可能引發更多之人,不論他是何種份背景,皆是會到錦衛的鎮與攻擊,這件事沒有任何商議余地!”

見席這般跋扈,宋承仁不由是怒極而笑,冷聲道:“席鎮守,你可要考慮清楚了!錦衛今晚能在南京城橫沖直撞、恣意妄為,并不是因為錦衛本有多麼強大!事實上,駐扎于南京城的錦衛攏共也就那麼一點人,本就不足以控制局勢,也完全沒有能力鎮各方,各方勢力之所以是屢屢退讓,也不是畏懼于錦衛本實力,只是想要顧全大局、維護朝廷威信罷了!

但若是錦衛依然不聽勸告、倒行逆施,朝廷威信就會然無存,民意民心也會迅速偏轉……一旦是局勢發展到這般地步,各方勢力忍無可忍,就是攻守之勢互換,難道錦衛還能憑借一己之力與天下為敵不?”

同樣是冷哼一聲,道:“咱家倒是想要看看,接下來會有哪家勢力敢冒頭跳出來與錦衛為敵!今晚錦衛的種種行,理由充分正當,就算是事后在陛下那里打司,咱家也毫不懼!

剛才七皇子殿下所言有理,南京城戒嚴多日,就是為了搜尋那伙膽大妄為的匪徒,按理說這伙匪徒早就應該無所遁形、伏誅落網了!但事實卻是,南京府即便是戒嚴全城、挖地三尺,依然是遲遲無法發現這伙悍匪的蹤跡,甚至就連這伙匪徒的來歷背景也無法調查清楚,顯然是南京城有某位大人暗中庇護他們!

這也就意味著,或許在南京朝野之中,有某方勢力暗中勾結匪類、私下豢養江湖之人,可謂是意圖不軌、朝廷大患!這種事非同小可,必須要全力調查!所以,錦衛的今晚行,不僅是為了維護府的戒嚴令,更是自職責所在,任誰也挑不出病!而這般況下,宋老家主卻是想要限制錦衛的職責,難道是做賊心虛不?”

說到這里,席轉頭看向南京守備徐盛英,冷笑道:“至于宋老家主說什麼錦衛即將與天下為敵的事……嘿,徐守備,您是南京守軍的主將,又是何般看法?”

在各方勢力的注視之下,徐盛英面對這種問題也是別無選擇,當即是面無表的緩緩表態道:“鄙人陛下信任,被委任為南京守備,自當是竭盡全力的履行職責、效忠陛下,嚴格遵守朝廷法紀!”

這般表態,看似是什麼都沒說,但實際上就已經是選邊站隊了。

所謂“效忠陛下”,實際上就是支持七皇子朱和堅的意思,因為任誰都知道德慶皇帝如今正在全力扶持朱和堅接任儲君之位;至于“遵守朝廷法紀”,則是表明了徐盛英支持南京鎮守太監席的意思,因為據朝廷規定,徐盛英這個南京守備名義上是到南京守備太監轄制的。

不愧是廷之中獨當一面的大人,即便是面對宋承仁的威脅,也是毫不讓,不僅是出言反駁之際有理有據,甚至還能倒打一耙。

見到徐盛英的這般表態之后,席當即是滿意點頭,然后就態度輕蔑的轉頭瞥向宋承仁,意思就是——我席不僅控制著南京城的錦衛,更還擁有南京守軍的支持,這般況下就算是與天下為敵,你宋承仁又能奈我何?

宋承仁同樣是轉頭看向席,對視之際毫不退讓,冷聲道:“哦?聽席守備的意思,你是認為南京各方勢力之中有人私下勾結匪類、暗中豢養江湖人士、意不軌了?嗯,算是有些道理,也當然是一件大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