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攝政大明 第1464章.上中下策.

《攝政大明》第1464章.上中下策.

……

……

聞言之后,瞻園正堂的眾位大人皆是大為震驚。

畢竟,無論是任何時候、任何況,周尚景的現登場都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

但這些人也只是到震驚罷了,而此時此刻的七皇子朱和堅,卻是陷了前所未有的驚慌之中。

對于朱和堅而言,一旦是任由周尚景與蔣梟進行接,就意味著局勢徹底失控、徹底向對自己最為不利的方向。

目前局勢之下,蔣梟似乎已是走投無路,而以周尚景的能耐與手段,這種時候無論是利、說服、還是強迫,皆是有可能促使原本就已經失控的蔣梟臨陣倒戈、轉為污點證人、徹底出賣朱和堅。

一想到這般況的出現,朱和堅就不由是發冷!

毫無疑問,此時此刻就是朱和堅有生以來所遇到的最大危機!

在此之前,朱和堅心深一直都對朱和堉充滿了不屑之意,認為朱和堉從前明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儲君太子,卻總是進退維谷、舉步維艱,無論任何時候都總是讓人挑出病、到抨擊指責,無論任何事都總是出力不討好、里外不是人。

而直到現在,朱和堅也終于是深刻到了太子朱和堉曾經的不容易,他現在還只是一個預備儲君,就已經是屢屢到各方針對、被人掣肘,同樣是舉步維艱,而且隨著自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是做事之際需要愈發依仗于數心腹,所面臨的變數也是越來越多,這般況下一旦是某位心腹有了失控之憂,后果也愈發讓朱和堅承不起。

所以,從結果來看,朱和堅從前之所以是可以左右逢源、無往不利,也并不只是因為他的手段有多麼高明,主要還是因為他從前一直于幕后,不必權衡太多利弊關系,也沒有任何人戒備他、針對他罷了。

Advertisement

不過,因為現在還不是思索這種事的時候,而且朱和堅無論如何也不愿意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并不是想象中的天選之人。

所以,這般想法在朱和堅心中只是一閃而過,甚至就連朱和堅本人也沒有察覺到這般念頭的浮現與潛伏。

但這種想法一旦是開始滋生,對于朱和堅的影響卻無疑是極為深遠的。

因為朱和堅從前一直都對自己的能力手段充滿信心,所以他決策之際總是果斷堅定,完全不擔心自己的偏激做法所引發的各種后果,總是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勢。

從某方面而言,這種不顧后果、不計代價的自信與堅定,也是朱和堅最為強大的地方。

而一旦是朱和堅逐漸失去了這樣的自信與堅定,那他即便是僥幸解決了眼前這場危機,往后也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然后就會患得患失、反復考慮后果與代價,這種狀態之下的朱和堅或許會破綻更、讓人更難抓到把柄,但他同時也將會失去自己最強大、最有威脅的優勢。

當然,像是朱和堅這樣的偏激之輩,即便是心態發生轉變,這種轉變也只會是悄然發生,而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所以朱和堅這個時候還可以保持冷靜,并沒有了陣腳。

得知了周尚景正在趕往南京善堂的消息之后,朱和堅面稍變之后,卻很快就恢復了一貫以來的溫雅模樣,只是他的眼神之中不斷閃爍著駭人殺意,也已經暗暗下定決心——即便是要親手毀掉自己好不容易才組建的“嘲風”組織,也絕不能任由周尚景與“嘲風”組織進行接

這樣下定決心之后,朱和堅表面上卻滿是敬意與擔憂,驚訝道:“今晚的南京局勢,竟然已經驚了周首輔他老人家?還要親自前往南京善堂理匪徒之事?這可不行!周首輔自從抵達南京以來,狀況一直不佳,就應該專注于修養才對,又豈能讓他老人家勞心勞力?如果因為這種事而進一步支了、病再有反復,那咱們這些人豈不是朝廷罪人了?”

Advertisement

說話間,朱和堅已是皺起眉頭,起道:“更何況,那些匪徒皆是無所顧忌的亡命之徒,不能讓他們沖撞了周首輔!所以這種事還是由咱們這些人來理吧!那伙匪徒不是想要與主事之人談判嗎?現在的南京城,就以我地位最高,也就由我負責與他們談判吧!”

朱和堅的這一番話,看似是為周尚景考慮,實際上卻是剝奪了周尚景與蔣梟等人進行接的資格,讓自己接手了后續之事。

就這樣自說自話之間,朱和堅也不管在場眾人是否同意自己的說法,就已是自顧自的快步走向了瞻園之外。

宋承仁原本還想要阻攔,但他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講話,朱和堅就已經走出了瞻園正堂

無奈之下,宋承仁就只好是率著在場眾人起追上。

此時的瞻園之外,錦衛、南京守軍、以及各方勢力依然還在張對峙,但朱和堅走出瞻園大門之后,對于這般張局面卻是看都不看,只是命人立刻牽來快馬,想要盡快趕往南京善堂。

這幾天時間以來,呂德一直都留在瞻園之協助朱和堅做事,剛才也躲在瞻園正堂的一扇屏風后面,旁聽了宋承仁、席等人的辯論與爭鋒。

呂德也不愧是趙山才之后的江南第一才子,在聽到周尚景現趕往南京善堂的消息之后,他就機敏猜到了朱和堅的后續決定,也立刻就行了起來。

所以,朱和堅走出瞻園之后,才剛剛開口傳令,就看到呂德已經牽來了數匹駿馬,又把其中一匹駿馬的韁繩遞給了朱和堅,表嚴肅道:“殿下,學生很悉南京善堂的位置,接下來就由學生帶路吧……”

看到呂德這般機敏,朱和堅不由是滿意點頭,當即是翻上馬。

Advertisement

見朱和堅并沒有拒絕自己參與后續之事,呂德目之中閃過了一意味不明,同樣是迅速的翻上馬,然后就與朱和堅并肩向著南京善堂的方向趕去。

因為呂德的反應迅速,所以當他與朱和堅二人已經策馬奔向南京善堂之際,宋承仁、席、徐盛英這些大人才剛剛走出瞻園,這個時候正在到尋找車馬坐轎等等代步工,也就讓朱和堅與他們迅速拉遠了距離。

事實上,別說是宋承仁、席、徐盛英等人了,因為朱和堅行太快,邊除了負責帶路的呂德之外,就只剩下了賈倫這個隨侍太監以及兩名心腹近衛隨其后。

眼看著自己與朱和堅后并無他人隨,呂德就側向朱和堅低聲道:“殿下,如今蔣梟與一批‘嘲風’死士被堵在南京善堂之,對咱們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危機,但同時也是一次機會!只要作得當,殿下您就可以徹底消除‘嘲風’這個后患!學生早就說過,以您今時今日之份地位,擁有各種資源可以調,‘嘲風’組織的存在對您而言已經是弊大于利了,絕不可留!”

見朱和堅冷著臉點頭表示贊同之后,呂德又說道:“而學生之所以會說這場危機也是一次機會,不僅是因為殿下您可以趁機拔除患,也是因為眼前局面還有許多可以作的地方,不僅可以讓殿下您轉危為安,甚至能為您趁機賺取巨大聲!”

聞言之后,正在專心策馬奔行的朱和堅不由一愣,轉頭問道:“呂公子計將安出?”

呂德快聲解釋道:“蔣梟現在就躲在南京善堂之,還挾持了善堂之的上百孤兒、以及因為常年資助善堂而在民間擁有極佳風評的皇商葛振業等人,威脅要與這些人質同歸于盡,這種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雖然錦衛與南京守軍現在顧忌著人質安危不敢直接攻進善堂,但若是別無選擇之下,即便是錦衛與南京守軍在剿滅匪患之際拋棄了這些人質,也不會有多人計較此事!

畢竟,沒有人會真正在乎一批孤兒棄子的生死,葛振業作為一名皇商也不算是多麼重要的大人!這般況下,學生有上中下三策,皆是可以順利化解眼前這場危機!

上策是……待您趕到南京善堂之后,就趁著沒有旁人反對的機會,立刻傳令錦衛們強攻南京善堂,把善堂之的蔣梟與‘嘲風’死士盡數誅殺,即便是牽連了大批人質也在所不惜,這種做法的好是可以絕后患,但壞是會損害您的風評,讓世人認為您毫不在乎無辜百姓的命……”

聞言之后,朱和堅立刻搖頭,道:“這本不是上策!目前正值我爭取儲君之位的關鍵時期,一般爭議也就罷了,但若是讓世人認定我完全不在乎百姓命,這種爭議就太大了,會極大拖延我接任儲位的時間……更何況,你還是不夠了解蔣梟,一旦是把這個人到絕境,他就一定可以尋到辦法反咬我一口,即便是把南京善堂里面的所有人盡數誅殺,也未必就可以絕后患!”

呂德并未堅持,只是繼續說道:“學生還有中策,那就是順水推舟,既然蔣梟現在想要與府談判,那咱們就假意與他談判!學生認為,蔣梟現在想要與府談判是假,實際上是指著殿下您趁機助他困!既然如此,那殿下您不妨是配合蔣梟的計劃,以解救人質為理由,說服南京各方勢力接蔣梟的條件,暗中協助蔣梟等人逃圍捕,到時候只要南京善堂之的眾多人質得以解救,即便是讓蔣梟他們逃走了,也沒有任何人敢指責您剿匪不利!”

朱和堅再次搖頭否定,道:“恐怕也不行!我乃是當朝皇子、未來儲君,親自與一群匪徒談判就已經大失份了,如果與匪徒談判之際立場弱,輕易滿足匪徒要求、放任匪徒逃出生天,我同樣會招極大爭議,而且這種做法絕對不為父皇所喜!

最重要的是,周尚景、宋承仁他們在南直隸境勢力極大,在蔣梟他們已經形跡敗之后,即便是協助他們暫時逃出了南京城,也無法保證他們就可以順利逃出南直隸,周尚景、宋承仁他們接下來依然還有各種辦法可以追捕蔣梟與‘嘲風’死士!”

聽到朱和堅的再次否決之后,呂德終于是稍稍遲疑了一下。

但最終,呂德還是提出了自己的“下策”。

自古以來,謀士們總是樂此不疲的提出“上中下三策”,以展現自己的算無策、謀劃萬全,而這些謀士的幕主們,絕大多數況下卻總是會選擇“下策”。

而這個時候,呂德實際上也是希朱和堅會選擇自己的“下策”。

只聽呂德猶猶豫豫的說道:“既然如此,學生這里還有一個下策!實際上,學生的這個下策收益最大,若是一切順利,后患也最小!只是……這個策略需要殿下您親涉險才行!”

朱和堅轉頭看了呂德一眼,似乎是對“親涉險”這句話毫不在意,反而是追問道:“收益最大?后患也最小?卻不知呂公子的下策究竟為何?”

呂德深吸一口氣之后,緩緩道:“這個下策就是……換人質!由殿下您親自作為人質,換取蔣梟同意釋放善堂的眾多無辜百姓!只要蔣梟現在依然效忠于您,那您就算是變了人質,也只是假人質,做戲罷了,為人質之后也不必擔心安全之事!

這般做法,好有三,其一是可以為殿下贏取巨大民,為了解救無辜百姓,殿下您不惜是親涉險,任誰都要稱贊您仁義無雙、民如子;

其二是趁機展現了殿下的魄力與勇氣,同樣可以極大提升您的聲,而且朝野之中總是有人認為殿下弱,此事之后就可以徹底斷絕這般非議;

其三是您作為人質之后,就可以直接接蔣梟以及‘嘲風’死士,也就可以再次控制他們,因為殿下為人質的緣故,各方勢力皆是不敢輕舉妄,到時候只能是任由蔣梟他們!與此同時,殿下還可以提前安排人手,于城外某位置布置埋伏,待殿下與蔣梟他們順利出城之后,就引導他們進埋伏之中,最后就可以在沒有任何外部勢力干擾的況下徹底鏟除‘嘲風’這個患,朝野各方也就無法指責殿下剿匪不利,反而是會大肆贊譽殿下的臨危不懼、有勇有謀!”

這一次,朱和堅聞言之后卻是神變幻不定,顯然是有些心于這項“下策”。

正如呂德所言一般,這個下策收益最大、后患最小。

只不過,朱和堅并沒有立刻同意。

因為蔣梟如今已經失控,所以朱和堅并不確定蔣梟目前是否還效忠于自己,更不確定自己作為人質之后是否會到傷害,若是蔣梟到時候假戲真做、讓自己從假人質變真人質,這個“下策”就是玩火自焚、自食惡果了。

見到朱和堅的遲疑之后,呂德又迅速補充道:“然而,蔣梟失控之后立場未知,所以學生才認為此乃下策,但……學生還有一個補救之法,可以盡量確保殿下之安全!“

……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